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 Ming Tian Xin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恰逢文殊菩萨圣诞。
劳动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就让我们思考一下,如何以智慧“赋能”劳动,体悟“智慧+劳动”的高效人生。
勤劳,精进,这都是美好的品质。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自我的生命都在闪现美的光泽。
尤其是在现今的多元化社会里,创造财富的方式多种多样,由此呈现的对劳动角色和劳动价值的认知也在不断扩展和重新定义。
01
PART ONE
人类对劳动的赞美
古今中外,对劳动的赞美数不胜数。
儒家鼓励“耕读传家”,认为一边悠闲地读书,一边默默地劳动,民风自然纯朴,社会自然安定;
墨家是一个格外推崇劳动的学术流派,墨子常常在农田边讲学,门徒手扶劳动工具,拥簇耕牛,他们反对不劳而获,主张自食其力;
先秦《尚书》中便有“天道酬勤”的告诫,《史记》中也有“舜耕历山”的记载,颂扬古圣贤以身作则、勤于劳作的高尚品德;
诸多文学作品,通过描绘劳动人民的喜悦与美好来赞颂劳动。
在世界其他地方,关于劳动的赞美也不少见。
希腊人认为“人们真正的财富是劳动的本领”;
意大利人认为“通向荣誉的道路是由劳动铺设的”;
法国人认为“劳动可以使人摆脱寂寞、恶心和贫困”。
01
—
法国 . 米勒
《拾穗者》
02
—
西班牙. 委拉斯凯兹
《纺织女》
02
PART TWO
佛门中的劳动
在佛教中,佛陀以洞悉宇宙真相的大智慧教导在家弟子,如何获得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勤劳具足。
而且佛陀自身也在身体力行,唐代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便记载了佛陀扫地一事:“世尊在逝多林,见地不净,欲令彼乐福众生,于胜田中植净业故,即自执彗(扫帚)扫林中”。
佛法传入中国后,禅宗祖师、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禅师根据中国当时的实际社会情况,开启了佛教农禅并重的禅门习惯,并有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传统。
在佛门里,祖师们提倡并被弟子们贯彻奉行的劳动习惯不仅让道场得以延续,也让僧众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这也为佛教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普及大江南北奠定了基础。劳动,时至今日仍旧是佛教修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03
PART THREE
祖师大德关于“劳动”的嘱托
近代律藏大师弘一法师在其演讲《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中说:“诸位请看看自己的身体,上有两手,下有两脚,这原为劳动而生的。若不将他运用习劳,不但有负两手、两脚,就是对于身体也一定有害无益的。换句话说:若常常劳动,身体必定健康。而且我们要晓得:劳动原是人类本分上的事,不惟我们寻常出家人要练习劳动,即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劳动才行。”
印光法师在其文钞中曾写到:亲自操作,一则习劳,而能和血脉,二则少闲,而消诸妄念。
●
●
●
我们是轮回的劳动者,
还是解脱的劳动者?
我们中国人说“天道酬勤”,佛教里也说“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这种勤劳的精神就是佛的精神,这是普天之下都喜欢的精神,所以一个勤劳的人,不仅仅天地善神爱护他,所有众生都喜欢他。
古人有一句话叫“蛇饮水成毒,牛饮水成乳”,我们一听这句话就能明白,我们辛勤地劳动构筑的是轮回?还是解脱?我们是轮回的劳动者,还是解脱的劳动者?如果是轮回的劳动者,并没有长远的意义。
所以,我们除了现实生活中需要的衣食住行,需要自利利他——爱自己、爱家庭、爱社会、爱国家,还要有一个更高的、终极的人生目标。这就需要智慧,这种终极的智慧才构成了人类文明的高度。当我们有了这种智慧,有了这种终极的目标之后,所有的一切都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佛教徒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传播这种文明就显得非常重要。你告诉了一个人、教明白一个人,他的生命质量马上就不一样,肉体世界重组、精神世界重组,一个天、地、人有序的生命就建立起来了。
所以,我们不仅仅是在传播一种文化,我们也是劳动者。因为文化除了自身的能量,它本身也是方法,是大道之学,所以我们出家人的这个劳动很重要,它让一个人重立于天地间,甚至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力量、是人类的文明高度。
文殊菩萨是不是劳动者?观音菩萨是不是劳动者?都是的,而且是劳动模范。为什么很多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站着的?就是代表他们不休息,甚至站着还不够,还要变出四个手、六个手、十个手、十八个手,一百零八个、一千个手。 文殊菩萨把我们每个人都看作是未来佛,他培养了释迦牟尼佛,培养了过去七佛、过去八佛、过去百千万亿佛,他老人家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把我们每个人都培养成佛。
在这个五一劳动节,我们祝贺每一位劳动者节日快乐,我们也向三宝致敬。
我们出家人是劳动者,我们也尊敬在各行各业中辛勤劳动的人们,他们都是可敬可爱的人,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我们传播这样的知识,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有佛性,知道自己有修行成佛的权利,所以我们提出了解脱的劳动者,这给予每一个辛勤劳动者以生的希望,为他们打开了解脱的天窗,这就是我们对劳动者们致以最高敬意的方法。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