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愿意成为三宝弟子?因为佛法僧三宝是很圣洁严谨的。佛是圆满的,法也是圆满的,僧从未中断过传承。从我们到我们的师父,一代一代往上推,一直可以推到释迦牟尼佛。
三宝里最伟大的是佛,但是我们看不见。《道德经》说“大音希声”,圆满的相我们是看不到的。佛是圆满的,福慧两足,无上正等正觉。全然的、全维度的佛的世界我们是看不到的,我们只活在所谓的“三维世界”里,四维以上都是靠想象了,能想象说明大脑已经很厉害了。
佛讲的法能帮助我们见到佛,但是我们解读不了。那怎么样才能见到佛呢?要靠佛法的传承者——“僧宝”。我们通过亲近僧宝,践行佛法,一点一点拓展我们的境界,提升我们的生命维度,慢慢地越来越接近佛。
对于我们普通人就是这样的,但是佛随时随处可以看得到我们,救得到我们,帮得到我们,我们却不知不见。
所以,三宝里我们能够接触到的最重要的就是僧宝。我们受三皈依,成为三宝弟子,乃至受戒,佛弟子生命中最重要的标志,都是靠僧宝来建立的。
自古以来都说“佛门净地”,佛门肯定是很干净的地方,是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歇歇脚的地方,是修复我们身心灵的地方。修复好了,该工作工作,该爱家爱家,都不妨碍的。所以叫“佛法不坏世间法,佛法不离世间觉”,无论你在哪里轮回,还能把那个“觉”弄丢了?丢不掉的,你只是忘了,没有觉悟而已,它是一直都在那里的。
哪怕你觉悟了,跟僧宝也没关系,因为你觉悟的本就是你自己的,但是你什么时候觉悟跟佛有关系。佛教就把觉义进行了划分,叫“本觉、始觉、究竟觉”。
你有个本觉,是本有的,谁也剥夺不了。这个“本觉”就是我们的佛性,人人都有佛性,但是你觉悟到自己的佛性了吗?没觉悟。就像我们现在呼吸一样,我们会忘掉空气滋养着我们。
比空气还重要的是我们的佛性,无论你在生死轮回中做牛、做马、做人,还是做什么,这个佛性都在的。我们的业报就像换衣服一样,换身体就像换衣服一样,但我们的佛性一直在的,只不过没有人教育过我们这个,所以不觉。
如果你明白了自己有佛性,有做佛的资格,这个叫“始觉”,觉悟本有的那个本觉。始觉了,就变成自觉了,自觉要做佛,不需要任何人强迫,这是人生最快乐的选择。
自觉就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东西了,一个人的觉悟是自我的,自觉是理性的。始觉的生命不断延续,最后会登上高峰,叫“究竟觉”,究竟觉就成佛了。
这三个步骤就是这样的,首先你有成佛的资格,这是本觉;觉悟到自己有佛性,可以成佛,开始走上成佛之路,这叫始觉;始觉之后你才具有理性的生命,才可以有标准的、成熟的、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后念念护持、念念增进,最后达到究竟觉。
钟不敲不响,话不讲不明。虽然从理论上说我们有佛性,但如果不去研究这个佛性,它不彰显出来的,就埋没在那里。也就是说,人人都有佛性的财富,若你没有学过这个,那个财富就得不到受用。
佛教里说“即心即佛”,若能悟到佛性,就是点亮了心灯,心灯只要一亮,太阳光就来了。太阳一放光,五脏六腑就开始健康,然后我们人类所有美好的品格就开始显现出来了,对国家忠诚,对父母孝顺,对同辈有义,兄友弟恭,父慈子孝,慈悲喜舍......生命中所有良性的功能都出来了。
我们中国人喜欢谦卑,《道德经》一上来就说:“道可道,非常道。”这就是老子的谦卑:我给你讲道,实际上我讲不准确。你的人生中如果有人来给你讲道,这个人就是“仙人指路”,是你命中的贵人,但他不扮演贵人的角色。老子给我们讲最重要的人生话题,自己却很谦卑。我们往往会觉得,既然“道可道,非常道”,是不是这个描述就不重要了呢?恰恰最重要的就是它。
佛教里也是这样的。我们老佛爷也讲,有一个人用手指天上的月亮给我们看,这个手指虽然不是月亮,但是顺着手指看过去就能看到月亮。跟你指月亮的这个人就是你命中的贵人,是命中的宝。虽说这个“指”不是月亮,但是你缘指就能见月,标月之指是很重要的,这在我们生命中不常出现的,叫“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佛法在人间传播着最重要的东西,却又那么谦卑,叫“润物细无声”呐!它守护着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根底,守护着我们作为人的尊严,它以文化成天下,以文长养世界,让我们的身心灵发生着转变,自觉地戒恶修善,自觉地奉献人生、慈悲喜舍。所以,我们除了有生我养我的父母,还有种“文明之乳”,长养我们的法身慧命,而这个恩德,来自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