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虚饰

2022-08-11 21:3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  佛日清凉  -------



修/福/惜/福

···


FORIQINGLIANG







我们这几天在连续地学习我们师父老一辈修行人的纪录片,从中也看到了老一辈佛教界修行者的优良传统——修福、惜福。


虽然对一个道场来说,开山也好,中兴也好,都是非常艰苦的事情,但是也要杜绝浪费,要勤俭节约。我们要把这种观念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要把我们师父的优良传统——惜福、节俭保持下去。



图片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各宗教共同提倡和尊奉的道德准则。各宗教的教理教义均倡导崇俭戒奢,佛经说,“节俭用财物,彼得出欲慧。”

 

在佛教,“崇俭戒奢”作为一种优良传统,始终被重视和传承。千百年来,一代代佛弟子都践行着崇俭戒奢的理念,将它融入弘法利生及日常生活修行中。


人生需要有一种节约的态度。这几年社会上也流行一种“断、舍、离”的生活。断除一些欲望,舍去一些不必要的,离开一些繁琐的,过一种简洁、朴素的生活。这也符合我们修行人的状态,不要牵挂太多,要节约一点,所以我们佛弟子也要响应号召,要有节约意识,过简朴的生活,甚至带一点简陋都不要紧。

 

图片



不仅我们寺院里要节约,广大的佛教信徒也要节约。把生活负担减轻一点,把生活成本降低一点,不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那种很高昂的生活成本里,这是修行人的一种态度。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四个字,叫“安贫乐道”。要想修行的时间多一点,就要把生活的成本降低一点。在我们的生命里,其实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但我们的贪心总是想得到更多。在《佛说八大人觉经》里,第二觉知就是“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图片



远离虚饰,生命的质感就会提高。作为一个修行者,我们如果在这个世间占用太多的资源,最后这些东西又会变成我们求生净土的障碍。所以,佛弟子修行,要在物质层面做到节制,让精神层面得以开发,不断壮大,最后超越生老病死,这是我们要去好好消化的。





少/欲/无/为

···




图片

多欲为苦,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 《佛说八大人觉经》——————




图片

QINGLIANG

BAO


———— ··· ————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印光大师:超荐父母,当发真实之心
· 清蒸香芋丝
· 在有忏悔心的同时,还要具足这一点
· 明天盂兰盆|为什么这一天,佛陀再三强调这一救苦良方
· 靠什么去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
· 学佛,是我们人生的一大事因缘
· 三宝等待了我们千万年
· 微信公众平台
· 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了解菩萨为报父母深恩的言传身教
· 看虚云老和尚如何演绎轻安
· 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 | 智慧大势遍至十方,百宝光明普照众生
· 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 恭迎无边光炽身大势至菩萨圣诞〡祈愿佛光普照,见闻得福
· 化生于兜率天丨弥勒菩萨传(三)
· 将“孝”字顶戴在头上的菩萨 | 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
· 为什么修文殊菩萨的法能即身成就?
· 中国孝亲报恩的传统与佛教中的盂兰盆节
· 梦参老和尚:没有善根,如何被救拔
· 在无常的状态下,我们在什么地方安身立命?
· 孝亲报恩月,怎样才能报答今生及累世父母之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