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前,他们都思考了这三个问题

2022-06-25 00:00: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图片


1、对自我生命的理解

2、对轮回的理解

3、对孝道的理解

4、对佛法的理解

5、对僧人的理解

6、何为出家?

7、为何出家?

8、何为解脱?

9、学佛为什么能解脱?

10、此生烦恼从何而来?

11、在家修行也能解脱,为何出家?

12、轮回从哪里来?

图片


13、如果让你回家,你还会有皈依三宝的心态吗?

有时候在寺院里不难,难在批评我们,甚至叫我们回家反省时,你回家了,会不会对这个寺院保持恭敬和感恩,不退失自己对三宝的信仰,维护自己的三皈依?

图片



14、如果你在这里发了出家的心,但没有得到成就,甚至也没有机会再锻炼,那出去之后,你会不会坚定出家的信念,找有德的善知识,找如法的道场,继续你今天的誓愿再出家?


15、虽然这次通过出家了,如果下次让你做回居士,你怎么想?



图片



这是上一次出家羯磨的时候,我们特意起草的十五个问题。虽然罗列了很多,不是每个问题都会问到,但第十二、十三、十四这三个问题,每个净人进来羯磨时都问了。因为这代表了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对常住的态度,对自己信仰不折不挠的追求。


图片



安心,修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QUESTION

图片

实际上这三个问题,不仅是参加羯磨的净人们要思考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去想。


我们共住在一起,都是一种训练。寺院这么多堂口,就是给大家制造一个能安心的理由。安下心干嘛?修行。所以每一个岗位都能让我们净业障、消习气、培福报。


图片


在这个常住你能安心,那听法就能够入心。入心,就知道在不同的问题上,师父的看法、你的看法,以及两者的差别在哪里。


如果在世间法上,师徒都不能保持一致,那看不见摸不着的法、道、智慧,怎么能保持一致呢?佛教说,修行的最高境界是师徒以心印心,但在这之前要经过很多很多的生活琐碎的配合、历练、打磨,最后才能够达到。一句佛号无量光无量寿不是一蹴而就的,解脱的果也不是马上就会现前的,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习气了。

图片



图片

皈依理性,还是皈依情绪?

图片
图片


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三宝、常住是比生命还宝贵的。但实际上这个话题如果不深刻地思考,我们有时候真的不清楚。我们皈依三宝,但往往会把自己的情绪凌驾在所皈依的三宝之上。


如果让你从出家人回到居士身份,你还会对三宝保持信心吗?这个寺院让你体验过了怎么修行、怎么成就一个出家人的品格,换个地方,你还会继续这些,追随着佛陀,再成为一个更合格的出家人吗?如果让你回家,你还能对三宝、对常住有恭敬心吗?当这些情况发生,你是皈依理性,还是皈依自己的情绪?实际上这很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



你的信仰坚定吗?


图片
图片


提这些问题的用意,实际上也是想启发大家,学佛是你自己的事,出家也是你自己的事。一个道场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大家建立信仰,但虽然这里启发了你的信心,三宝在哪里?你要自己建立一份坚定不移的信仰。


这样的信仰,对三宝的这种格局,如果你真的有了,那无论面对怎样的冲击,你的内心还是坚定不移的。


就像火来的时候,柴油、汽油、橡胶水就会燃烧起来。当外在的因缘把我们内在的东西掀动起来,我们马上就要警惕。因为外在对我们并没有害处,真正有害的是我们内在的东西。如果这个也记得了,那至少你就不会退转,修行路上你才能稳稳的,才会不断进步。


图片
图片



图片

别给信仰加限制

图片
图片


对于这第三个问题,很多人的回答是按照感情来的,但实际上这并不是这个问题的目的。你真正学佛觉悟了,这才是目的。只要增上,那一份感恩是会埋在你的心里的,会成为你修行的动力。


你可以因为一个道场启发了信心,从不信仰到有信仰,但你不要因为这个道场就限制了你的信仰。佛法的道理千百年传下来,佛讲的是真理,你只要信佛、信法、信僧,就可以了,而不是说这个轮回的路上,你一定得贴上一个标签,跟着一个“臭皮囊”。


图片


对三宝的皈依不是只表现在某个人身上,出家也不是为了跟着某个师父,他只是我们修行当中的一个因缘。如果你在这出不了家,就也不去其他地方努力了,那说明你还没有培养起对三宝不退的信心。如果真的有出家的信心了,天下丛林,每个道场都是三宝住世的,到哪都可以争取,你都会是一名合格的僧人,你有这个信心吗?


在我们的修行路上,师父就像一个铺路者,我们亲近他是为了觉悟,觉悟到自性的智慧。我们自性的智慧就是我们的自性师父,明白到这个了,那就好了。


图片

——三参法师


图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扫描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图片

相关文章
· 我们的心
· 既然因果难改,为什么还能改命?
· 【崇俭戒奢 】看佛门高僧如何惜福
· 【广钦老和尚】修行吃苦要有愿力
· 我们为什么到这个世界来?
· 愿你永具,慈爱心
· 造了业,忏悔真的有用吗?
· (明)宝华山见月律师《一梦漫言》(五)
· 如何巩固三皈体?
· 王宫应供 | 文殊菩萨传(五)
· 我们都想得到加持,加持是什么?
· 学佛第一步就是要了解我们的心灵世界
· 听寒山诗| 这个世上,哪一个不是过客?
· 你的信心需要瑞相支撑吗?
· 转世再来的程序怎样编?
· 走向觉醒
· 撕开轮回的伪装
· 梦参老和尚:供养三宝,不要后悔,功德已成就
· 这,是佛菩萨爱众生的一种方式
· 心性直指,月是心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