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同步收听音频
护国的般若
十月一号国庆节,全国各界都以各种方式来庆祝,佛教界也在这天读诵佛教护国经典,以庆祝祖国的生日。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属于护国三经之一(护国三经:《金光明最胜王经》《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大师翻译,距今已经一千七百多年了。
佛陀成道之后的二十多年,在人间、在诸天王宫殿,处处宣说般若。后世有学者为方便世人学习,将般若系归入“空宗”。实际上,这都是方便说,我们不能实有地认为“空”就等于“没有”。
“空”是什么?很多人认为“没有”就是“空”。这个“没有”是从“有”到“没有”的,它还是属于生灭的现象,而不生不灭才叫“空”。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和“没有”是低级世界生灭的现象,而“空”是高级世界的真相,只有高级的智慧才能够窥见。佛陀讲这个是为了引导我们提升智慧,证悟空性,证悟真空妙有。
我师父讲《金刚经》很有意思的。他把《金刚经》的“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跟《阿弥陀经》套起来讲,说:“念佛降伏其心,念佛安住其心。”
他老人家是体悟到了《金刚经》的智慧的,所以才这么讲。极乐世界的“有”不是我们低级世界的“有”,它也是妙有,它跟般若的真空是同样的本质——真空妙有,妙有真空。
所以,我们学习“仁王护国般若”,如果人们有了般若的智慧,有了般若的世界观,就会有般若世界的护法力量,就有般若世界的护法“天团”的护佑,所谓“诸佛菩萨,龙天护法”。
妙有的智慧
有什么样的见地,就有什么样的受用。就像我师兄赞叹师父一样,师父认为这世界都是好人,好人的世界都是好人。那在我们眼睛里,觉得师父吃了很多苦,但是师父自受用里觉得没有吃过苦。因为他认为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他是以慈悲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的,以光明的心去面对黑暗。
所以,“般若经”在妙有的方面是可以护国的。有了这个妙有的般若智慧,自然就产生了这样子的世界和护法团队。
般若不但是清凉的,也可以是火热的。当我们冷的时候,般若智慧就是火焰;智慧也可以是清凉的,所以五台山叫“清凉山”。智慧是如意宝,你想什么,它就是什么。般若的智能生一切吉祥,所以文殊菩萨又代表“妙吉祥”。
为什么说般若能够护国?如果我们都以佛法的般若智慧为自己所顶戴,去研究、去讲说、去学习、去修行,这个世界就会变得非常美好,这个世界的能量场就会很高,护法天团也会很有力量,就能消灾免难。这都来自于般若智慧的加持。
建立正确的护法观
般若智慧可以消灾免难,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这就是真空妙有,妙用无方。这不是佛弟子的迷信,更不是一个空洞的美好愿望。
弘一大师说:“护国必须念佛,念佛不忘救国。”包括印光大师也是这样子的,还有圆瑛大师启建护国息灾道场。一代一代高僧大德的护国行为,都来自于这种自信。佛弟子能够忆佛、念佛的时候,能够忆念般若空性的时候,诸佛菩萨的这种智慧就会发出力量。
为什么佛教的大殿要叫“大雄宝殿”?“大雄”就是大雄大力。大雄大力大慈悲这个功用,是从佛菩萨证悟的圆满智慧里来的,是从般若的智慧体性中来的。所以,我们要以般若智慧为根基,要树立从诸佛菩萨清净刹土的圆满世界观里所产生出来的护法观、价值观。
尔时,佛告天帝释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憍尸迦,欲得诸佛一切智智,当求般若波罗蜜多,欲得般若波罗蜜多,当求诸佛一切智智。何以故?诸佛所得一切智智皆从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皆从诸佛一切智智而得生故。所以者何?诸佛所得一切智智,不异般若波罗蜜多,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不异诸佛一切智智,诸佛所得一切智智与此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无二亦无二分,是故般若波罗蜜多功德威神甚为希有。”
尔时,具寿庆喜白佛言:“世尊!何缘不广称赞布施波罗蜜多、净戒波罗蜜多、安忍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静虑波罗蜜多,但广称赞般若波罗蜜多?......”
佛言:“庆喜,汝今当知由此般若波罗蜜多与彼布施波罗蜜多、净戒波罗蜜多、安忍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静虑波罗蜜多为尊为导故,我但广称赞般若波罗蜜多。”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百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