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岱山跟我师父一起的还有一位同参,叫清扬法师,他们读私塾都是一起读的,年龄相仿,也是很早出家了。
我师父专修天台、念佛,清扬法师他修禅宗和念佛。他是打坐,但同时念佛。
法师曾经在终南山住了好多年,念佛精进,一天念七万声佛号,在我们岱山来说这些修行人就是菩萨一样。
我师兄净华法师,平时他不说话的,自己念佛,都摄六根,修行非常精进,他把我们师父的这个教导都一直依教奉行。
我们师父过午不食,他也过午不食,他而且到现在也是,过午了之后连水都不喝的。
我以前在师父身边,师父说:“我十八年托钵吃饭”,师父就这么严格要求自己。我们出家人过午不食才能真正地托钵,跟佛一样托钵,因为佛不会非时食的。
我们处处,要表现出我们出家人的一种修行、佛弟子的修行。
我们出家人五堂功课是包括吃饭的。所以我们吃饭的时候也不要放逸,那碗要端好,龙含珠、凤点头要做到位。“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度一切众生,我愿成佛道。”要有这种发心;食存五观,要有这个状态。
我们现在所享的福,这是佛陀用祂二十年的生命赐给我们的,是享的佛陀的这个福。
即使有人供养,那也是佛陀感召来的,肯定不是我们自己的力量,实际上这是佛陀的福报,是佛陀对众生的悲悯。
大家每天要有一种惭愧心,然后越来越进步。
我们要知道自己是来修行的,不是来养尊处优的。不是来把自己的“我执”养大的——心里要知道:我虽然喜欢这里,是我自己主观选择,但是修行是要把“我”这个主观打破的。
我们因为“我的执着”来到寺院,但是在这修行过程中,要把“我执”要放松的。
你说我想来做义工,我想来做功德,这是好的。但对“我执”在这个过程当中慢慢要能够回光返照,要能管理自己,我执要小,恭敬要强,甚至要会忍辱,在佛门里,这个修行要呈现出修行的功德相来。
寺院里有老参师父,有这种修行者,有班首师父在守护着我们,这是一个道场非常庄严的事情。
我们要珍惜这个功德,这是一种大功德,这是不可思议的,最难求的就是修行人能够现前,所以我们诸位佛子们当生欢喜。
——传喜法师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浙 (2022)000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