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大师 |《六妙门》连载(三)

2021-09-19 10:01: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天台智者大师


六妙门者。盖是内行之根本。三乘得道之要迳。故释迦初诣道树。跏趺坐草。内思安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因此万行开发。降魔成道。当知佛为物轨示迹若斯。三乘正士。岂不同游此路。


所言六者。即是数法。约数明禅。故言六也。如佛或约一数辩禅。所谓一行三昧。或约二数。谓一止。二观。或约三数。谓三三昧。或约四数。所谓四禅。或约五数。谓五门禅。或约六数。谓六妙门。或约七数。谓七依定。或约八数。谓八背舍。或约九数。谓九次第定。或约十数。谓十禅支。


如是等。乃至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诸三昧门。悉是约数说诸禅也。虽数有多少。穷其法相。莫不悉相收摄。以众生机悟不同故。有增减之数分别利物。今言六者。即是约数法而标章也。妙者其意乃多。若论正意。即是灭谛涅槃。故灭四行中。言灭止妙离。涅槃非断非常。有而难契。无而易得。故言妙也。六法能通。故名为门。门虽有六。会妙不殊故经言泥洹真法宝。众生从种种门入。此则通释六妙门之大意也。

六妙门大意有十:

第一历别对诸禅六妙门 

第二次第相生六妙门 

第三随便宜六妙门 

第四随对治六妙门 

第五相摄六妙门 

第六通别六妙门 

第七旋转六妙门 

第八观心六妙门 

第九圆观六妙门 

第十证相六妙门

图片


第三随便宜六妙门

夫行者欲得深禅定智慧乃至实相涅槃,初学安心必须善巧,云何善巧,当于六妙门法悉知悉觉,调伏其心随心所便可以常用,所以者何,若心不便修治即无益。是故初坐时,当识调心学数。次当学随,复当学止观还等,各各经数日。学已复更从数随,乃至还净,安心修习复各经数日。如是数反,行者应自知心所便宜。若心便数,当以数法安心,乃至净亦如是,随便而有不简次第,如是安心时,若觉身安息调心静开明始终安固,当专用此法必有深利。若有妨生心散暗塞,当更随便转用余门,安即为善可以长轨,是则略明初学善巧安心六妙门,是知便宜用心大意。


图片

复次,行者心若安稳,必有所证。云何为证,所谓得持身及粗住细住,欲界未到地,初禅等种种诸禅定。得诸定已,若心住不进,当随定深浅修六妙门开发。


图片

云何名浅定不进?修六门令进,如行者初得持身法及粗细诸法,经于日月而后不增进,尔时应当细心修数,数若不进复当修随,随若不进,当细凝心修止,止若不进,当定中观阴入界法,观若不进,当还更反检心源,还若不进当寂然体净。用此六法,若偏于一法增进之时,当即善修之既渐进入深禅定。


图片

便过数境数相既谢进发随禅,于此定中,若不境进当善修随止观还净等五法。定进渐深随境已度,若发止禅,禅若不进,当善修止及观还净等四法。止定进渐深观心开发,虽有止法知从缘生,无有自性止相已谢。若观禅不进当更善巧修观及还净等三法。观禅既进,进已若谢,转入深定慧解开发,唯觉自心所有法相。知观虚诳不实,亦在妄情如梦中所见,知己不受还反照心源。


图片

还禅经久又不进,当复更善反观心源及体净当寂,还禅当进。进已若谢便发净禅,


此禅“念相观已除,言语法皆灭。无量众罪除,清净心常一。”是名净禅。



图片


净若不进,当善却垢心,体真寂虚,心如虚空,无所依倚。尔时净禅渐深寂,豁然明朗,发真无漏,证三乘道。此则略说六妙门随便宜而用。增长诸禅功德智慧,乃至入涅槃也。


复次。行者于其中间,若有内外障起,欲除却者,亦当于六门中随取一法,一一试用却之。若得差者即为药也,治禅障及禅中魔事病患,功用六门悉得差也。上来所说其意难见,行者若用此法门,当善思推取意勿妄行也。



微信文章往期甄选:

三皈五戒的六十一位护法神详解
【新年吉祥祈福】《大吉祥经》合集三集全 {精美版}
新年念诵《心经》遣除违缘、福慧增上
这份吉祥超越时空加被着每一位有缘者
如何才能利益累劫的冤亲?
念佛菩萨的名号,到底有怎样的奥妙?
【新年吉祥】进入佛陀的救护体系
查询下你的福报余额,送你一份增福增寿的指南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什么会这样?
修行人有这样的品格非常重要
原来如此:找到自性的方法
慧日寺的名字原来和这尊佛有关,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聊天的深义

图片



相关文章
· 甘露醍醐 | 为什么在寺院里,很多问题能顺理成章地想通?
· 昙花献瑞,一现永恒——古文殊寺第一朵昙花盛放
· 【英法德意西瑞罗波日韩十国语种视频】龙华三会愿相逢(慧日法语每周甄选)
· 这是修行的入手处
· 悟公上人 | 西方世界诸佛赞叹这部经不可思议的功德
· 知见,真的很重要 | 诸比丘七不退法之第六组(四)
· 延长寿命最好的方法
· 中国禅宗传承源流—忆念历代祖师(一)
· 【英语视频】让我们生生世世轮回的妈妈们,得到解脱
· 【瑞典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视频】龙华三会愿相逢
· 甘露醍醐 | 这是净障培福的方便法门
· 众慕德馨,一代宗师圆瑛大师纪念日〡他出世又入世,半生注《楞严》
· 这是佛陀曾经教授罗睺罗尊者的法门,能让身心快速安定下来
· 【道宣律师与天人的对话】古籍中记载的隶书与篆书之来源
· 如何才能见文殊菩萨入文殊菩萨净土?
· 成佛的资粮,都是平常在因地里的点滴积累 | 诸比丘七不退法之第六组(三)
· 这种情感,不是我们生来就有的
· 【茶香慧日寺】:坚定信心实践修持佛陀教法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 蕅益大师:佛为何事说经,我为何事学经
· 【文化释说英文有声书】第二篇 探本溯源 佛道遐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