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同步收听音频
问:舍利
能不能代表佛?
答:不能。
《金光明最胜王经》里讲得很清楚,虽然恭敬舍利可以得到恭敬佛一样的功德,但什么舍利最重要?——苦行菩萨遗身舍利。
世尊受已,告诸比丘:“汝等应观苦行菩萨遗身舍利。”而说颂曰:“菩萨胜德相应慧,勇猛精勤六度圆;常修不息为菩提,大舍坚固心无倦。”“汝等比丘咸应礼敬菩萨本身,此之舍利乃是无量戒、定、慧香之所熏馥,最上福田,极难逢遇。”
——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十
《金刚经》里讲,最重要的还是经书法宝。“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法华经》亦云:“若经卷所住之处,皆应起塔供养,不须复安舍利,此中已有如来全身。”
问:三藏经典
能不能代表佛的智慧?
答:还是不够。
那什么能代表佛的智慧?僧宝,因为僧宝才是佛陀智慧的传承者。经书是智慧的载体,载体本身是不能完全代表智慧的。
因为佛陀的智慧本身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佛陀本来就是周遍的,所以我们念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能先念“皈依僧”;甚至,虽然法宝很重要,一切诸佛从法里生,但是我们也不能先念“皈依法”,还是要先皈依佛陀。我们之所以能成为僧宝,是因为我们仰赖着的佛就是现量的,我们有这个信念,我们皈依佛就能够皈依到佛。
法宝是佛的智慧的载体。佛说任何经典的时候,都没说我全部说尽了,都是“增一劫减一劫也说不完”。我们觉得《华严经》那么多,但这只是龙宫中的最小部;《楞严咒》我们觉得很长了,佛说这是沧海一粟。
所以,佛是广大的,法是广大的,僧宝也不仅仅就是我们现在这些僧,还有大乘常住贤圣僧。
从贤圣僧的角度来说,佛也属于贤圣僧,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都属于贤圣僧,都属于僧的这个数。只不过佛既是僧宝,也是佛宝;文殊菩萨既显声闻僧,也显菩萨僧,文殊菩萨的本质、本体也可以是佛宝。
我们皈依了三宝,学佛学起来就特别稳当。无论我们肯定谁,都知道佛是高高在上的。佛就是在的,法也是在的,僧宝也在的。
佛就是功德,是无漏的、具有解脱属性的,是圆满的,我们凡夫念佛,佛就投入我们的心中。《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如果我们的心是水面的话,我们念佛的时候,佛的功德就投映在我们的心湖之中。
念佛,佛就在。但是我们不能反推,不能说佛是因为忆念才存在的,我们不念祂也存在。既然佛是存在的,我们不念,那就是损失了。所以,我们不仅要念,而且要多念,这样一来,我们的生命跟佛相应的份额就会多。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