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有一句话,说“修行之人,如丧考妣”。就形容我们修道的心,要像孩子失去父母一样,那种悲痛、无怙的状态。只有达到了这种程度,修行堵漏才会有力量。
修行怎么无漏?在哪里求无漏?就是在心上求。心无漏了,才是真的无漏。心如果像筛糠一样,不知道有多少个洞,天天漏都不知道。如果常常能在那个状态,漏很快会被堵住。漏一堵,马上生命就变得有效。吃饭也无漏了,做功课也无漏了,打坐也无漏了,全部都无漏了。
心无漏
见地无漏
- 行持无漏 -
如果心是有漏的,见地是有漏的,行持是有漏的,无论打坐、吃饭,做什么都是装腔作势。你说有用吧?有用。但有多大用?也没多大用,因为都漏掉了。沾一点水,训练训练,老是错误地训练、无效地用功。
一旦漏洞堵住了,堵住一个,马上你就看到水开始往上增长。大漏洞堵掉,小漏洞再堵,最后一个一个小沙眼的再堵,堵到最后你就会看到水“呼呼呼呼”往上长,这个时候就叫“定水镇常盈”。禅定之水,安定、持续、透澈,常常地能溢满出来。
溢满出来就叫什么?大悲为甘露。这个水既能自受用,也能他受用。自受用就是报身,他受用就是甘露水,它能利济苍生,能庄严道场。一个道场有几个这样会修行的人,整个气氛都会不一样。
修行一旦真实用上功了,就真是日日增长、时时增长,就会有一种稳定感,很稳定的一种幸福。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月明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