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佩斯灵魂拷问:挣完了干嘛呀?
赚钱要多少才算够,要如何才满意?
人性,几千年以来都沉迷在金钱里,以得到外在的金钱和物质财富的多寡,来判断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赚钱本来是手段、是工具,可是很多人却把它当成了目标,觉得非要赚够了钱才能够得到想要的生活,方向既已偏失,越跑就会觉得离目标越远,内心就会迷茫。
陈佩斯的灵魂拷问,也许会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赚钱的目的,想想应该怎么用钱才有意义。要能够自己去运用钱财,而不是被钱控制。
《大宝积经》中,佛陀也开示说,钱财是虚幻不实的,不要以苦恼心造种种业去贪图财利。
经上说
财物如幻亦如梦,
愚痴众生被诳惑,
刹那时得刹那失,
何有智者生爱心。
譬如幻师幻化事,
乾闼婆城种种色,
财宝如是诳凡愚,
于虚妄中何有实。
种种苦恼求财利,
水火王贼常侵夺,
由此能为众苦因,
何有智者生爱乐。
对金钱不要起执著心,因为它是五家共有的。水灾、火灾会让你损失,政府可以征用,盗贼可以抢夺、偷盗,不肖子孙也会败坏。所以要用虚幻不实的财富来帮助众生、开启智慧、造福大众、广做慈善。这样,我们对于金钱就有了初步的正确认识,知道它不是目的,只是工具。
/ 三参法师开示/
1
内在的财富才是真正的财富
我们要寻求三无漏的财富,成为精神的贵族,生命最主要的气质就是慈悲。荣华犹如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依善法修行,成就内在的财富,才是真正长久和坚固的。
2
佛教的财富观:
富是物质的 贵是精神的
财富的积累应该是良性的积累。富是物质的,贵是精神的,如果我们的富和贵能够均衡,就会是富贵之人。一个人如果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属,外在的财富、名利就算你得到了,其实和你也没有关系。
3
没有德行 财富反成祸患
一个人拥有多大福报,必然要有和这个福报相对称的品格。我们如果戒恶修善了,提升了自身的道德修养,福报自然就会增长。反过来说,有的人争抢啊、偷啊、盗啊,虽然拥有了一些财富,但是这个人的品格和他所拥有的财富不对等,这对他来说反而是祸。不是和自身福德相对称而显现出来的福报,是有祸的。
所以我们不要想着我要拥有什么,拥有什么是要看我们自身品格的。一个人的心能够平下来,哪怕你贫穷,当你能享受清贫时,这也是生命中的一份财富。反过来说,你就是很有钱,你也要慎重地使用,花得不对,照样会有罪。
人是需要有智慧的,我们最缺的是智慧,有了智慧,怎么样的生命境界,都会变成我们的生命财富。没有智慧,哪怕拥有的再多,也有可能成为一种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