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内容提要:
第三卷记述玄奘大师从羯若鞠阇东南行,经中印度阿逾陀、阿耶稽佉等国到达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又往王舍城观礼圣迹,还寺听戒贤法师讲《瑜伽》等论,其后南游到达伊烂拏钵伐多国的情形。
第三卷
37 施无厌寺
译文:
那烂陀寺,汉地又称之为“施无厌寺”,在古时是全印度最大的寺院,也是最高学府。人才及学风,都可说空前绝后。
老人们相传,此寺院之南,在庵摩罗园中有一龙池,池里有条龙名叫做那烂陀,因此以之为名。也有一说是世尊昔日行菩萨道时,曾是大国王,在此建都,悯孤独贫穷者,经常施舍行惠,人们怀念他的恩德,所以把这个地方称为“施无厌”。
这里本是庵摩罗长者的花园,后由五百商人以十亿金钱买下供养世尊。世尊曾经在此说法三个月,五百商人听后大多都证了圣果。
世尊涅槃后,此国先王铄迦罗阿迭多(唐言帝日王)因怀念世尊,特别建造了这座寺院。王驾崩后,其子佛陀鞠多王(唐言觉密王)继位,又在寺南面另造一座寺院。至孙怛他揭多王(唐言如来王)接位后,又在寺东面扩建。至曾孙婆罗阿迭多王(唐言幼日王)即位,更在他父王扩建的殿宇东北面,大兴土木,另筑寺院。后来看到有圣僧从此支那国前来接受他的供养,心生欢喜,舍弃王位而出家修行。他的儿子伐阇罗王(唐言金刚王)继位后,又在北边再建寺院。后来中印度有一个国王又在寺边加盖一座寺院。
这样前后总共六个国王,各自营造六座寺院林立在一起,气势非凡。后来在寺外修建了围墙和一座巍峨堂皇的山门,将六寺合而为一。
围墙内中将六寺分为八院,庭院仍各自独立,宝台如天星罗列,琼楼似高山耸立;寺观竦峙于云烟之中,宝殿飞腾于彩霞之上;风云生起于门窗,日月交辉于屋檐;还有清水蜿蜒曲折,青莲荷花、羯尼花树在寺中摇曳绚烂,庵没罗林在寺外密密耸立。
各院的僧房都是四重重阁,里面有雕绘着虬龙的弧形栋梁,绿色斗拱和红色柱子,装饰有浮雕的柱子和栏杆,玉制的柱脚石和雕刻文辞的屋檐前板;屋脊相连闪耀着美玉的光辉,椽木排列宛若空中的彩练,在印度千万寺院中,壮丽宏伟堪称第一。
寺内主客僧经常有上万人,不但修学大乘及十八部,就连外道典籍的吠陀、因明、声明、医方、术数等也都在研习的范围内。
全盘深解经论二十部的,在千人以上;三十部的有五百多人;五十部的比较少,连玄奘大师在内才有十人。其中,只有戒贤法师一人穷览一切,年高德重,是众人所宗仰的巨匠。
寺内讲学风气很盛,每天都有一百多处讲座,学僧都潜心听讲,不浪费片刻光阴。也因寺内全是高德逸行的僧侣,每个人都能严守佛门清规,建寺以来七百多年间,还没有一个人犯过戒。
因此那烂陀寺自建寺以来就声名远播,国王对他们都非常钦仰敬重,布施了一百多邑作为供养,每邑有二百户,每日提供粳米、酥乳数百石。因此学僧不用募化而需用充足,专心修学,成就道业,这种供养起了很大的作用。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译者 赵晓莺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