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内容提要:
第四卷记述从伊烂拏钵伐多国顺恒河南岸东行,经中印度瞻波等国。又东南行经东印度羯罗拏苏伐剌那等国到羯陵伽国,再西北行过中印度憍萨罗国,又东南行经南印度案达罗等国到达西印度伐腊毗国。又西北行经西印度阿难陀补罗等国,最后经北印度钵伐多罗国,折还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又东印度迦摩缕波国王慕师德义,遣使来请的情形。
第四卷
51 空花外道
译文:
这时,戒贤论师要玄奘大师为众人开讲《摄大乘论》及《唯识抉择论》,不过在这之前,已先有师子光大德讲《中观论》、《百论》,并且以此二论批斥《瑜伽师地论》。
玄奘大师对《中观论》、《百论》和《瑜伽师地论》都有很深的造诣与心得,知道两者同一法源,决不会互相抵触,只是圣者随机设教方便度众而已;由于学者没有融会贯通,才会说二者乖反。这是学人的原因,决不是法本身有矛盾。
玄奘大师见其局于一边,心生悲愍,几次前往与师子光辨难,师子光无法自圆其说,因此原本跟随他学习的人,都渐渐跑去跟玄奘大师学习。
反过来,玄奘大师又以《中观论》、《百论》旨义,来破斥遍计所执性,却不破依他起性及圆成实性二义。师子光不能明白,就说:“《中观论》、《百论》中,称一切法皆无所得,可见不仅只是破斥遍计所执性,《瑜伽师地论》所立圆成实性等,都应该除遣。”
玄奘大师为了让大家能了解此二宗其实不相违背,就著了《会宗论》三千颂来释疑。论成之后,呈与戒贤论师及寺内大众评阅,见过此论的人没有不称许赞叹的,而且大家都依此论来学习。
这时候,师子光感到非常惭愧,已不好意思继续留在那烂陀寺,便悄悄地离开,跑到菩提寺去。可是他不甘心,又找了一位东印度的同学,名叫旃陀罗僧诃,要来和玄奘大师辩论,想雪洗自己的耻辱。
但谁知这个人到了那烂陀寺后,自知要胜玄奘大师很难,又震慑于玄奘大师肃穆中的一股威德,竟默无动静,几次见面都不敢开口求辩。从此以后,玄奘大师的声誉也更加隆盛了。
当初,师子光还没有离开前,戒日王花费巨资在那烂陀寺旁,建造了一座高过十丈的鍮石精舍,各国都知道。后来戒日王征讨恭御陀,途经乌荼国,这个国家的僧人全学小乘,不信大乘,他们对戒日王说:“听说大王在那烂陀寺旁建造了极为壮丽的青铜精舍,怎么不建在迦波厘外道寺旁,却偏要建在那里?”戒日王问:“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乌荼国的小乘师回答:“因为那烂陀寺是空花外道,与迦波厘没什么不同。”
他们拿出南印度王灌顶师擅长正量部义的老婆罗门般若毱多所著《破大乘论》七百颂给戒日王看,说:“这是我们教派的论据,难道大乘派的学者能够驳倒其中的一个字?”
戒日王说:“弟子听说狐狸行于鼷鼠中间,自吹比狮子雄猛,一旦真的见到狮子,就吓得魂飞魄散。各位法师还没见过大乘的高僧,所以固守愚陋的宗派。倘若一旦见到,恐怕会像狐狸见到狮子那样了。”
小乘师很不服气,提出要求说:“大王既然不信,何不召集两派辩论,当面决定是非?”戒日王说:“这有什么难办的。”
于是,戒日王当即修书,通知那烂陀寺正法藏戒贤法师说:“弟子此次行经乌荼国,见到小乘诸师恃凭自宗小见,制论诽谤大乘,词理甚是祸害,不合众意。而且他们还想与法师们论辩一番。弟子深知寺中大德,才慧有余,无所不知。于是就私下允诺,现在报知法师。恳请法师选出四名学兼内外,通晓各宗的高僧,准备来乌荼国和小乘师进行论战。”
戒贤法师收到信后,召集全寺的僧众评议抉择,选出玄奘大师、海慧、智光、师子光四人。海慧等三人由于没有足够把握,都有点担忧,玄奘大师说:“小乘诸部三藏,我在本国以及入迦湿弥罗国以来就曾学过,对此非常了解,小乘的教旨决不可能破大乘,玄奘虽然学浅智微,但是有信心应对。希望诸德不必忧虑,假如说真的输了,由我这个大唐僧人负责,与你们无关。”海慧等人听了这番话大喜,并放下心来。后来,又接到戒日王的来信,请他们暂停出发。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译者 赵晓莺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