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Yi Xing
一行
禅师
2022年11月1日,农历十月初八,是一行禅师圆寂纪念日。
禅师的一生
LIFETIME
出生名门 天赋异禀
释一行(683—727),俗姓张,为巨鹿人氏。本名张遂,唐初将军张公谨的曾孙,郯国公张公瑾,曾在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立下战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张遂的父亲名张檀,曾任武功县县令。
武则天临朝,张家逐渐中落。因有邻里周济,张遂才免于温饱之忧。
后来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使得张遂一举成名。他常去长安城南的元都观(又名玄都观)看书,观中藏书多达万卷。观主尹崇学问很高,博通儒、道、释三教。聪明好学的张遂很受尹崇的赏识。一次,他从尹崇处借得西汉扬雄的《太玄经》。几天后张遂还书来,尹崇告诉他:"不必急于还书,你可以再多研读数日。"张遂说已经读懂了。尹崇大惊,说:"我已经研读数年,还不能尽其堂奥。你可不可以谈谈你的理解?"于是张遂根据自己的理解撰写了《大衍玄图》一卷,《义诀》一卷。尹崇大为叹服,逢人便赞张遂说:"此后生颜子也。"即把张遂比喻为聪明好学的颜回。张遂因此成了长安城里的知名学者。
张遂博学的名声很快传到了达官显贵的耳中。当时(长安年间)正值武则天专权,大量起用武氏宗亲、培植自己势力,借以排除异己、巩固自己的地位。她的侄子武三思便是当时一位炙手可热的人物,被封“梁王”爵号,历任夏官尚书、天官尚书、春官尚书等职,监修国史等。武三思凭借自己的势力,也积极拉拢文人墨客。此时,张遂这位新星进入了武三思的视野,于是武三思多次致意张遂,“请与结交”,张遂的反应是“逃匿以避之。”为了躲避专横跋扈的武三思,他逃到了洛阳嵩山隐居。
后善根显发,遁入空门,拜普寂禅师为师,法号一行。
随普寂禅师出家后,一次举行大法会,从附近赶来的僧人超过千数。当时有一位学者卢鸿,道高学富,隐居嵩山,朝廷多次征召不就。事先普寂禅师曾请他为法会写作颂文。到了法会这一天,卢鸿拿出颂文并告诉普寂禅师说:“我这篇颂文多达千字,且用字生僻高古,您给找一位有学问的僧人来读吧,我也需要当面指点几句。”
普寂禅师把一行禅师唤来,一行禅师读了一遍,面带微笑把颂文放回桌子上,并不急不慌走到台前,高声把颂文背诵出来,竟然不漏一字。卢鸿惊视良久,叹服不已。后来他告诉普寂禅师说:“这位年轻行者不是您所能教导得了的,您应当让他遍访名师、游学天下。”不久,普寂禅师便遣一行禅师外出行脚参学。
The Master
唐密阿阇黎
一行禅师外出后,曾随善无畏三藏学习数年。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与不空三藏世称"开元三大士",是中国汉地唐密的创立者。
上图:开元三大士
善无畏尊者弟子有一行、宝思、妙思、玄超、温古、李华法师等人,其中以一行禅师最为著名。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玄宗李隆基命一行禅师的族叔、礼部郎中张洽亲自到武当山请一行禅师入朝,协助印度善无畏尊者在洛阳大福先寺翻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即《大日经》)七卷,一行禅师又撰写了《大日经疏》,这是中国汉地唐密传授之始。
同年一行禅师从金刚智三藏受具足戒,并从金刚智三藏受灌顶。
上图:一行禅师所译经典
一行禅师被唐皇朝请回京后,由于他不愿做官,就一直在长安城内的华严寺译著佛典。一行禅师公译有《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七卷(与善无畏尊者合译),《大日经疏》二十卷,《释氏系录》一卷(已佚),《药师琉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一卷,《大毗卢遮那佛眼修行仪轨》一卷,《曼殊室利焰曼德迦万爱秘术如意法》一卷,《七曜星辰别行法》一卷,《北斗七星护摩法》一卷,《宿曜仪轨》一卷。其著述或属于金刚、胎藏合部,或属于胎藏部,以《大日经疏》为其代表作。
天文观测
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一行禅师和著名天文仪器制造家、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合作,用铜、铁制成测定日月星辰位置和运行规律的“黄道游仪”。这是一种浑天仪,它除了具有符合岁差的优点外,还能使赤道“开合”,观测者可以从黄道环上读出所需数据,既减少了运算层次,又增强了准确性,“黄道游仪”深得李隆基的赞许,亲自为“黄道游仪”撰写铭文,并用金字书于仪轮之上;又命学士陆去秦将铸仪年月日和工匠姓名,用银字书于盘下。
——《新唐书·天文志》
一行禅师将“黄道游仪”放置于专门观察天文的“灵台”之上,通过对日月五星的观察,测量一些恒星的赤道坐标和其对赤道的相对位置,绘制了三十六幅星辰位置图,发现有的恒星位置与汉代所测结果相比有很大变动;秋分、冬至日的太阳在天球上的位置,以及二十八宿距星、去极度与古代《星经》上的记载亦有差异。他说:“占者,秋分日在角五度,今在轸十三度;冬至日在牵牛初,今在—斗十度。”(见《新唐书·天文志》)这实际上是在世界上最早发现了恒星的运动。在欧洲,直到1718年,才由哈雷发现了恒星有自己的运动,比一行禅师和梁令瓒的观测结果要晚约一千年。
上图:水运浑天仪
一行禅师和梁令瓒合作所制“浑天仪”一昼夜自转一周,正好和周天恒星的运转一致。古人将一天分为一百刻,十二时辰。柜内的平行联动装置,牵动地平上的木人,每到一刻,一木人自动击鼓;每至一辰,另一木人自动撞钟,起到了自动报时的作用。“水运浑天仪”的制作极为精妙,测定朔望,报告时辰,均很准确。文武百官观后,无不叹服!一行禅师和梁令瓒也因获得天文钟的发明权而永垂史册。比公元1370年西方才出现的威克钟还要早600多年。
为了纪念一行禅师对天文学的卓越贡献,国际小行星组织将小行星1972命名为“一行小行星”。
上图:《大衍历》
除此之外,一行禅师在《大衍历》步晷漏术中建立了从0到80度的每度影长与太阳天顶距对应数表,这是世界数学史上最早的一张正切函数表。
在一行禅师的《大衍历》推出之前行使的是《麟德历》。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太史频奏日食不效"。此时《麟德历》已经推行五十多年,误差渐大,需要改革历法。经宰相张说推荐,唐玄宗诏令一行禅师负责主持制订新历。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大衍历》传入日本。
当时著名道士刑和璞曾经说道,一行禅师是真正的圣人,汉代洛下闳造大衍历的时候就预言,过八百年大衍历当有一天的误差,那个时候必然有圣人出现改订,而今年正好是洛下闳造大衍历并预言的第八百年,正是一行禅师纠正了大衍历的差谬,看来洛下闳的预言非常值得相信。
世界上最早测出子午线长度的人
唐玄宗时,一行禅师组织领导得力人员,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天文大地测量活动,这是世界上最早也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天文大地测量活动。一行禅师万里跋涉、不惧艰险、不畏严寒,北至北纬51°(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南至约北纬18°的林邑(今越南中部),全程亲自参与高难度计算分析,耗费无量心血。通过这次实测,得出大约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北极高度相差一度的结论,这实际上给出了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一行到此水西流
一行禅师一生曾山南海北求访名师。一年,禅师来到天台山国清寺看见一座院落,其中高耸古松达数十棵,院落门前水流潺潺,一行禅师伫立庭院门外,听到庭院中有和尚演算五行数术。一会儿演算数术的和尚对徒弟说,今天有弟子会来求教我的数术,应该已经来到院门口了,说完纳闷地自言自语到:“怎么会没有人引路呢?”接着和尚掐指一算又说,院门前的水流向西时该弟子应该到来。话音刚落原本向东而流的水顷刻西流而去,一行禅师便推门而入,磕头礼拜老僧请求传授数术,此时庭院门外水流又继续向东流去。
上图:天台山国清寺丰干桥侧面石碑
后来,国清寺的僧人为了纪念一行禅师,集资在丰干桥边树立了一座石碑,并请第十代主持手书“一行到此水西流”几个大字,同时请当地有名的石刻工匠,费时三个月才雕刻完成。
一行禅师与唐玄宗的因缘
(一)报恩
上图:一行禅师画像
一行禅师名声远闻以后,唐玄宗召令其入宫并问一行禅师,爱卿擅长什么?一行禅师对答,善于记忆。玄宗皇帝便令宫仆取来内宫人员名册给一行禅师看,一行禅师看了一遍便合上名册,将内宫名册逐页报了出来,报了几页之后玄宗皇帝大为惊叹,急忙下榻给一行禅师作礼,并连连赞叹“圣人、圣人”。此后玄宗皇帝便经常下诏命一行禅师预言灾福,并多所得益。
一行禅师幼年时,由于家贫,时常受惠于邻居王姥姥。后一行禅师常思报答。时王姥姥的儿子因人命案行将被杀,王姥姥来向一行禅师求救,泣涕涟涟。一行禅师闻听后深感左右为难,只好对王姥姥说:“国法不容,岂能情请?”并让手下僧人拿财物给王姥姥,并婉劝她要想开点,听之任之。王姥姥气急说:“你小时我抱你、喂养你,大了我周济你。你怎么能忘恩负义呢?”
一行禅师心肠慈悲,因之闷闷不乐。于是盘算已毕,找来几个戒行清净的僧人,告诉他们说:“你们拿布袋到某某街道等着,到中午时见到畜生类,装入布袋后马上赶回来。”第二天果然有一个老母猪领着七头小猪走来,几个僧人赶走母猪,把七小猪带回。一行禅师已经准备了大瓮缸,将小猪放进去后,盖好并用泥封口,然后诵持咒语数遍。
第二天,皇帝召见,问一行禅师:“太史奏说昨夜北斗七星不见了,这是为什么呢?”一行禅师说:“后魏时荧惑星曾经消失,如今帝车星不见了,这是天在警示陛下啊。可能会发生洪涝灾害,百姓流离失所。恐怕只有盛德才能感而退之。佛门讲慈悲心可以降服一切魔障,贫僧以为陛下可以大赦天下。”唐玄宗于是降旨大赦。当天一行禅师放掉一只小猪,晚上北斗一星出现,第二天又放一只小猪,晚上又出来一颗星,到第七天小猪放完北斗七星也全部出现。
(二)为国祈雨
开元年间有一次大旱,唐玄宗请一行禅师祈雨,禅师说:“需要一个上刻有龙的器具,才能祈来雨。”于是玄宗命人去内库寻找,结果并未找到。几天后,一行禅师发现一面古镜上刻有盘龙,高兴地说:“这是真龙啊。”于是入坛场做法,一天后便下雨了。
(三)预言安史之乱
一行禅师曾上表劝谏唐玄宗,日后万万不可以宗子担任宰相,也不能用蕃臣担任武将。但是唐玄宗不明其意。一日,唐玄宗在大明宫问一行禅师国家运数,一行禅师避而不答。玄宗问了数次,一行禅师才说:“陛下当有万里之行,社稷终吉。”一行禅师没多做解释,而玄宗听到“社稷终吉”十分高兴。一行禅师又给了玄宗一个球状的金盒子,里面存有物品,摇动有声,但却并不打开。一行禅师告诉玄宗有急事时再将其打开。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逃入四川,也忘了这件事情。
等他到了成都忽然想起,打开盒子,发现是中药材“当归”。玄宗恍然大悟,说到:“当归产于蜀地,禅师知道朕会避难到蜀,所以用当归象征此事。”一天玄宗来到“万里桥”,想起了禅师的“当有万里之行”之语,遂感慨到:“禅师的预言甚准啊!”又唐朝末年的皇帝是唐昭宗,昭宗曾为吉王,“社稷终吉”也就是国运终于吉王的意思。
(四)示寂
开元十五年九月,一行禅师在华严寺示现生病。唐玄宗夜梦一行禅师患病,第二天遣人前去探看,果然如此。于是下诏请京城各大道场为一行禅师祈福祛疾。一行禅师的病随后好了一些。到了十月初八,一行禅师随玄宗前往新丰,这时他的身体没有显出疾患,他也没有过多言语,却忽然沐浴更衣,跏趺而坐,安然圆寂。时年四十五岁。
上图:一行禅师纪念塔
唐玄宗闻后非常悲伤,下诏将禅师葬于铜人原,谥号“大慧禅师”,据《旧唐书·一行传》载,唐玄宗为其制碑文,亲书于石,起塔纪念。第二年出行路过,玄宗还曾停下车马队伍,于塔前徘徊难舍。唐玄宗对一行禅师的尊仰、怀念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值此一行禅师殊胜纪念日,愿我等仰闻祖师圣行,策励身心、精勤持戒、放生吃素、广作功德,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平安吉祥!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描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