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佛陀出家日〡三千多年前,他摘下王冠,揭开了生命的别样活法

2024-03-17 00:02:00 发布: 人气:10
图片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农历二月初八

恭迎大悲慈父三界导师

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


图片




01 最美时节悟无常  



释迦牟尼佛,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长子,因太子出生伴随着种种祥瑞,所以净饭王为太子取名乔达摩·悉达多。


乔达摩为姓,悉达多意为一切圆满,一切积善的聚主,一切善圆满。太子成佛后称释迦牟尼,意译“能仁寂默”,也是“释迦族的圣人”之意。


悉达多降生后不久,一位当时负有盛名的阿私陀仙人便预言:太子长大后将出家修道,转大法轮。


图片


净饭王为了阻止爱子生弃绝之心,便极尽呵护,令他享尽声色之娱,过着不知人间疾苦的生活,但在一次出门游行中,太子却见到了和宫中不同的世间百态。


图片


在东门,祂看见一老人,伛偻曲背,举步艰难,顿感人生老苦,心生忧郁;在南门,见一病人,气喘呻吟,痛苦万状,怜悯病人,心自忧怖;在西门,见一死者,直挺僵卧,一家老小,号哭送之,有感于心,惶恐苦闷;在北门,见一出家之人,圆顶缁袍,相貌不俗,出家人告诉太子修行解脱之道。


图片


太子于众生生大悲悯,于轮回生厌离心。二月初八子时,月色明朗。太子凝望着熟睡的妻子耶输陀罗和儿子罗睺罗,默默地向他们告别,悄悄走出了房间,毅然离开了父亲为他修建的豪华宫殿。


图片
图片


太子跨上白马,由马夫车匿伴随,从北门逾墙而出。佛经上说,马初举步,大地震动,四大天王捧承马足,梵天帝释执幡引路。


图片


悉达多太子与马夫车匿,一骑一步,乘着茫茫夜色,横渡清溪。到天明的时候,已达百里之外,走到了阿拔弥河边的山林,就是古跋伽仙人苦行的地方。拂晓时分,悉达多太子在阿拔弥河边罗摩村山林中,拔剑割断了自己的头发,成为出家人的模样,然后命车匿回王宫,转告父亲净饭王自己已出家修行。


图片


经典记述


《佛说无量寿经》中记载了佛陀出家修道的情节:“现处宫中色味之间,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宝冠璎珞,遣之令还。舍珍妙衣,而著法服。剃除须发,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行如所应。”


悉达多太子出家后,

遍访名师,六年苦修,

最后在伽耶村毕钵罗树下,

入诸禅定四十九日后,

破晓时分,豁然大悟,

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终证无上菩提。


图片



图片


02 轮回中的渡口  



佛陀成道之后,先后几次教化亲眷,堂弟、爱子、姨母、家臣等先后随佛出家。《释迦谱》等经论记载了他们的出家因缘。


阿难尊者


图片


阿难尊者是白饭王之子,佛陀的堂弟,他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尊为“多闻第一”。


阿难尊者出生于佛成道日,具足三十相,当时相师预言他未来将服侍佛陀,白饭王听后处处提防,恐其出家,不让尊者与佛相见。一日,阿难尊者被藏在房中,佛陀以神通开启了房门,阿难出来为其摇扇,并一定要随佛出家,任何人都无法阻拦,阿难尊者就这样出家了。


罗睺罗尊者


图片


罗睺罗尊者是佛陀出家前的儿子,也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尊为“密行第一”。


佛陀成道后,曾派目犍连尊者劝耶输陀罗割舍母子恩爱,让罗睺罗尊者出家修习佛法,但耶输陀罗不愿舍弃爱执。后来在佛陀加被下,耶输陀罗终于忆起了宿世因缘,爱子之心消歇,将儿子交由目犍连尊者带回僧团。佛让阿难尊者为罗睺罗尊者剃度,命舍利弗尊者为亲教师,目犍连尊者为授戒师。因其年纪尚小,便为他授十条沙弥戒,成为了僧团中最早的沙弥。


阿那律尊者


图片


阿那律尊者是斛饭王的儿子,佛陀的堂弟,也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尊为“天眼第一”。


阿那律尊者出家前,兄长摩诃男便与他商议:“释迦族已有很多人追随佛陀出家修道,两人中也应当有一人出家,另一人经营家业。”阿那律尊者觉得家事烦碎,于是向母亲乞求出家。但母亲对尊者极其爱念,始终没有应允。后来尊者联合同族的甘露饭王之子跋提,一起说服了父母,并与其他几位释迦族王子一起舍弃了荣华富贵,追随佛陀游化的路线,来到佛所,剃度出家。


难陀尊者


图片


难陀尊者是释尊同父异母的弟弟,有“调和诸根第一”之誉。


难陀尊者出家前的妻子孙陀利美貌非凡,他对妻子十分迷恋,对于出家修行并无兴趣。一日,佛陀带着阿难尊者来到城中托钵乞食,难陀尊者看见后,便将他们的钵拿回家盛满食物供养佛。没等难陀尊者回来,佛陀便空手离去,难陀尊者便跟随阿难尊者来到了尼枸陀林精舍。


佛陀劝他出家,难陀尊者不敢拒绝,便勉强答应了下来。落发后,难陀尊者仍然思念俗家妻子,无心修行。佛陀便带他先入天界见天女之美,再入地狱见种种苦报,使其了悟因果循环的道理,发起出离修行之心。尊者从此精进修行,最终证得阿罗汉果。


大爱道比丘尼


大爱道比丘尼即佛陀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她是佛教中第一位比丘尼。


佛成立僧团后,随着佛教影响的扩大,许多妇女都想随佛出家,但出于正法因缘的考虑,佛并没有允许女众出家。


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在迦毗罗卫国时便多次表达出家修行的愿望,但始终未能得到佛的许可。


有一次,她追随佛陀来到顿止河上,请求出家,佛陀又制止了她。这时的摩诃波阇波提夫人颜面污秽,满身灰尘,嘘唏啼哭。阿难尊者不忍见此,再三祈请佛陀准其出家。佛陀终于开许,但要求其严格遵守佛制定的戒律与法度。于是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出家受戒,成为佛教史上第一位比丘尼。此后,她严格奉行戒律,精进修行,最终证得圣果。



经典记述


《出家功德经》云:

若复有人满百劫中,余方出家修持净戒;若复有人,于此阎浮提出家持戒,一日一夜;乃至须臾清净出家,于十六分。彼百劫出家持戒,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譬四天下,东弗婆提、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满中阿罗汉,若稻麻丛林。若有一人,满百岁中,尽心供养此诸罗汉衣服饮食、病瘦医药、房舍卧具,乃至涅槃后若起塔庙,种种珍宝、花香、璎珞、幡盖、伎乐、悬诸宝铃、扫洒香水,以诸偈颂,赞叹供养。所得功德,若有人为涅槃故,出家受戒,乃至一日一夜所作功德,比前功德,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图片


03 对每个生命的启示  



图片



经典记述


“今我所以欲离世者。以自所见。恩爱如梦。室家欢娱。皆当别离。贪欲为狱。难得免出......

 

吾恒以是。常自觉悟。愿求自然。欲除众苦。诸未度者。吾欲度之。诸未解者。吾欲解之。诸不安者。吾欲安之。未见道者。欲令得道。故欲入山求我所愿。得道当还。不忘此誓。”


——《太子瑞应本起经》


印度的这个时节,百花盛开,佛陀在此时遁入山林去追求真理,在人间最美的时节而看破无常的本性。佛陀是为我们而出家,我们每个人也应有“我也要出三界的家”这样一颗心,有这样一个人生目的,这就叫“出家”。无论身居何处,或绚烂如锦、或雨歇歌沉,还是要知道自己的生命究竟在追求什么?


佛陀为我们示现和证明了,每个生命都可以从感官、狭隘、生灭烦恼的世界里回头,让“心”做主人,从而超越眼耳鼻舌身意的狭隘,超越低级状态的肉体的“我”,超越生命自身的桎梏和这个世界种种的不如意,甚至超越业力的束缚,最终抵达生命真正的觉悟。



 敬请常念本师佛心咒:

嗡 牟尼牟尼 玛哈牟那耶 梭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台山的云,是文殊菩萨在说法

“依止”才是修行在现实生活中的践行

这个“门”,需要信心才能入

【文殊寺佛像故事系列】普贤显圣

寻找人生的归处

和合了,佛法就现前了

高品位戒体,从日日闻思修里来

只要你有信心,佛就有能力

你能跟着走多远,祂就牵多远

对修道非常重要的生命状态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二月初八,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 | 这一夜,太子骑白马,越东门而出家
· 佛七场中,虚云老和尚驾到
· 天台九祖荆溪湛然尊者纪念日 | 荆溪不生,圆义将永沉
· 远绍如来,近光遗法丨纪念玄奘大师,勿忘千古第一人
· 龙抬头,恭迎济公活佛圣诞〡那些年,被我们误解的济公
· 马祖道一禅师圆寂日
· 当代禅门大德佛源长老圆寂纪念日
· 牛头法融禅师纪念日|他入山潜修,得四祖上门点化
· 见月律师圆寂日 || 道继南山知有在,千华台上再来人
· 宝华见月律师纪念日 | 万里求戒,中兴律宗
· 他行脚两万里,只为求戒 || 宝华见月律师圆寂纪念日
· 蕅益大师圆寂纪念日
· 农历正月十七 | 百丈怀海禅师圆寂纪念日
· 百丈怀海禅师圆寂纪念日 || 他的开悟告诉我们什么?
· 正月十七 || 纪念百丈怀海禅师圆寂日
· 元宵节,恭迎六祖大师出家日〡“一佛出世、千佛护持”的千古传唱
· 六祖惠能大师出家纪念日
· 明日 六祖惠能大师出家纪念日 | 遥敬曹溪旁,那位传佛心印的祖师
· 弥陀亲接引,大地皆金色 | 省常大师圆寂纪念日
· 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真谛三藏法师圆寂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