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乳合,整个身心都沐浴其中

2022-05-26 21:39:00 发布: 人气:2


图片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灵峰宗论·示元白》

蕅益大师  著


  第十一集(二)



重说偈曰:佛性众生性,一性无二性。迷之沉六道,悟之为三乘。迷虽无量惑,厥病唯有三:一者恋世间,不知世间苦;二者虽知苦,苟且自因循;三者虽勇猛,得少便为足。以此三病故,长夜在生死。或复出生死,亦堕权小乘。我依诸佛语,为设三妙药:一者怖生死,对治根本病,念念如救头,莫复存余想;二者奋刚勇,降伏爱见魔,五欲不能牵,八风不能动;三者开正见,远离诸邪曲,根选择圆通,现生成正觉。此三或自具,或复藉余缘。唯有明师友,名为真实救。策发生死心,锻炼纯刚骨。开示真实乘,令行称性修。修性不相离,斯名正觉印。迷性言修习,修堕有为功。废修谈法性,自然外道同。是故佛与祖,垂训咸双显。虽或性夺修,而非不修习。虽或不言性,而性在修中。性非修不显,修非性不立。但以生死心 ,勇猛不退心,广大弘远心,亲师习正法,必能亲悟入,知我言不诬。


图片





我们是佛心中的众生

FORIQINGLIANG

这篇文不算很长,有一点像菩提道次第,里面也带着大乘见、禅宗的见。所以偈颂部分一上来就说:“佛性众生性,一性无二性”


佛陀在菩提树下所证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跟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有没有关系?有关系的。佛陀所证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包括我们众生的,我们是佛心中的众生。佛陀证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过去无量劫、未来无量劫、当下遍十方,有没有包括我们在内?包括的。


我们有没有超越生死、超越空间、超越时间的特质?有时候连做梦都会现前。一说到菩提迦耶,我们的心就会到菩提迦耶;一说到拘尸那罗,就会想到拘尸那罗。


所以佛的“性”和众生的“性”实际上是同体的,“一性无二性”,这就是一乘教,一实相印,大乘体性就出来了。所以蕅益大师的这篇文章是在一实相印中由大悲而流出的,里面实际上也具足了体、相、用。


不管是唯识、中观,还是禅宗,实际上就是让大家明白这个。凡夫念“阿弥陀佛”的时候,还属于分别心在念,属于第六意识、分别意识在念。到禅宗的时候,就叫你参:“念佛是谁?”参话头,“阿弥陀佛”这个念,在念的同时是谁在念?


图片



一实相印

图片





哪里会贪爱这个色身?!

FORIQINGLIANG

“但求无上道”,蕅益大师求道的心,这是他老人家的善根,但求无上道的这个心是圆顿的,他怕自己落在小乘的状态里。


佛的八万四千法都是好的,我们虽“志求无上乘”,但是行的时候,有可能小乘法很对我们的机。因为怕我们“大而无乘”,说得太高了之后,用的地方却用不上,实际上我们还是很差的。


比如贪,贪欲就是身见,对自身的见、他身的见。


我们回去后洗脸、擦手,手有没有粗糙?脸有没有难看?我们会很在意的。用放大镜看的话,皮肤角质层里全是螨虫,再往里看,真菌布满了内外。所以佛陀在说《入胎经》的时候,佛的眼看到的是一个大虫聚,祂说:“哪有智者会爱惜这样一个垢秽之身?!”我们看不到这个真相的时候,就会停留在表面现象,爱自己的身像“牦牛爱尾”一样。不单单自爱,还有我见、人见,还爱他。圣者们也是身相圆满,但圣者所散发出来的,是智慧和悲悯。


修行人念念无常,念念不净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在这个修法里,哪里对轮回有贪爱之心?哪里对这个色身有贪爱之心?



图片
 图片



圆顿的心





同参同学,沐浴其中

FORIQINGLIANG

大家在听法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法师在讲,实际上是有语境的,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把大家跟本师释迦佛陀链接起来,跟我们所祈祷的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链接起来。


请问蕅益大师的这篇文里有没有本师佛?有没有文殊菩萨?有没有观世音菩萨?都有的,这种悲悯之情都有的。所以这个法实际上具足三宝、具足三学。


作为三宝的弟子,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要真正地浸润在三宝的殊胜对境中,在三宝的光芒、甘露中滋润着,“如水乳合”,在这里同参、同学,整个身心都沐浴其中。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茶香慧日寺】快乐无忧 人人都行
· 你到过“浙江”吗?
· 是非来袭,躺枪了,肿么办?
· 没有大脑的人还能像正常人一样活着,意识与业力如何影响前世今生?
· 来寺院修行要有什么心态
· 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心灵力量可以抉择命运
· 佛弟子努力,正法就能久住
· 佛陀可以超时空地照见我们的所思所想
· 从顾影自怜的“我”中走出来
· 略谈蒙山施食
· 蕅益大师:切莫把五欲尘劳枉自迷
· 守口如瓶,三门关起来好修行
· 生活管理和修行时的,绝佳状态
· (明)宝华山见月律师《一梦漫言》(一)
· 祖师的善巧智慧
· 防蚊有妙招
· 把自己困在这个编造的游戏里,冤枉吗?
· 星云大师:善德之语
· 转对境为道用
· 从此,苦海可出,圣贤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