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跌倒处爬起

2022-11-14 06:00: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无明实性即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




图片



净慧法师生平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净慧长老,俗姓黄,1933年古历8月27日出生于湖北新洲,圆寂于2013年4月20日6点26分。享年81岁,僧腊67载,戒腊63年。


净慧长老接法于近代大德虚云长老,以中兴佛教为己任,实践人生佛教思想,为后世留下珍贵的禅法智慧。


长老一岁半即由父母送入尼庵抚养。1951年,赴广东乳源云门山大觉禅寺,于虚云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


1953年,虚老迁江西云居,修复真如禅寺,长老奉虚老之命,留任云门寺监院,时年20岁。


1955年,长老因病前往云居,仍任虚老侍者,并协助当年冬天的云居传戒法会。长老朝夕亲承虚老之耳提面命,获益良多,深得虚老器重。长老承虚老之殷勤付嘱,亦以一身兼承禅宗法脉,为禅宗五家七宗之嗣法传人。


1956年,中国佛学院成立,长老即被虚老送去深造,从本科一直读到研究生,成为中国佛学院首批研究生。


1979年初,长老重返北京,参与中国佛教协会相关政策落实、教制建设、寺院恢复等工作。


1981年《法音》杂志创刊,长老担任主编,直到2002年,他先后当选佛协理事、中佛协常务理事、中佛协副会长。


1988年,长老应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局之邀请,负责筹备组建河北省佛教协会,并当选为会长,同时主持柏林禅寺的重建工作。


1989年,创办国内首家以弘扬禅宗文化为主旨的刊物——《禅》。


1993年,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净慧法师开示




当我们的心静下来的时候,再回光返照此心的起心动念,前念、现念、后念,念念之间是怎样联系的?前念从何而起?后念从何而来?现在这一念又是怎样安住?观照之后就会发现:前念无去,现念无住,后念无来。心念与心念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前一念与后一念,念念不相到,念念不相知。从何处起,到何处去,来无影,去无踪。生生灭灭,灭灭生生,找不到心的踪迹何在。


宗门下用功夫,观照此心之时,就说这一念生灭变化不停,念念难以把握;追到终极处,就是无念。为什么说是无念呢?无念者,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一切顺乎自然,一切都是依照心念的规律在生灭变化,念念不停。心念是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可以把握的,只要能够让心念不被无明烦恼所困惑,能够念念清明,灵明不昧,了了常知,念念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那就是功夫的入门处。


寂者,安然不动;照者,了了常知。观察现前一念,要在提起时有照有寂。我们没有做功夫时,照变成了散乱心,寂变成了昏沉。所以在运用寂照功夫时,一定要随时有力度,照而不乱,寂而不昏,那就是功夫,那就是正路。照过头了,妄想就来了;寂过头了,昏沉就来了。那都是用功的火候没有把握好。


用功的窍门,实际上就是“寂照”二字,或者说“惺惺寂寂”四个字,或者“止观”二字,都是讲同一件事,都是指做功夫要觉照与寂静、止与观达到平衡。有觉有照,有止有观,既惺惺又寂寂,能够如此把握用功的心态,功夫就容易上路。用功夫不要追求奇特,不要想在现成茶饭以外,再去找什么特殊的风味,没有那个东西。



图片



佛陀告诉我们,烦恼即菩提,无明即般若。烦恼就是道场,无明就是道场。明就在无明处,菩提就在烦恼处。没有烦恼了,菩提也就没有了。莲花出自污泥,没有污泥,生长不出莲花。佛法解决的是人类精神上生命上的困惑,有困惑所以需要佛法。在困惑处转变过来就是,不是在困惑之外再找什么灵丹妙药,哪里有那个东西呢?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无明的实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无明的实性。悟了,无明转化为佛性;迷了,佛性转变为无明。迷了,无明没有明。不要在无明烦恼以外再去找菩提涅槃。当下觉悟,当下寂灭无明烦恼,无明烦恼停止下来,照破了,就是菩提涅槃。真正把这个功夫做到了,迷悟之间不过翻掌覆掌,一会儿的事。


开悟是一念之间解决问题的事情,就是要明白烦恼即菩提这个道理,然后按照这个道理去保任,去做功夫,消除历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就在我们跌倒的地方爬起来。



图片




月明天心

图片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图片

关注美味分享




净土与禅,不同在哪里?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稳重,对修行来说有多重要?





相关文章
· 微信公众平台
· 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核心
· 哪里没有文殊菩萨?!
· 原创手绘漫画 | 不动方为尊
· 出家与在家,为什么功德不一样?
· 吉祥部国王布施身体(四)
· 太苦?有灭苦之法
· 我们是佛的弟子了,但是找到佛了吗?
· 学佛,首先要相信善良
· 看不见的信仰,我们靠什么坚信?
· 微信公众平台
· 普愿一切众生,永持清净行——日诵净行品91愿
· 心安即净土,正觉即莲台
· 吉祥部国王布施身体(三)
· 每一天,都不曾重复
· 伴随我们一生的“朋友”只有两个
· 师徒之间的心心相印
· 上梁,有很多美好的寓意
· 三尊佛聚到一起,都会聊些啥?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