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诸病有情,速脱疾病苦!
亦愿众生疾,毕竟永不生!
今天是农历四月二十八,恭逢药王菩萨圣诞。
药王菩萨,是施与众生良药,救治身、心病苦的菩萨,是《法华经》中燃烧自身,以供养诸佛的大菩萨,也是除治众生身心病苦的大士,为阿弥陀佛二十五菩萨之一,世尊说其将于未来世成佛,号净眼如来。
(上图是药王菩萨燃身供佛,命终之后复生日月净明德佛国,再行供养时赞叹日月净明德佛的四句偈)
01普结善缘
令一切众生欢喜的药王菩萨
药王菩萨,梵名Bhaişajya-rāja,音译鞞逝舍罗惹,为施与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之菩萨,为阿弥陀佛二十五菩萨之一。
药王、药上两位菩萨本为兄弟,兄名星宿光,弟名电光明,因供养比丘僧众,并施药救人,得成菩萨果位。佛陀曾对弥勒菩萨预言,这两兄弟将在未来世成佛,号净眼如来和净藏如来。
隋代嘉祥大师疏《法华经》时说:“药王者,过去世以药救病,因以为名。”药王菩萨的前身叫作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这位菩萨专修苦行,最为慈悲,众生有疾病,他一定为彼解除痛苦,和一切众生结善缘,所以,一切众生都欢喜见到他。
燃身供佛
据《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所载,过去无量恒河沙劫,有日月净明德如来。时有一菩萨名叫“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证“现一切色身三昧”,乃服诸香、饮香油,燃自身以供养佛一千二百年。
命终后复化生于净德王之家,受日月净明德如来付嘱,于彼佛灭度后,造八万四千塔,而其自身亦于七万二千年间,燃臂供养其塔,因其誓愿真实不虚而两臂恢复如故。
药王菩萨以难行苦行,供养众生,奉献娑婆。生命最是宝贵,而菩萨为了众生,甘愿将生命完全奉献。药王菩萨燃身供佛,不仅是燃烧肉身之供养,实际上表示代表尽其一生、无我忘我、燃尽自己、照亮别人,即是广度众生,即是以法供养如来,即是已报佛恩,名现一切色身三昧。
施药精神
药王者,一切众生远离病苦、贫苦、逆苦、业苦之良药。药王菩萨就是要施与众生种种重病的良药,令众生身心安康。
众生由于过去造种种恶业,四大假合生死之身必定痛苦无常。
《圆觉经》说: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知道此身是假,但必须借假修真,证得常住真心才能远离病痛,这是菩萨的教育。
所以,药王菩萨指示我们不单要医好目前之病,也要医好历劫之病。故此我们要施药、施妙法于百千大众,令其彻底离开病苦、痛苦,这才是药王菩萨真正的施药精神。
上图:神农尝百草
02神农尝百草
药王菩萨在中国的化现
药王菩萨,在华夏民俗宗教信仰中,又称“药皇”、“药王”、“先医”等,既是医生、药铺、药材贩运商、古代医学校等医药行(职)业供奉的祖师神,又是华夏民间俗信的医药神。
神农尝百草,而写成《神农本草经》,这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传说神农亲自上山采药,亲口尝过各式各样的草药,为了辨别药性,他曾经在一天内中毒70次,都被自身玲珑玉体内的肝肺肠胃给化解了。
他还有一条叫做“赭鞭”的神鞭,用它来鞭打各种各样的草药。草药经赭鞭一抽打,有毒无毒,是寒是温,各种药性自然显现出来。于是神农根据各种草药的药性,为人们解除病苦。
最终,神农在山中尝到一种剧毒的断肠草,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千百年来流传至今。
其实,菩萨化现又何止百千身,或许他是我们身边那位救死扶伤、妙手回春的医生;或许是在我们生病时日夜相伴、悉心照顾我们的家人;或许疾病本身也是药王菩萨的化现,以此来提策我们看见生命的无常,警示我们摒弃不良的习气和心态,回头是岸!
03 住栖道场
以医载道度众疾苦的佛医
药王菩萨,救治众生身、心诸苦,佛门中的许多高僧也是深谙医道,以此来疗愈众生疾苦,利度群生,成为举世闻名的佛医。
中国首位跨国僧医安世高法师
两汉之际,佛法西来,随着外国僧人陆续来华传译佛典,僧医也伴随着佛教进入中国。我国的第一位僧医便是西域安息国的太子安世高法师。
来华的西域高僧许多人都学过“五明”,医方明就是五明之一。
安世高法师来华后翻译了众多佛经,其中有许多均是医学著作。此外他擅长针脉,精通医学,因此也成为了我国首位僧医。
被日本医药界奉为始祖的鉴真法师
在唐朝,中国的医药和医学知识逐渐传播到国外,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东渡日本的鉴真法师。鉴真法师在东渡日本之前就是著名的僧医,在主办大明寺的悲田养病坊时,还开辟了药圃,种植了许多草药。
法师在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后,由于他精于中国传统的医药,被日本医药界奉为始祖。
彼时日本大多都不会辨别药物的真假,于是日本天皇下令请法师鉴定,法师那时已经双目失明,仅根据气味做判断,竟然准确无误。
后法师为日本的光明皇太后治疗进药,疗效显著。后来法师留下的《鉴上人秘方》成为了日本医学上的宝贵遗产。
望而能诊的圆通大智禅师
到唐宋时期,我国佛医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期,许多名刹出现了著名的僧医。其中宋朝泉州开元寺圆通大智禅师文宥便是其中之一。
文宥禅师是泉州晋江人,以擅长把脉闻名于世。南宋的学者所著《悦生随抄》中便有记载:“温陵(泉州)医僧圆通大智禅师文宥,善脉。晚年不按脉,望而知之。及临终五、七年,隔垣而知之。”
也就是说文宥禅师晚年给人看病已经不需要把脉了,通过早年望、闻、问、切的积累,只需要看对方一眼,就能知道病情,更甚者,还能推测出对方的寿龄。
彼时大家深有疑问,纷纷问文宥禅师,禅师自如的解释到:“以气色知之,苟其气血同者,忧喜皆先见。”
只通过病人的气血便能知道其病情,可见文宥禅师的医术已经到达了非常高的水平。
值此殊胜日,
以虔敬心行诸善法,
祈祷菩萨加被,
祈愿
世界和平、国泰民安
一切有情身心康泰,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