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止观》连载
FORIQINGLIANG
3/18
第十五节
第六篇 正修行第六
1. 于坐中修
2.历缘对境修
FORIQINGLIANG
历缘对境修
原文 /《童蒙止观》
四、卧者。于卧时,应作是念:“我今为何等事欲卧?若为不善放逸等事,则不应卧,若为调和四大故卧,则应如师子王卧。”
云何卧中修止?若于寝息,则当了知:因于卧故,则有一切善恶等法,而无一法可得;则妄念不起,是名修止。
云何卧中修观?应作是念:“由于劳乏,即便昏闇,放纵六情,因此则有一切烦恼善恶等法。”即当反观卧心,不见相貌。当知卧者及卧中一切法,毕竟空寂,是名修观。
《童蒙止观》 / 白话文
第四,在睡卧时修止观。在睡卧之时,应该先作意抉择:我现在是为了什么事情而要睡卧?如果是为了不善之业、放逸身心而睡卧的话,就不应该睡卧。如果是为了调和身体,就应该如狮子王一般作如意卧。
怎样在睡卧中修止呢?在睡卧时应当了知:因为睡卧就会生起一切善恶等法,但这些善恶之法都是无有实性的,由此就可以妄念不起,这就是修止。
怎样在睡卧中修观呢?这时候应当如法思惟:因为身心劳累困乏,心念便随之昏暗,放纵六根,伴随睡卧,生起一切烦恼、善恶之法。这时候就要反观其心,连心都没有实性之相貌可得,这时就能解悟睡卧和睡卧中的一切法,都是彻底空寂的,这就是修观。
原文 /《童蒙止观》
五、作者。若作时,应作是念:“我今为何等事,欲如此作?若为不善无记等事,即不应作。若为善利益事,即应作。”
云何名作中修止?若于作时,即当了知:因于作故,则有一切善恶等法,而无一法可得,则妄念不起,是名修止。
云何名作时修观?应作是念:“由心运于身手,造作诸事,因此则有一切善恶等法,故名为作。”反观作心,不见相貌。当知作者及作中一切法,毕竟空寂,是名修观。
《童蒙止观》 / 白话文
第五,在做事时修止观。在做事的时候,应该先作意抉择:我现在是为了什么而要做这件事呢?如果是为了不善之业、无记之业而做事的话,就不应该做。如果不是被烦恼所驱使,而是为了对自己和他人有利益的善事而做的话,就应该做。
怎样在做事中修止呢?在做事中即知晓:因为做事则会生起一切善恶等法,但一切法都不可得,那么妄念自然不起,这就是修止。
怎样在做事中修观呢?这时候应当如法思惟:由心作意要做事,导令身体与双手运动造作种种事业,并伴随着做事生起一切善恶之法,这时候就要反观其心,连心都没有实性之相貌可得,这时就能解悟做事之人和做事中的一切法,都是彻底空寂的,这就是修观。
原文 /《童蒙止观》
六、语者。若于语时,应作是念:“我今为何等事欲语?若随诸烦恼,为论说不善无记等事而语,即不应语。若为善利益事,即应语。”
云何名语中修止?若于语时,即知因此语故,则有一切烦恼善恶等法,了知语心及语中一切烦恼善不善法,皆不可得,则妄念心息,是名修止。
云何语中修观?应作是念:“由心觉观,鼓动气息,冲于咽喉、唇、舌、齿㗁,故出音声语言。因此语故,则有一切善恶等法,故名为语。”反观语心,不见相貌。当知语者及语中一切法,毕竟空寂,是名修观。
《童蒙止观》 / 白话文
第六,在说话时修止观。在说话之时,应该先作意抉择:我现在是为了什么事情而要说话?如果是被烦恼驱使,或者是为了不善之业、无记之业而说话的话,就不应该说话。如果是为了对自己和他人有利益的如法善事而说,就应该说话。
怎样在说话中修止呢?在说话中即知晓:因为说话则会生起一切烦恼、善恶等法,若能了知这个说话的心和说话中一切烦恼、善不善法都不可得,那么妄念心就会止息,这就是修止。
怎样在说话中修观呢?这时候应当如法思惟:由心作意要说话,鼓动气息,使得咽喉、唇、舌、齿㗁震动配合发出声音而产生话语。因为有话语产生,则会相应伴随而生起一切烦恼、善恶之法,这就是说话。这时候就要反观其心,连心都没有实性之相貌可得,这时就能解悟说话的人和说话中的一切法,都是彻底空寂的,这就是修观。
原文 /《童蒙止观》
如上六义修习止观,随时相应用之;一一皆有前五番修止观意,如上所说。
《童蒙止观》 / 白话文
如上所说的面对六种因缘而修止观,应随着当时的情况而相应修止观;每一种因缘下修行时,都可以运用此前所讲的五种坐禅修止观的方法。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无非是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