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是孝敬报恩月,每年我们都要念诵《地藏经》、学习《地藏经》,回向历代祖先、历生父母。有的人就会想了,每年都这样重复做,有必要吗?
为这个事,还真有人问过佛陀。佛陀就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有一个人,穷困潦倒,什么好事也不能承办,什么原因呢?其中一个,就是过去世的子孙没有给他回向功德。
那我们就知道,人不仅去世之后要超度,要为他做功德,就是投胎了,乃至投胎为人了,如果前世的亲人还继续为他追荐、修福,也是有用的。
尤其《地藏经》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佛陀在忉利天宫为母说法之前,感得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都聚集到了忉利天宫。
这些圣众的数量,文殊菩萨以神力都难以测度,连佛陀也说,“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他们都是地藏菩萨久远劫度化以来,已成就的、当成就的、未成就的。
所以地藏菩萨施行救度,把众生从苦海中、轮回里救脱出来,再培养他们成菩萨,最后证得佛果。这样的案例无量无边。
“地藏”,是指心地的宝藏,指诸佛的法身状态。佛法身的觉也呈现在众生身上,哪怕众生不觉,但这个法身觉的功能、愿力也在起作用了。
法身周遍的体性,不仅有物理性,还有人格化,而且是圣人的人格化,甚至还充满了无尽的大愿。只要我们不随顺自己的习气,哪怕就随顺自己本性的清净,这本性的清净就会像电梯一样把我们带向解脱,因为这个本性的清净里就具有这种大愿。
这个“心地宝藏”不仅诸佛证得了,而且也通于一切未觉悟的众生的心地。众生不觉,就是沉沦之相,随业流转,但觉即解脱。
对于学佛,特别是学大乘佛教的人来说,越学到后来就越有信心,就会觉得“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众生,只是名字上的众生,并不是本性上是众生。实际上这一句话,就会让我们对自他二利,对度自己、度众生充满了信心。
所以《地藏经》的道理要年年讲,甚至作为修行人要天天去忆念,带着这个知见去修持。
在这个娑婆世界,如果众生能知道苦,能理性地避免苦,积极地为自己制造快乐,这就是众生在娑婆世界可以修行的因,也是诸佛菩萨愿意来娑婆世界广行度化的一个重要理由。
我们每天回向的时候,也是充满这样一种信心。因为每一天众生的根器都不一样,今天的众生听明白了,觉醒了,今天就可以解脱了。
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所经历的苦难,如果说还有一点积极意义的话,就在于它能鞭策我们修行。如果我们知道了轮回的过患,对苦难有了畏惧之心,从而寻求出离苦难的道路,早日觉了自性,那轮回就产生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