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的核心所在

2024-05-09 22:30:00 发布: 人气:24
图片
图片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楞严经》卷六





《楞严经》的窍门都在这一段经文里了。


《楞严经》的第一卷开显了轮回的根本和菩提涅槃的根本。上面这一段,就是上合十方诸佛菩提涅槃的本妙觉心,同时也感同一切六道众生的迷乱与苦难。


所以,观世音菩萨的二殊胜,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对应于诸佛就是“无缘大慈”,对应于众生就是“同体大悲”。“大慈”与“大悲”全部都在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体中。


比如当下,观音菩萨就在。所以,我们读了经典要去理解,理解了要去生信,生信了要真的去求。你有求,观世音菩萨必应。当你恳切悲求的时候,感而遂通,无所不应,观音菩萨就有这样微妙的功德。当然,这是从信仰的基础上来讲的,而上面这段经文主要是从技术层面告诉我们怎样成为观世音菩萨。



图片
图片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这里实际上是观音菩萨通过向佛陀禀告,来告诉众生祂是怎样从因地经过修行而证得殊妙的果位的。


“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 


我们平时读经的时候要读得慢一点,把意思都读出来,要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礼敬、去合一、去修习。这一句中,观音菩萨说祂是在这尊佛面前发菩提心的,发了菩提心后,佛就教授窍诀了。


“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从闻思修就直入三摩地,所以《楞严经》说“一门超出”,这里讲的是要诀,针对的是发起了菩提心的菩萨。佛法无上乘主要的核心就是要诀,这里的闻思修,是要诀的闻、要诀的思、要诀的修,是符合于《楞严经》特色的闻、特色的思、特色的修。《楞严经》的特色,是不说那些世间禅定的,它是一个窍门。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可以说是总的从闻思修就入三摩地、入正定;也可以理解为下面是逐步完成的,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但逐步也是建立在这个总相的基础上的。


所以,在“闻”的修法里,“初于闻中”是入手修的过程,在教证二门中完全属于修证,不是教了。在这个过程中就体证了一种修证的相,这个相是一种特征,叫“入流亡所”,就是在这个闻中,入流的时候会“亡所”。原本我和我所是对待的,但入了这个流之后不存在对立、对待。


乃至在这种正定中再增进下去,“所入既寂”,所入之后的相,也是寂静,这种寂静是非常甚深的。它又有什么相呢?“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在这样的寂定里面,能够再深入,“如是渐增”,乃至初下手的闻和所闻都不存在了,“闻所闻尽”,再往里深入,尽闻的相都不住,“尽闻不住”,进而达到觉和所觉也都空掉,“觉所觉空”,这时候的定就是本觉是极圆的一种定,“空觉极圆”。


这种极圆达到什么程度呢?空和所空也不存在,“空所空灭”,这个时候一切的生灭之法尽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这实际上就是佛陀所证的无余涅槃,所以“忽然超越。世出世间”。超越世出世间,世间是三界六道,出世间是声闻、缘觉、菩萨乃至佛,一共十法界。忽然超越了世和出世间的一切名相,而体证十方圆明。


前面也讲过,观世音菩萨所体证到的十方圆明的果具有两种殊胜,第一是跟十方诸佛的本妙觉心同一体性,与佛如来同一慈力;第二是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所谓的同体,既与众生同体,也与诸佛同体。所以说我们众生只要求观世音菩萨,无所不应。




成佛的窍诀



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

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

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图片
图片



这样短短一段文字,就是《楞严经》的核心所在。虽然最核心,但其他的文字也都各有对应。大总持门,一句就具有无量义,《楞严经》就具有这种功德。所以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


在《法华经》里是讲观音菩萨的果的相,《楞严经》主要是讲因地的,祂是直下的——怎么样才能救阿难尊者和末法时代的众生。对于娑婆世界来说,因和果比起来,因更殊胜。所以,一个修行人如果真发起了广度一切有情的菩提心,再加上面这个法,那就是成佛的窍诀。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佛教经咒的每一个字都充满智慧
· 净旻法师:天台宗大纲,可以总括为“教相门”和“观心门”
· 净旻法师 | 天台宗基本架构【附:天台宗正名】(四、宗义)
· 净旻法师:天台宗主要依据的经论原典
· 净旻法师 | 天台宗基本架构(三、宗典)
· 净旻法师 | 天台宗基本架构(二、宗史)
· 净旻法师:天台宗基本架构(一)
· 净旻法师 :以山为名,它是中国佛教的巅峰
· 天台宗引导中国佛教走向了精湛与成熟
· 净旻法师:天台宗的第一课该讲什么?
· 《佛教因缘故事》| 罪报如影随形
· 经典读诵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念无常颂》简释
· 大年初八,开工大吉〡新年新起点,策马踏新程
· 《神通与业报》|结论《业力胜神通、随语受其报》
· 《灵峰宗论 · 示元白》 | 祖师直指修行的三个关键
· 什么?我还有一颗大宝珠!
· 佛陀对说法和修学般若的强调(二)
· 这是寻宝路上,佛陀一场华丽的幻化
· 佛陀对说法和修学般若的强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