通过
反观
当你面对现实生活时,
这句“阿弥陀佛”有没有成为你的第一反应?
今年他们去禅堂,虽然都是出家很久、平时一直培植福报的,我还是交代,要记住“平常心是道”,还有一句叫“不要将心待悟”,不要有求开悟的心。
在禅堂寂静的情境下,有一念不对,都会被放大百倍、千倍、万倍。就那一丝的裂缝,有可能就会让你的冤亲债主有机可乘。
修行是一件很长远的事,需要慢慢去打磨。我们最近学习《唯识三十颂》,认真学习了就会发现,修行要产生一个见地、开个智慧,这是强求不来的。
我们住在道场里,这就是一方净土,慢慢长养我们每个人。我们不能离开这样一种增上缘的长养。修行不是看了一些名相,就产生相应的见地,没那么简单。
修行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法师经常告诉大家:佛法智慧重在“熏染”,叫“大众熏修希胜进”。这个“熏”是很重要的。
比如一句佛号,怎么样能让它梦里面也出现?那就只有用功,周而复始,白天晚上念,不间断,才有可能延续到梦境里。梦境里会念佛了,再进一步可能在梦里念佛时去思维这句佛号的含义,知道这句佛号是“无量光无量寿”,然后“无量光无量寿”照见一切都是无挂无碍的。
等到会思维这个意思,还能在梦境里用——那我试试看,可不可以穿墙破壁。这都不是一下能做到的,都是不断地熏习、训练,越来越纯然的结果。
修行人就要这样。做一个梦,醒来马上要想:我刚才做了什么梦?梦里面有没有带入佛法?在梦里,我完全是迷失的,还是有正觉的?我有没有佛法的习气、佛法的思维?要反观自己。梦是我们现实中修行的一面镜子。怎么给自己的修行打分?就是看现实生活中,这句“阿弥陀佛”有没有成为你的第一反应。
乃至你看到众生的第一念是不是悲悯?不仅是对菜场里那些待杀的生命,就是对路上的行人,你有没有看到他的迷茫、看到他两眼空洞地为生活所迫而忙碌,油然生起一种悲悯来?
他们的那种迷茫,他们等在十字街头、红绿灯前,但他们在轮回的精神世界里是没有方向的,甚至连红绿灯都没建立。轮回的齿轮从没有停歇过,对每一个人都平等地碾压着,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健康或者衰病,每个人都在轮回齿轮中被碾得粉身碎骨。
这也是现实中的一种检验,就是佛弟子平时的观修,当你面对现实生活时,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态。
所以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梦境中,我们通过反观,就知道自己学佛有没有入心。佛法得受用了,你就会有这个感觉。
——三参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