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没有副作用,恰恰是把我们从轮回的坑里托举出来

2025-05-23 06:00:00 发布: 人气:27
图片



当我们跪在三宝前皈依的时候,不仅我们自己,也代表我们的历代祖先、累生累世的父母、生生世世的冤亲债主,身心内外一切众生,以及我们忆念得起、忆念不起的所有有缘众生,一起来皈依三宝。


乃至我们受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本来就应当是我们做人的基本标准,我们学佛后更是要懂得这个道理。能做到五条是非常圆满的,如果做不到,那四条、三条、两条、一条都是可以的。


三皈五戒是冥阳两界可以一起受的,同时也要发广大的心,然后普皆回向。这个时候大家的身心非常清净,这就是人间的莲花净土,我们也如是发愿回向。




PART 1

人生要修戒、定、慧


图片



现在修行的环境变得嘈杂了,我们怎么办?首先要锻炼自己的注意力,也就是锻炼我们的定力;继而选择耳朵要听什么?选择集中精力听佛法的声音,还是听外面嘈杂的声音?这是我们要选择的。


为什么要修戒定慧三学呢?戒,就是选择屏蔽什么。不被外面施工的嘈杂声干扰到,这就叫戒;注意听师父讲话,这就叫定;动脑筋思考师父讲了什么,这就叫慧。 


皈依三宝也是一种选择。在佛陀时代,在佛陀面前,向佛陀礼敬,绕佛三匝,然后说:“佛陀,我愿意做为您的弟子,我愿意做三宝弟子。”这就可以了,他就是三宝弟子了,最简单的三皈依就是从这里来的。 


这个世界不可能所有的都是美好,我们一定要有所选择。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屏蔽不好的,追随好的,让生命在好的里面成长。



图片


所以,人生要修戒、定、慧——规避不好的,是为戒律;注意好的,是为定力;在好的状态中成长,是为智慧。 


这就是佛教的三无漏学,这是非常专业的佛教化语言。




PART 2

不从信开始,如何了解呢?


图片



高智慧的、强大的信息量是有着它自己的语言系统,纵使现在二十一世纪了,我们能学习的专业非常多,但选择学佛还是会面对佛教专业化的语言,这就是由佛教的智慧特色所决定的。


佛教的智慧是自成体系的,是有自己的一整套语言系统和逻辑思维的。在整个人类文明中,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佛教的这个系统是“自洽”的,这个很重要。


佛教讲的世间因果、出世间的因果是自成系统的,是能够相互解释、“自洽”的一个系统,所以他形成了信仰。也就是说,你选择这个系统是需要信仰的——虽然你不懂,但不影响你信仰他。


这是佛教自身的智慧圆满所决定的特点。对于佛教来说,虽然不懂,却愿意选择相信,说明你有福报;在信的过程中又能去理解,说明你有智慧。所以,佛教的修行叫福、慧两足的修行。


人生很多事情不可能等明白了才去做。就像我们吃饭一样,胃是怎么消化的?食物又是怎么转换成身体必需的营养的?我们都不知道,但我们会因为不知道而不吃饭吗?不会的。


佛法是成熟的,虽然你现在还没有了解,但是可以信。不从信开始,如何了解呢?即便你不了解而信了,他也不会欺骗你。


学佛是没有坑的,没有副作用的,学佛恰恰是把我们从副作用里揪出来,把我们从轮回的坑里托举出来,人生因此打开了更高的格局,我们会发现生命有无限的精彩。

图片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图片


月明天心






相关文章
· 佛教修行,同样具有可重复性
· “大乘常住三宝”的广大
· 科学证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 一个人如果身语意都是清净的,走到哪里都会是正能量
· 别错过了你的“隐形财富”
· 佛陀的经典,不可思议的加持
· 越是艰难困苦,越要紧紧地跟三宝拥抱在一起
· 念佛的大秘密:般若即净土,不动才无量
· 超越生死险峡——「慧」看电影之《与神同行》
· 在“共业”中创造自己的“别业”
· 曾经的繁华落尽,怎样才没有虚度此生
· 极乐世界的门,原来这样开
· 佛光是超时空的
· 摄足安居 | 与诸佛圣贤同在一处
· 拆掉轮回的房舍
· 修行人的“识时务”
· 你为谁修行?
· 佛法的伟大之处,你感受到了吗
· 羯磨法中,道体已经现前
· 吃苦,可以检验一个修行人的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