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

2022-11-01 05:00: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曾国藩:

看一个家庭的兴败只看三个地方

1

第一看

     看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

2

第二看

     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

3

第三看

      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畅游史海,可以看到"盛不过三代"是大多数官宦之家很难解除的魔咒。


而曾氏家族却代有英才层出不穷,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广铨、曾昭抡、曾宪植等一代代杰出人物。


图片






富厚堂


曾国藩故居


图片



读书以训诂为本

诗文以声调为本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居官以不要钱为本

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曾国藩·八本家训


探寻曾氏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曾国藩留给后代的"四条遗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图片





01.


 一是慎独则心里平静



自我修养,没有比养心更难的了。心里既然知道有善恶,却不能尽自己的力量以行善除恶。内心是不是自欺,别人无从知道。孟子说过“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所谓养心一定要清心寡欲。



所以能够慎独的人,自我反省时不感到愧疚,可以面对天地,和鬼神对质,绝对不会有行为无悔恨而心却退缩的时候



人假如没有可以愧疚的事,面对天地便神色泰然,这样的心情是愉快平和的,这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是最好的药方,修身养性的第一件大事。




02.


二是主敬则身体强健



在内专一纯净,在外整齐严肃,这是敬的工夫;出门如同看见贵宾,对待百姓像行大祭祀一样崇敬,这是敬的气象;自我修养以让百姓平安,忠实恭顺而使天下太平,这是敬的效验聪明智慧,都是从这些敬中产生的



庄重宁静则一天比一天强,安闲敬纵则越来越懒惰,都是自然的征兆验效。如果不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么身体的强健,还有什么令人怀疑的呢?



图片



03.


 三是追求仁爱则人高兴



读书学习,粗浅地知道了大义所在,就有使后知后觉的人觉悟起来的责任。孔子教育人,莫大于求仁,而其中最要紧的,莫过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这几句话。



人有谁不愿意自立自达,如果能够使人自立自达,就可以和万物争辉了。人有不高高兴兴地归附的吗?



04.


 四是参加劳动则鬼神也敬重



如果一个人每天穿的衣服吃的饮食,与他每天所做的事所出的力相当,则看到的人会赞同他,鬼神也会加以称许,认为他是自食其力的人。



倘若农夫织妇终年勤劳,才能收获数担粮食数尺布,而富贵人家终日安逸享乐,不做一事,却每餐必是美味佳肴,穿必锦衣绣袍,高枕而眠,一呼百应,这是天下最不幸的事,鬼神也是不赞同的。这样怎么能长久呢?



古代的圣君贤相,无时无刻不以勤劳自勉,为自己打算,则必须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在困境中奋力前行,殚心竭虑,而后可以增加智慧增长见识。



图片



 传家有道惟存厚

   处事无奇但率真 


一曰慎独则心安

二曰主敬则身强

三曰求仁则人悦

四曰习劳则神钦



曾国藩的遗嘱对其子孙后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其子曾纪泽在曾国藩死后才承荫出仕,从事外交;曾纪鸿一生钻研数学;孙子曾广钧中进士后,终老翰林;曾孙、玄孙辈中大都出国留学,曾氏后代子孙没有一个加入到行伍之列,甚至也极少有人出仕。



曾家后裔恪遵先祖遗言,远离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政界、军界,洁身自好,大隐于世,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倘若曾国藩九泉有知,也定会捻须颔首微笑的。


图片


——摘自“历史尘封档案馆”公众平台



图片




ON THE ROAD.


【慧日国际佛学微信平台】

Find Me | 扫码就能找到我



图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相关文章
· 享誉世界的佛门天文学家 | 一行大师纪念日
· 【超高清3D4K动画片】增强福禄寿指南
· 咒语的力量
· 义成王子广行布施(四)
· 锡杖的甚深意义
· 梦参老和尚:念念不忘三宝
· 秋风萧瑟天气凉|他们的故事,温暖了你我和世界……
· 当下就成为观自在菩萨
· 疫情下,寻找生命的安全出口
· 十月初七〡恭逢唐密传持三祖善无畏三藏大师圣诞纪念日
· 戒体加身,就是最好的护身符
· 这部经,是我们的成佛指南
· 义成王子广行布施(三)
· 衪是忏罪非常重要的对境和怙主
· 良好家风是一个家庭运势福气的宝藏
· 闻法不容易,我们要惜法缘
· 苦海无边,我们还要继续做“老油条”吗?
· 此非众生过,此乃烦恼过——日诵净行品89愿
· 实修实证的功德力
· 大乘戒律的两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