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修行的重点,就是找出第七意识是什么。禅堂里用功,实际上就是为了找到这个。虽然讲要悟那个法身见,但是禅堂主要的功用,是怎么从第六意识转到第七意识。
如果能转到第七意识,就能得轻安了,坐一天、坐两天……你只嫌香期太短;如果转不到第七意识,一直就在第六意识里,那坐来坐去都是凡夫的分别念。
要从第六意识转到第七意识,第一是有人带,第二是自己瞎猫撞上死老鼠,但就是撞上了,你也不知道那个就是。因为人都有佛性嘛,没人告诉你是什么,但你也没丢掉。
哪怕有人告诉你,“这就是佛性”。你还会不相信,“这就是我的佛性啊?!我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这就是我的佛性?”你不相信的。
就像我们禅宗里有个船子和尚,他一直就在划船,划了二十多年。一天遇到一个道友,船子和尚说:“如果遇到一个两个能教化的,就介绍给我。”后来,这道友还真遇到一个悟性很好的,就说:“你去某某地找一位划船的师父,去亲近他,听他教法。”
一天,船子和尚教这徒弟,问他:“你为悟道成佛下了那么多功夫,跟我说说当下怎么悟道成佛?”徒弟正想高谈阔论一番,却被船子和尚一杆打入水中。
头刚一冒上来,船子和尚就拿桨抵着他:“快说!快说!”徒弟刚要开口却又被按入水中。来回三次,徒弟豁然大悟,向和尚点了三下头。船子和尚就这样让弟子开悟的。
但最后徒弟辞别师父的时候,边走边回头,还是信不及,不太相信这就是无上妙法吗?这就是能够成佛的法吗?还有没有更高级的?
师父知道他的心思,大喊一声:“我已经全部都告诉你,再也没有了!”说完倒头入水圆寂了。
为了跟徒弟表示,我再也没有什么法隐瞒你,你好好地生信心修吧,师父就葬身水底。所以说,佛门传佛法是很不容易的。
船子禅师与夹山禅师
我们要转识成智,就要通过禅堂里所讲的“离心意识参”。这个“离心意识”是很难的。会用功的人,就特别如鱼得水;不会用功的人,抓耳挠腮没有入处。我们怎么转,怎么能像挂档一样,从第六意识挂到第七意识去,从第七意识挂到第八意识去,这是要训练的。
我们入定,入的什么定?识的定,还是智的定?最要命的是根本没入过佛的定,没入过解脱的定,他的定跟解脱没有关系,只是肤浅的、生死的定,甚至是邪的定、外道定。
纵使入到第七识定也不行,第七识还是识。第八识定很难入,但就是入到了,也不了生死。它叫“阿赖耶识定”,还是识的定,不是智的定。要转识成智的定,才能了生死。
分得更细的,还有“阿赖耶”的定和“阿赖耶识”的定,如果我们没有学过,没有抉择过,哪里会知道这有什么区别?我们根本碰不到的,哪怕是功夫很好的定,有时候也只入到阿赖耶识定,但这种打坐是长养无明的,下世有可能当畜生的呀。
所以,佛陀出家了尚且还要跟当时最高级的两位圣者学。我们为什么自豪自己是佛弟子?就是因为佛陀已成道,佛陀已说法,我们最殊胜的功德就在这里。
虽然佛陀已说,但我们如果不闻,有什么用?佛陀能够安心地涅槃,就是因为佛陀觉得我把法给你们了,你们如果用功都可以得益的,法就是我,我以文字相、以法身,住在你们面前。
结果我们化身佛看不到了,佛陀留下来的法我们又不愿意看,这才真叫业障呢!玄奘大师取经就是这个,“我出世时佛入灭,佛出世时我沉沦,缘何此生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现在我们能见到佛的法啊,佛法这么圆满地在我们面前,要发起心来好好学。
禅宗公案(向上滑动)
唐代的夹山禅师是一位有名的大法师,一次讲经时,有人问:“何为法身?何为法眼?”他答:“法身无相,法眼无瑕。”
台下有个道吾禅师听了却笑起来,于是夹山禅师下座请教,道吾禅师告诉他:“你说的错倒没错,只是没有亲自证得,别人也不能通过你所回答的证得佛法,体验佛法的妙味,你说的这些都不是当下能成佛的法,想得到当下能成佛的法必须要有师承”。
夹山禅师还想继续求教,道吾禅师却让他去找船子禅师。船子禅师初见夹山禅师,便连问几个问题,夹山禅师都一一作答。
没想到船子禅师却把脸一沉,呵斥道:“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这些都是文字知解上的东西,都是意识的境界。)
船子禅师又说:“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钓三寸,子何不道?”(像钓鱼一样放那么长的线下去,现在就差一点点了,你下了那么多功夫,想悟道成佛,你怎么不跟我说说当下怎么悟道,当下怎么成佛呢?)
夹山禅师正想高谈阔论一番,刚要开口,却被船子禅师一船杆打入水中,头刚一冒上来,船子和尚就催他:“快说!快说!”
气都喘不上来,夹山禅师却还想开口,就又被船子禅师用船杆按入水中,又刚冒出水面,船子禅师又逼他:“快说!快说!”
刚要开口却又被按入水中,如是三番,夹山和尚豁然大悟,乃向船子禅师点了三下头。
船子禅师告诉夹山禅师:“我在药山禅师那里参学三十年,只是搞清楚了什么是本来面目,你现在已经得到了,以后你不要再住在城市人多的地方,要到深山里人烟稀少的地方去保任这个境界。”
夹山禅师告别师父,边走边回头,心中想:“难道佛法就这么简单吗?!”
船子禅师明白他的心思,大喊一声,夹山禅师回头一看,船子禅师竖起船杆说:“汝将谓别有?!”(你不要认为另外还有成佛的法!)然后就把船打翻了,自己投水而逝,以绝其疑虑。
——公案出自《五灯会元》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