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有深有浅,福报有厚有薄

2025-07-19 21:30:00 发布: 人气:56
图片
图片




PART 01

福往者福来

FORIQINGLIANG




这个世界是多元的,你有善功德,佛菩萨加持你就有力量;我们自己缺少德,业障重,佛菩萨想帮也帮不到我们。

 

我们修的善功德多,佛菩萨帮我们的份额就多;我们修的善功德少,佛菩萨帮我们的份额就少。就像你银行存款多,取的钱就多;你银行没有存过款,就取不到钱。所谓“福往者福来”,你有福的,自然就有福返回给你。一个人有福报,他到哪儿都有福报。

 

这个世界是有因果的,功德有深有浅,福报就有厚有薄,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亦是如此。缘浅的,或许只有一面之缘;抑或一面之缘都没有,虽同在一个世界,却互不相知,这就是没有缘分。所以,我们跟三宝多结缘,多奉献,跟三宝的缘分就会越来越深。





图片
图片





PART 02

积功累德见佛性

FORIQINGLIANG




如果佛菩萨的愿菩提心、行菩提心是有为的话,那佛菩萨的无穷大愿能在我们身上显现多少?如何去见佛菩萨的大愿?这是要我们去修、去积功累德的。


更何况无为的大道?每个人都有大道体系,我们都还见不到呢,自己的佛性也都见不到。只有通过佛菩萨有为的大愿,才能启发我们无为的大道体系,才能启发各个众生份上的佛性。“道”是不增不减的,也正因为不增不减,亦不与任何对立,不跟眼睛对待的,怎么才能见到大道呢?


眼睛能看到的叫“色尘”,那都不是大道;耳朵能听到的,也不是大道;甚至我们的第六意识(分别识)、第七意识(末那识)、第八意识(阿赖耶识)都碰不到大道。否则的话,也不用说转阿赖耶识成大圆镜智了。第八意识不是必然等于大圆镜智,第七意识也不是必然等于平等性智,第六意识也不是必然等于妙观察智的。


这需要有殊胜的因缘,有善知识的种种方便、种种譬喻、种种善巧,用诸佛菩萨的加持给我们“充电”,充到业障消除、福报增加,就开始发生变化了,有一天我们就能见“道”了。


即便你见到了,它也不是外来的,所谓“无智亦无得”。但当你的“智”没有现前的时候,怎么得也得不到,善知识的宝贵就在这里。




图片
图片





PART 03

学佛进步的标志

FORIQINGLIANG




在这个娑婆世界,我们听到的每一句佛法,都不是你命中该得的,都是佛菩萨发的大愿,我们才遇到的。所以,我们学佛一定要天天带着感恩心,因为这既不是社会的必然,也不是世间的偶然,这是佛菩萨的大愿,人间才有了三宝。

 

五浊恶世,人寿百岁,这是释迦牟尼佛发了五百大愿来的。若祂不来,这世界黯冥无所知。所以,我们遇到佛了,要有感恩心。佛把我们的感恩心策励起来,人性当中所有美好的品格都会复苏,因此才有这句话——“以佛性启迪人性”。

 

我们经常说,学佛进步的标志,一,对自己有惭愧心;二,对三宝有感恩心、恭敬心;三,对众生有慈悲心。我们佛弟子要去体证老佛爷的教导,改变自己,这世界会因为你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自古以来佛教是和平的,因为它倡导的是“自我觉醒,自我净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将心比心,是生命的进步
· 修行不能急,放松一点,保持欢喜心
· 四大轻安,容易入定
· 和平,是佛教的基因
· 无论哪个修行人,都不能不积累资粮
· 为什么菩萨在人间并不孤独?
· 今天精进,今天的福报功德就赚到了
· 佛法真实不虚,修行的每一步都是很真实的
· 佛菩萨很难帮你?可能是你的“功德账户”余额不足了!
· 寺院里的法器,都在给我们说法
· 安般法门的重点(英文版)---朝花夕拾
· 要让别人有进步的机会,要多包容
· 修行,要修到梦里去
· 一个干净的信仰,陪伴着我们祖祖辈辈
· 感恩,是心被佛光唤醒的样子
· 我们需要“南无观世音菩萨”
· 为了我们的解脱,观音菩萨不知流了多少泪……
· 想吉祥事,讲吉祥话
· 希望儿女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该怎么做呢?
· 看完这些,你会更懂菩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