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的功德?

2025-07-24 09:01:00 发布: 人气:20
图片



图片





图片

严持戒律 践行佛法



解脱是有解脱的方法的。为什么要学戒律?学戒律就是趋向解脱的。不守戒律,是随顺轮回的。就是这么简单,一个趋解脱,一个顺生死。这需要你理性地选择的:你是选择轮回?还是选择解脱?


我们皈依佛了,佛告诉我们方法了,我们必须按照方法去做。否则,你如果问佛,“为什么我没得解脱?”佛会说,“我跟你讲了解脱的方法了,你有如法地去践行吗?按照解脱的方法,随顺解脱的因缘,最后才能得解脱的果报。”对于这些,我们一定要好好思维,要精准地消化、理解。




图片



佛法当中最直接的就是戒律,佛陀跟你说了什么须要做、什么不能做,这就是作持和止持。禅定和智慧是没办法量化的,但戒律可以。本来我们每个人都是“火药桶”,里面装满了恶业。一个火药桶在那里,引信没拔掉,那有多危险。持戒就是把引信拔掉了,火药桶虽然还在,但是我们有机会逐渐地净化它,慢慢地把火药倒出来置换。





作为三宝弟子,我们不能含糊,不能敷衍,要脚踏实地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要谨遵佛陀的教诲,努力践行佛法,并听从现前僧的指导。现前僧是链接我们和三宝的纽带,没有现前僧,就没有我们三宝弟子的身份,三宝弟子的身份是依僧确立的。有了这个纽带,我们才能趋入解脱门,才能让短短几十年的生命发生神奇的转变,使无穷无尽的轮回在此生终结,才能用佛法去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不需要别人监督,也不要被别人打扰,更不要变成形象上的佛弟子,在那相似地修行,我们要真实地身体力行地践行佛法。






图片

功德与福德

图片



有的人学佛是为了求平安,求事业顺遂,求小孩子读书好,但他没有想过要真实地修学佛法。曾经达摩祖师跟梁武帝的对话到最后时,武帝问:“如何是实功德?”师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武帝不了达摩所言,变容不言。


阿育王也曾问过高僧,说我这样修,我的功德有多大。那时候的那位高僧是位阿罗汉,他拿出一个业果秤,说你自己称吧,黑业多还是白业多,自己称一称。阿育王往秤上一站发现自己还是黑业重,于是他又猛烈地修福报、造寺庙、供养三宝,多年之后他再一称,白业终于超过黑业了。




图片






事实上梁武帝也想知道这些,作为一个修行人他也想知道他的业障净化了多少,功德和业力孰重孰轻。于是他问达摩祖师,祖师的一句 “无功德”,对他而言是当头一棒。为什么没功德?佛法的名词是有具体含义的,功德是性德,不生不灭的才叫功德。修学无漏的戒,拥有无漏的定,具足无漏的慧,这才是功德。度人造寺,写经造像,这叫福德。福德是生灭的,属于生老病死、生死轮回的范畴,只有功德才是超越三界、了脱生死的。


种什么因就感什么果,无漏的空性之砖才能砌出解脱的宫殿来。我们在这里每天要“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要提醒自己:我喜欢智慧,我喜欢般若,我皈依智慧,我皈敬般若。自己在心里要这样呼喊,然后要让其深入内心,要去思考什么是“般若波罗蜜多”,什么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图片




般若是空性,是功德,是无漏法。在智慧地,如果我们忘掉了“般若波罗蜜多”,那在这里有什么意义呢?文殊菩萨是弘扬“般若波罗蜜多”的,身在文殊菩萨的道场,我们更要努力践行文殊菩萨弘扬的教法。


我们可以暂时不懂、不觉悟,但是在态度上,我们要每天提醒自己:我皈依文殊菩萨、我皈敬般若智慧。这就是修性德、修功德,否则做义工搬砖那叫福德。福德能不能改变命运?能改。福德能消除我们过去的业障,能感化我们的冤亲债主,福德还可以消灾免难、增福延寿,但只有功德才能让我们彻底地从轮回中解脱。轮回的大海只要你没有从里面跳出来,不管有多少福德,这个苦海都是没有边际的。




图片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图片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


相关文章
· 成长生命,要相信天地间的大逻辑
· 佛门中趋吉避凶的智慧
· 成道需要大因缘
· 祂的只言片语,都是生命精力的灌输
· 那些不是命中注定的好运,是来自圣者的悲心
· 功德有深有浅,福报有厚有薄
· 将心比心,是生命的进步
· 修行不能急,放松一点,保持欢喜心
· 四大轻安,容易入定
· 和平,是佛教的基因
· 无论哪个修行人,都不能不积累资粮
· 为什么菩萨在人间并不孤独?
· 今天精进,今天的福报功德就赚到了
· 佛法真实不虚,修行的每一步都是很真实的
· 佛菩萨很难帮你?可能是你的“功德账户”余额不足了!
· 寺院里的法器,都在给我们说法
· 安般法门的重点(英文版)---朝花夕拾
· 要让别人有进步的机会,要多包容
· 修行,要修到梦里去
· 一个干净的信仰,陪伴着我们祖祖辈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