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六年庚寅(一八九O年)五十一岁
到宜兴,礼仁智和尚,时修显亲寺,是密祖出家处,在此过夏。到句容,礼法忍和尚,助其修赤山,住此过冬。
光绪十七年辛卯(一八九一年)五十二岁
在金陵,伴松严上人助修净成寺。时与杨仁山居士往来,参论《因明论》、《般若灯论》,住净戒寺过冬。
光绪十八年壬辰(一八九二年)五十三岁
约普照、月霞、印莲诸师,同上九华山,修翠峰茅蓬,同住。由普照师主讲《华严经》,弘五教仪。贤首一宗,歇坠已久,各处闻讲教仪,多来赴会。江下贤教,从斯再畅。
【补记】是年,虚老分别从妙莲老和尚得临济衣钵,为临济宗四十三世;从耀成老和尚得曹洞衣钵,为曹洞宗四十七世。
光绪十九年癸巳(一八九三年)五十四岁
仍在翠峰研究经教。是夏,谛闲法师来此同度夏后,自往金山过冬。
【是年大事】英法成立协约,割暹罗南掌地,许暹罗独立。
光绪二十年甲午(一八九四年)五十五岁
仍在翠峰茅蓬研究经教。
【是年大事】中日战役起。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一八九五年)五十六岁
扬州高旻寺住持月朗到九华,称今年高旻有朱施主法事,连旧日四七,共打十二个七,赤山法忍老人已回寺,仰诸位护持常住,都请回山。将届期。众推予先下山。
至大通荻港后,又沿江行。遇水涨,欲渡,舟子索钱六枚,予不名一钱,舟人迳鼓棹去。又行,忽失足堕水,浮沉一昼夜。流至采石矶附近,渔者网得之。唤宝积寺僧认之。僧固赤山同住者,惊曰:“此德清师也!”舁至寺,救苏,时六月二十八日也。然口鼻大小便诸孔流血。
居数日,迳赴高旻。知事僧见容瘁,问:“有病否?”曰:“无。”乃谒月朗和尚。询山中事后,即请代职。予不允,又不言堕水事,只求在堂中打七。高旻家风严峻,如请职事拒不就者,视为慢众。于是表堂,打香板,予顺受不语,而病益加剧,血流不止,且小便滴精。以死为待,在禅堂中昼夜精勤,澄清一念,不知身是何物。经二十余日,众病顿愈。
旋采石矶住持德岸送衣物来供,见容光焕发,大欣慰,乃举予堕水事告众,皆钦叹。禅堂内职不令予轮值,得便修行。从此万念顿息,工夫落堂,昼夜如一,行动如飞。
一夕夜,放晚香时,开目一看,忽见大光明如同白昼,内外洞澈。隔垣见香灯师小解,又见西单师在圊中,远及河中行船、两岸树木,种种色色,悉皆了见。是时才鸣三板耳。翌日,询问香灯及西单,果然。予知是境,不以为异。
至腊月八七第三晚六枝香开静时,护七例冲开水,溅予手上,茶杯堕地,一声破碎,顿断疑根,庆快平生,如从梦醒。自念出家,漂泊数十年,于黄河茅棚,被个俗汉一问,不知水是甚么。若果当时踏翻锅灶,看文吉有何言语!此次若不堕水大病,若不遇顺摄逆摄、知识教化,几乎错过一生。那有今朝!因述偈曰。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
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又偈:
烫著手,打碎杯,
家破人亡语难开。
春到花香处处秀,
山河大地是如来。
【是年大事】《马关条约》成,割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俄、德、法劝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五十七岁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一八九六年)
夏,至镇江金山寺过戒期。大定老和尚留住过冬。
五十八岁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一八九七年)
由金山往朝狼山,礼大势至菩萨回,被道明和尚请到扬州,助理重宁寺。四月,通智法师在焦山讲《楞严经》,听众千人,命予讲偏座。讲经毕,别众下山。
予以生而无母,未见慈容,仅于在家时睹真仪耳。每思之,辄觉心痛。夙愿往阿育王寺,礼舍利,燃指供佛,超度慈亲,遂往宁波。时幻人法师及寄禅和尚(八指头陀)等,维护天童,海岸和尚修《育王山志》,俱邀予助。予以有愿而来也,悉婉谢之。
拜舍利,每日从三板起,至晚间开大静。除殿堂外,不用蒲团,展大具。每日定三千拜。忽一夜在禅坐中,似梦非梦,见空中金龙一条,飞落舍利殿前天池内,长数丈,金光晃耀。予骑上龙脊,即腾空至一处,山水秀丽,花木清幽,楼阁宫殿庄严奇妙,见母在楼阁上瞻眺,予即大叫母亲:“请你骑上龙来,到西方去。”龙即下降。梦即惊醒,觉得身心清爽,境界憭然。平生梦母,只此一次。
从此,每有人睹舍利,皆参加。众说非一。予观多次,初见大如绿豆,紫黑色。至十月半,两藏拜完,再看,大亦如前,己变为赤珠,有光。再拜,急于求验,遍身酸痛,看舍利大逾黄豆,色黄白各半。至此,确信舍利之因根境而示现也。急于求验,增加礼拜,至十一月初,大病顿发,全不能拜。病近沉重,进如意寮,服药罔效,卧不能坐。此时承显亲首座、宗亮监院,与卢姑娘等,多方施救,费财费力,终不见效。众皆以为世缘尽矣,予亦听之;第以燃指不成,心生焦虑。
至十六日,有八人入寮视予,皆为燃指来者,以为予病尚不重而求伴也。予闻之,知明日为燃指期,坚请参加。首座等皆不赞许,恐危险。予不觉泪如泉涌,曰:“生死谁能免者,我欲报母恩,发愿燃指,倘因病中止,生亦何益?愿以死为休矣。”宗亮监院时年只二十一岁,闻之,亦流泪曰:“你不要烦恼,我助你成就。明日斋归我请,我先为你布置。”予合掌谢之。
十七早,宗亮请他师弟宗信帮燃,数人轮流扶上大殿礼佛。经种种仪节礼诵,及大众念忏悔文,予一心念佛,超度慈母,初尚觉痛苦,继而心渐清定,终而智觉朗然。念至“法界藏身阿弥陀佛”,予全身八万四千毛孔一齐竖起。指已燃毕,予自起立礼佛,不用人扶。此时不知自己之有病也。于是步行酬谢大众,回寮,咸叹希有。即日迁出如意寮。翌日,入盐水泡一天,亦未流血。不数日,肤肉完复,渐渐恢复礼拜。留住阿育王寺过年。
【附注】寺原名阿育王,后改为广利,在宁波鄞县南乡四十里鄮山。昔佛灭度百年后,中天竺阿育王治国,将佛舍利八万四千,藏之宝塔,役使鬼神,分置地中。东震旦国有十九处,次第出现,如五台、育王是也。五台閟于大塔中不易见。育王于晋武帝太康三年,慧达礼拜请求,乃从地涌出,遂建寺,藏于石塔中。塔门常锁,有欲观舍利者,先通知塔主,殿中礼佛,跪殿外阶沿,凡欲睹者,依次而跪,塔主请塔出。塔高一尺四寸,周围亦只尺余。塔之中级内空,中悬一实心钟,有一针,舍利附于针端。观者大小、多少、动定不一,平常有见一粒或三四粒者,青黄赤白各异。有见莲花及佛像者为胜缘。明万历间,吏部尚书陆光祖与亲友来参,初如小豆,次如大豆,次如枣,次大如瓜,更大如车轮,光明朗耀,心目清凉。时舍利殿坏,陆重修之,庄严至今。如来大慈,留此法身真体,使后世众生生正信心也。
【是年大事】德租胶州湾,朝鲜王称大汉皇帝。
五十九岁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一八九八年)
春初,在阿育王寺。因宁波七塔寺铸大钟,归依老和尚本来和尚,请默庵法师讲《法华经》,来阿育王寺,请予附讲,遂往宁波七塔寺。经毕,往宜兴铜棺山,结茅蓬过年。
【是年大事】戊戌政变。俄租旅顺、大连。英租威海卫。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一八九九年)六十岁
结森、宝林二上人,邀赴丹阳,重修仙台观,在此过夏。七月至句容,赤山法忍和尚付茅蓬,过冬。
【是年大事】法租广州湾,英租九龙半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