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与石蜜为何不能尝? 寒山诗《俊杰马上郎》

2025-06-29 06:43:29 发布: 人气:10
图片


图片
图片





盛唐时代的寒山大士,

相传

文殊菩萨的化身。



他隐居天台山寒岩七十余年,言语无度,人莫能测。


他在山林间吟诗作偈,每有感怀,或题于树上,或写于地上,或刻在岩壁上。后为世人收集,留存三百余首。


寒山大士与李白、杜甫同处于盛唐时代,但对后世的影响却远超于盛唐任何一位诗人,他的诗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学性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寒山诗中透露出来的智慧与悲悯,不仅长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子孙,也影响着全世界。


图片




图片


《俊杰马上郎》

寒山大士


俊杰马上郎,挥鞭指柳杨。

谓言无死日,终不作梯航。

四运花自好,一朝成枯黄。

醍醐与石蜜,至死不能尝。



演唱:贤觉居士

录制:慧日禅寺





俊杰马上郎,挥鞭指柳杨。

青年才俊骑在马背上,春风得意,扬鞭指向轻绿的山水,这样的人会不会想到死亡啊?不会的。


谓言无死日,终不作梯航。

想不到就代表没有吗?死亡会跟我们打招呼吗?但是人没有居安思危的心,就不给自己做准备。


一个人有长远的规划,才会有近期的计划。每一个人生而必死,这是一个客观规律。虽然死亡的结果表象一样,内涵却不同。每个人死后,灵魂的归宿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超越生死的话题,如果我们考虑到了,就会及早地做准备。


////

图片
图片


四运花自好,一朝成枯黄。

虽然“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各有美好,但一朝寒霜到来,百花都会凋零。这里暗指我们也是如此,“一息不来,便属后世”。


醍醐与石蜜,至死不能尝。

醍醐与石蜜,在佛教里就是指解脱的成就和智慧 。《涅槃经》中说:“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古人常用它比喻佛法最高的智慧,无上法食。


寒山大士说:“不要到那个时候才追悔,‘醍醐与石蜜,我至死也没有尝一口。’”这种感叹,实际上是为了警策我们,不要留下遗憾。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图片





图片

吾心似秋月



寒山大士还有一首有名的诗:“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每个人的心都像镜子一样明亮,只是我们没有去珍惜、培养这如明月般皎洁的心,甚至没有意识到我们当下都有这面“镜子”,没有意识到这个心的无上价值。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华严经》里说:“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弘一法师也写过“无上清凉”这四个字。这都是一以贯之的,都在提醒我们:要保持“清明”,意识到“清明”的价值。


如今我们的心,每天都被手机牵动。我们精气神涣散地、混沌地活着,没有意识到它的害处,没有意识到应该远离它,保持精气神的独立、清爽与饱满,也没有意识到生命清明状态的价值。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不分古今的话题。祖先这样悲悯我们,希望子孙后代有正确的人生选择,活出一个好的状态;父母渴望小孩远离游戏,不要昏天黑地地沉迷在网络里,食不知味,黑白颠倒;我们同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图片

元 佚名 《寒山拾得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为人一世,

我们不要放弃尝试醍醐的能力,

不要放弃运用生而为人的不共性。


人为什么不称作动物?虽然在生物学意义上是,但人有人文情怀,有人文的道德修养和深刻的思考,这就跟“白马非马”的道理是一样的。当马有了白色的属性,它就不能混淆于其他马。


人的道德思维决定了人不是动物。但如果我们放弃了中华民族一代一代所传承、思考的智慧结晶,如果我们拒绝这种“醍醐”,那不但愧对祖先,也愧对自己,我们自己放弃了作为人的尊严。



图片


图片


我们不能只仰赖于物质饮食来维系生命,还要能汲取更广泛的食物,最高的就是以涅槃为食。宇宙能量是守恒的,这个宇宙里是有净土、圣贤、诸佛菩萨的。我们要以诸佛菩萨为伴侣,追随他们,回归到净土去,这样才能把我们的祖先推荐到净土。


有了这个人生选择,我们才有祭祀和告慰祖先的资粮。“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有了“冰心”,有了“玉壶”,才能够“告乃翁”,否则拿什么告祭坟墓里的祖先,又能帮助他们去到哪里呢?


图片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图片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


相关文章
· 净旻法师 | 天台宗基本架构(一、宗名)
· 天台宗文化展 I 第五期:五台法缘
· 只要想修行,自己就会对治自己
· 僧团的和合,也是一种法喜禅悦
· 把感性的信仰升华为愿力的生命
· 天台宗文化展 I 第四期:宗典、弘法家风、宗义
· 大乘的“信”如何启发?
· 探索大道的根本是 —— 心态
· 最好的“护身符”
· 净旻法师 | 天台宗基本架构【圆满】
·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佛缘究竟从何而来?
· 夏至,念诵《普贤行愿品》
· 今天,一起来谈谈“心”
· 如何避免把你的信仰变成纷争?
· 当佛法遇到AI时代
· 把信仰变成修行,久而为功
· 大道无言,人自寻之
· 修行,一点假也掺不来
· 佛弟子每天都要忆念本师释迦牟尼佛
· 三宝地里感受智慧的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