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福报留住?把福报布施给别人会不会减少?

2022-05-02 07:05: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图片



世间人拿着手机刷屏刷屏,生命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人就会很累,聚焦不起来。你想安身,安不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睡一觉。年纪轻的话,通过睡觉这种最原始的方法,会让六根安下来、寂止下来,令原神归体。但如果仅止于此,我们的生命就会陷在低效率的状态中——通过吃饭睡觉把精神养起来,然后又看手机,精神又散乱,接着又吃饭又睡觉。知道它的过患,又无法截止,陷在这样的循环中我们的生命就会失去意义。


图片



什么叫福报?就是生命的意义。你的生命越有意义,你的福报就越大,越没有意义,福报就越小。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福报的化现。福报可以化现成三种:


第一,色身的健康。色身健康与否,或者法相庄严与否,或者是否有智慧,都是由福报决定的。


第二,吃的、用的、住的,享受的车子、房子以及外在的条件,这个也是由福报决定的。福报大,就住在好的地方,空气好、水源好、地理环境也好,这些可以说用金钱可以得到。但金钱来自福报,并没有无缘无故就发财,发财都是有因缘的。


第三,他人的尊重,以及子孙后代是否繁荣昌盛,这也是由福报决定。而不是靠着拉拢关系、阿谀奉承就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比如:福报容量代表一个水桶,三个大盆子。福报大的人,水桶的水是满的,那倒满三个盆子,水都是满的。


一般人的福报都有欠缺,三个盆子一般很难满。好比说,山里的农民,色身健康,也无病无恼,但衣食住行条件上就差一些。那城市里的人,衣食住行什么都方便,甚至自己有好多钱,买了车子、房子。为了赚钱,身体就很累、多病,也就是他把福报都放在车子房子这些物质。


佛教的祖师大德都提倡要珍惜福报,他们自己的吃穿住行也都很节省。这是因为福报来的不容易,而要消耗福报实在太容易了。节省,就是把自己福报省下来,用在利益众生的事情上。比如建寺造塔、供灯、挂经幡、放生、救济穷人。他们把福报不给自己享受,都分给了大家。那他得到了什么?他人的尊重,以及子孙的昌盛。


佛门弟子龙象辈出,好比近代的虚云和尚,弟子满天下;在家人子孙昌盛,好比宋代的范仲淹,还有古代的孔子,他们的子孙也是很昌盛。


图片




《地藏经》讲的,回向给法界,或者回向给自己。就好比说,你把福报布施给别人一样的道理。把福报布施给别人,不仅不会让福报减少,相反让福报增加。祖师大德法相庄严,佛子佛孙满堂,这就是他们把福报都留给了后人。


佛陀的年代是人寿百岁,也就是作为佛陀活到一百岁是正常的。但佛陀八十岁就入涅槃了。关于这点佛陀解释,这是一切诸佛来到人间的规矩,要将自己寿命的一部分补贴给这个世界。


佛来人间不单不占便宜,还要贴补自己的福禄寿。一切诸佛都是这样。以后弥勒菩萨成佛时,人的寿命可以到八万四千岁,但弥勒佛同样会补贴这个世界,只活到八万岁。所以,我们每一个学佛的人身上,都有佛陀贴补给我们的福禄寿。


末法时代修行人都很敬佛,敬祖师,是因为后人在享受祂们的福报。那相同的道理,一个人为了众生做事情时,众生就会记住他。这个是回向的心。



图片



再比如说,你我一辈子辛辛苦苦,就为了买一辆车,那你福报的能量,只能化成一辆车。如果为了利益众生,福报的能量就给了众生。好比修道人,他为多少众生做事,就有多少人记得他。他的福报能量是转化的更大,他的追随者和后来者就越来越多。


这个世界是不圆满的。有的人事业很顺利,求子却很困难,这时应该把福报往求子移。也就是赚的钱多拿来布施给穷人,或者供养给三宝建观音像,回向求到孩子。或者事业很顺利,身体却不健康。应该把钱多放生,多救济病人,照顾病人。也是把福报从事业移到关爱生命上。历代祖师大德都强调,不要贪图享受,是有道理的。辛辛苦苦的培养来了福报,就拿来花天酒地,或者享受五欲,这是很可惜的。


福报享受完了,就会减寿,应该拿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福报还能留得住。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一个修行人的自信
· 五一特辑〡这个被疫情耽搁的假期里,宅家必看的三部电影
· 人在春光中,心在最好处
· 玄奘大师获得《心经》的不可思议因缘
· 打坐念什么咒比较好入定?
· 具足这三点,此生就能成道
· 修行的心,如春风般柔软又坦荡荡
· “五一”在家,试试这道高颜值美菜——秋葵薯泥
· “五一”劳动节,佛说这样做最幸福
· 你心生惭愧的样子,其实也很美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2)
· 五一特辑〡有一种劳动,是在自己精神的良田里耕耘
· 五一旅游攻略:还有比网红打卡地更值得一去的圣地?
· 如何达到古人说的“寿”?
· 五一劳动节的思考:不受时代之病,不受流行之业
· 【茶香慧日寺】:传承中华文化的圣贤精神
· 藕益大师:有出格见地 方有千古品格
· “你既然已经知道苦了,为何不把苦卖掉呢?”
· 拿什么拯救你,脆弱的“玻璃心”?
· 今日日偏食 | 修法积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