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不易念。西方极乐,谁不愿生?而罕得往生。盖念佛之人,未得其诀耳。
教念佛而使之真切者,其唯“死”之一字欤?死之一字在念头,则境缘自然冷淡,情爱亦自轻微。名利势豪,向此处俱用不着。见闻知解,到此却便不行。四大各离,将何所靠?孤魂无主,安得自由?
此时不见弥陀,恐逢罗刹。此时不入净土,恐入驴胎。纵无恶业,亦不免人道往还。即有善因,其争奈天福易尽。莫云自有主宰,业果所牵,诚难回避。莫道本无生死,识心未尽,总属轮回。莫视此事为缓,明日之事,今日不知。莫将此为轻,错过此身,沉沦永劫。视一切事,无如生死大事,则事事皆不切之事。于一切时,总作归命终时,则时时皆念佛之时。
如是念佛,斯为切心。如是切心,斯生净土。须下死工夫,才成净业。常念死时节,方肯切心。此乃往生之要关,是诚念佛之妙诀也。
——摘自《谛闲大师文汇》
谛闲法师(公元1858-1932年),民国高僧,天台宗第四十三祖。毕生辛勤弘法,诲人不倦,住持绍兴戒珠讲寺、上海龙华寺、宁波观宗讲寺诸刹,创观宗学舍、弘法研究社,办《弘法社刊》,讲经育僧四十八年,泽被南北,时称“教海老龙”,培养出宝静、静权、常惺、仁山、倓虚、摩尘、妙真等众多释门才俊,为近现代台宗复兴之祖,法脉绵延,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