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巩固三皈体?

2022-06-24 00:0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四尊佛,曾无量劫地积累福德资粮,发广大菩提心,然后于娑婆世界人寿百岁时示现成佛。这是我们皈依的佛宝——本师佛宝。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和未来星宿劫都有佛陀出世。他方世界也一直都有佛出世、住世、成道、弘法,他们都是佛宝。常住佛宝里面,佛又分为法身佛、报身佛和化身佛。法身佛是指佛所证悟到的不生不灭的体,报身佛是佛救度众生而起现的大悲力用,而佛应众生机又化现出千百亿无量无边的化身佛。


图片


佛陀为我们开显的种种解脱的法门是法宝。这些真理引领着我们转凡成圣,是我们实现离苦得乐的具体方法,是帮助我们脱离轮回的指导纲领。法宝具体包括小乘、大乘、果乘,藏、通、别、圆的教法,还有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


图片

佛陀在世的时候最早在鹿野苑度化了五比丘,这就形成了最初的僧团。后来耶舍和三迦叶又分别带来一百位和一千位僧人,然后再加上目犍连尊者和舍利弗尊者以及他们的弟子,共有千二百五十众。后来僧团又发展到有百千万的出家众,佛陀在世时僧团的规模就是这样的,当时印度十六大国里很多人都皈依佛陀。


这是佛陀时代的贤圣僧团,在佛陀时代僧团里的僧人基本上都是贤圣僧。佛陀自身也是贤圣僧,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都属于贤圣僧。佛涅槃之前最后现前的那一位僧人都一百多岁了,但他还是在佛面前证得了阿罗汉果位。不管是男众还是女众,只要是跟着佛陀出家的,包括迦毗罗卫国王宫里的五百女众,从摩诃波阇波提到耶输陀罗,那五百女众全部证得阿罗汉果位。这些贤圣僧都是僧宝。


图片


上述这些佛宝、法宝和僧宝叫事相三宝。后来有了佛陀的舍利、佛陀的塑像,这些也代表佛宝。我们所印的经书代表法宝,再加上剃度出家显现僧相的僧宝,这些被称为住持三宝。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每一个众生的佛性是我们的自性佛宝。我们的色身是父母所生,佛性是谁生的呀?佛性是无生的,没有能生者。当色身灭了的时候,我们的佛性消亡了吗?佛性是不灭的。我们的佛性既不生也不灭,这不生不灭的佛性就是我们的自性佛宝。


图片


我们的佛性是具有觉照力的,在佛性里面是没有男相女相,没有生相灭相的;佛性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是无量光无量寿的。我们现在是因地的无量光无量寿,阿弥陀佛是果地的无量光无量寿,我们的因和阿弥陀佛的果是完全相通的。我们靠什么去极乐世界?就靠这颗无量光无量寿的心,这颗心可以通佛的果地,我们是凭着这颗心去的。


图片


现在我们讲的这些,就是在给自己牵线搭桥,让我们跟阿弥陀佛产生联系。我们的佛性是无量光无量寿的,当念着果地的阿弥陀佛时,我们因地的心就会入果地的觉,这叫“因赅果海”。阿弥陀佛的果地是无量光无量寿的,它能够映入我们众生的心,这叫“果彻因源”。我们念佛,就是以诸佛的果地威德作为我们解脱的圣因,以我们的自性佛宝作为解脱的基础。这就是我们的自性法宝,保持觉悟,念念不迷,就是自性法宝。


如果能够念念不迷,我们就会六根都摄,我们的六根就清净了。六根都摄,净念相继,这就是自性僧宝。


图片


所以从事相三宝、住持三宝到理体三宝,再到我们的自性三宝,这就形成了我们的皈依体。它既是皈依的体,也是戒的体和定的体。因为定是不离这些的,定在慧中。如果明白自性三宝了,这本身就是无上慧。能觉悟自性佛宝,我们就已经开发智慧了。


自性的佛宝是不需要我们修的,它是无为法,但是需要我们净念相继,它是需要护念的,也就是所谓的“善自护念”。我们要修这个法,要让自己保持在这种状态里念念觉悟,这是需要用功的,这叫有功用法。我们因此得到的六根都摄、净念相继的清净受用,这个僧宝他是越来越自在的。只要你用功用得越来越娴熟,你就会越来越任运。


图片


自性三宝,具足了皈依体、戒体、定体、慧体、小乘体、大乘体和金刚体性体,这一法具足无量法。那为什么还要生无量法?无量法是从自性三宝里开演出来的,是为了看我们显现到什么地步了,但是自性三宝是总摄一切的。

图片


凡是众生皆有其心,


凡有心者皆有正觉,


正觉即佛。


自心清净即是佛,


净念相继即为法,


六根清净乃为僧,


宁舍生命,皈依自性三宝;


不为外惑、不为内扰,即为降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1

授三皈依的要求

图片


有的居士选择在家里修这种法,这样他们的资生产业也不废失,这就是在家的修行者。愿意追随佛陀、放下万缘,此生就以此为生命追求的人,是出家人。出家有什么好处呢?出家了会有僧团每天磨炼你,加入僧团就相当于参与“专业训练”了,这就是在家修行者和出家人的区别。如果会修这种法,那在家也是可以解脱的。如果能把解脱放在第一位,把资生产业放在次要的位置,甚至将其作为护持三宝、护持教法的资粮和福报,这也是一种修行,是菩萨的修行。


图片


皈依的“皈”字也叫弃暗投明,“白”代表光明,“反”代表从黑暗里面转过身来,奔向光明的方向,这就是“皈”,“皈”是一种智慧的状态。“依”是那种像小孩子依恋父母一样的状态,“依”是一种感恩的情感,所以皈依,是充满了智慧和感恩的。


我们作为佛弟子,要知道佛宝、法宝、僧宝,都是超越时空的,都是不受时空限制的,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成为三宝弟子。最关键的是要有出家人给你授三皈依,让你得三皈体。


图片


居士去放生的时候,可以给动物授三皈依,但是你要好好地忆念自己受三皈依时候的情境,要祈祷三宝加被,要这样地给它们念三皈依。对于出家人而言,授三皈依的要求就更严格,出家人必须要明白理体三宝和自性三宝。


严格来说,师父讲清楚了,你也听清楚了,然后你通过修行也得到很殊胜的三皈体了,并且你也理解了,不仅理解了,你还能把它讲解出来,讲解得让对方也能听明白,这样你才可以给别人授三皈依。你讲得清楚,对方听得清楚,他才得三皈体。这是很严格的,不是说我们出家几年了就能给别人授三皈依了,不是这样的。


图片


我们佛教界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地培养僧才?为什么我们要僧赞僧?有的僧人已经挑起重担,成为一方的法主了,那么我们就要像恭敬佛一样地去赞叹他。因为对方显现了这种相,所以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就都聚集在他身上了。我们是三宝弟子,如果对他轻慢或者对他不如法,就等于违背了我们的三皈体。

图片
图片

02

如何守护自己的三皈体

图片


我们得到三皈体不容易,但失去三皈体却非常地容易。就像我们得到宝贝不容易,但是要丢掉宝贝那是非常容易的。我们最近在学戒,大家非常关心我们的戒体,但实际上最根本的是三皈体,三皈体是非常容易失去的。如果你求鬼问神,一问三皈体就会有损。佛陀给我们讲的道理,我们好好实践就可以了,我们都在这个体系里了,还怕什么呢?


图片


所以回过头来看二十诸天、十二护法,我们要把他们理解成是古佛示现,我们绝对不能是这种见地:天上的一个王、一个神,就可以作为佛教的护法,我就要给他敬香,就要祈祷他。所以斋天的时候我们态度很明确,就是要皈依三宝,要顶礼三宝,对于护法就只是问讯,他们不是我们的皈依境。但是有些人往往对这些特别感兴趣,比皈依三宝还要虔诚地皈依他们,所以这些人特别容易失去三皈体,甚至不知不觉就到他们的业力圈子里去了。


图片


我们每天都要皈依,每天都要巩固自己的三皈体,每天都要回光返照,思考我今天有没有失去三皈体,我有没有把三宝顶戴在头上,我们每天都要这样反省自己。三皈体也分下品、中品、上品的,三皈体也是需要我们护持的,一旦受到染污要马上忏悔,要把它净化、还原、复本清源。只要有三皈体在,我们的生命就每天都在向着解脱的方向靠近。三皈的威德当下就是解脱,但是我们能不能证得,能不能得到受用,还要看我们自己的业力,还要看我们的智慧和福德够不够,这是错综复杂的。


图片


不管是出家修行者,还是在家修行者,我们都要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皈依佛,誓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誓不皈依外道邪说;皈依清净福田僧,誓不皈依外道邪众。这就是三学处,三遮止。佛法僧是我们的学处,那我们怎么保证自己不皈依邪魔外道,不皈依外道邪说,不皈依外道邪众呢?这三个防火墙要怎么建立起来呢?这是我们要措心的,要用心去思维的。


实际上我们这一生能把三皈体巩固住,我们就天天都在趋向解脱了。因为佛是大自在的、福慧两足尊的,法是清凉的,僧也是自在的、解脱的。佛法僧都是解脱的,我们都跟解脱连线了,那我们能不解脱吗?就怕我们断了这根线。


图片


——三参法师


图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图片

扫描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相关文章
· 王宫应供 | 文殊菩萨传(五)
· 我们都想得到加持,加持是什么?
· 学佛第一步就是要了解我们的心灵世界
· 听寒山诗| 这个世上,哪一个不是过客?
· 你的信心需要瑞相支撑吗?
· 转世再来的程序怎样编?
· 走向觉醒
· 撕开轮回的伪装
· 梦参老和尚:供养三宝,不要后悔,功德已成就
· 这,是佛菩萨爱众生的一种方式
· 心性直指,月是心枢要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12)
· 别让信仰有限制
· 这个问题,你会如何回答?
· 妙手得钵 | 文殊菩萨传(四)
· 修行,要给自己制造顺缘
· 微信公众平台
· 夏日专属【杨梅荔枝饮】,好喝又解暑!
· 夏至已至,祝大家炎炎夏日身心清凉
· 如果自己是那桶水,能不能让水宁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