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来袭,躺枪了,肿么办?

2022-05-26 05:00: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躺枪了


THIS IS A RELIEF

TO BE SILENT

TO CONFLICTS




 肿么办?!

图片



是非,就是阴阳。《易经》中关于阴阳的逻辑,在64卦里可以窥见,纯阴纯阳是很少的。只有乾卦是纯阳的,坤卦是纯阴的,而另外的62个卦,都有阴有阳。可见,是非很少是绝对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发现是非处于不断变化中,所以,才会有 “指鹿为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等等成语。世俗中,我们发现明哲保身的人,面对是非,特别小心谨慎,生怕把话说得太满引人反感。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偈子大体可以概括我们修行人面对是非的态度:不做是非、不谈是非、不想是非、就没有任何是非。



1

  A DHARMA PRACTITIONERS




我刚跟着师父时,他就很慈悲地告诫我:修行人不要东打听、西打听,烦恼从中生。”


“ A dharma practitioners 

should not 

fish for imformation around,

 otherwise afflictions 

can never be eradicated

 from mind. ”


等我出家后,师父又跟我说:“出家要清闲,清闲即为贵。”


“ Being a monk should be

 idle and calm which is regarded

 as precious. ”


师父讲这是文殊菩萨开示的。平时他也常常讲,“来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

“ Those who are keen on 

gossiping are

 regarded as disturbing one.“


还有一句,“我国清净,他国作乱。”


 ”Our motherland is peaceful 

while other countries

 are in chaos.“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些实际上都是在教导我们不要卷到是非烦恼里去。


一个人想要修一个清净心是不容易的,心口要念佛,手要拿佛珠,全要保护起来。当我们每个人能注意这样子呵护自己的时候,凡事都会转为清净。


图片


无凡圣则无染净,无染净则无是非。你真正爱道的时候,是不会轻易让它被人染污的。


我们师父的德表现在哪里呢?就表现在不说是非,不说他人之过,也不生气,连伤害过他的人都能包容。


这种光明圆融,如虚空一样无所不包的胸怀,在我们师父身上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而这就是大乘的气象。


寿无量法无边无是无非无烦恼,度有缘救有难有因有果有菩提。这副对联是我们师父悟公上人亲自作的。


你如果开智慧了,体悟到寿无量法无边了,在你眼中还有是非、有烦恼吗?


图片


图片


如果见到诸法实相了则得见如来,那时就无是无非。因为“一假一切假,一真一切真”,所以就远离了是非争论,外烦内恼,自在清净。


烦恼有两层境界:是有外来的人事打扰你,让你觉得烦躁;是自己内心的无明愚痴引发,也就是自己打扰自己。


但当我们心中有了智慧,那就既不会被外境所转,也不会被内境所扰。一切烦恼皆是智慧的游舞,只不过是思维的一种痕迹而已。


而当你达到这个功德力时,就可以度有缘救有难了。令众生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比如说观音菩萨不就是这样吗?



2

是非到我,为止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阳明在《传习录》里说:“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


양심은 단지 옳고 그름(시비)를 

가리는 마음일 뿐이고, 

시비란 단지 좋음과 나쁨이다.


面对自己的是非,不要让它扰乱自己的初心,不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保持内心的清净,做好自己,专注修行。


面对他人的是非,要以智慧明辨,如果不能明辨是非,嘴要管住,不说闲话,说话之前先想想别人的感受。人生在世,要光明坦荡,不在背后议论别人。彼此之间有问题的话,要当面提出,不在背后搞小动作,诋毁对方。


把关注是非的精力用来充实自己,一句佛号不离口。每个人如果能做到,是非到我为止的话, 那么就天下太平,家和万事兴了。





图片


佛是圆满的,我们已经拉住了佛的绳索,怎样才能达到圆满?就要自己好好地调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只要老老实实念佛,一天一天就会不一样。所以在寺院里,尽量不看手机,最好也能止语止心,进入修行的状态,没有人我是非。


修行有个“我”都不了道,更别说“人我”和“是非”了在佛教,一个道场四众和合,没有争论,这是最重要的。所以“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옳고 그름은 변명하지 않는 

것을 해탈로 삼는다.


不争辩,就是不把你的心,置于是非之中。修行人就要做到无论何种境界现前,心都超越其外。


这种仪式化的生活、其中种种的规矩,虽然是祖师规定的,但实际上是佛陀的密意,是佛教修行最窍诀的地方。


图片



图片


3

JOIN IN US

快来加入我们吧 ~



图片


什么!?

慧日国际佛学平台招募义工,

还不赶快报名!


我们用心选择图文,陪伴读者走过漫漫时光,如果您也怀揣信仰,擅长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韩语、日语、瑞典语、挪威语、荷兰语、泰国语等语种翻译,文字编辑,和图文海报设计,那就别犹豫啦,随喜转发~!


邮箱:

Huiriguoji_recruit@qq.com





图片

【慧日国际佛学微信平台】

Find Me | 扫码就能找到我



图片




相关文章
· 没有大脑的人还能像正常人一样活着,意识与业力如何影响前世今生?
· 来寺院修行要有什么心态
· 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心灵力量可以抉择命运
· 佛弟子努力,正法就能久住
· 佛陀可以超时空地照见我们的所思所想
· 从顾影自怜的“我”中走出来
· 略谈蒙山施食
· 蕅益大师:切莫把五欲尘劳枉自迷
· 守口如瓶,三门关起来好修行
· 生活管理和修行时的,绝佳状态
· (明)宝华山见月律师《一梦漫言》(一)
· 祖师的善巧智慧
· 防蚊有妙招
· 把自己困在这个编造的游戏里,冤枉吗?
· 星云大师:善德之语
· 转对境为道用
· 从此,苦海可出,圣贤可成。
· 印光大师:人有实德,天必有奇报
· 如何才能光宗耀祖?
· 一朝春尽,红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