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八)| 净业三福,慈心不杀,实居其一

2025-01-23 00:19: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戒杀放生







放生文


(明)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撰并注




【原文】




信老免愚民之牲,祥符甘雨;曹溪守猎人之网,道播神州。




【译白】



道信大师避免了愚昧百姓杀牲求雨,精诚祈祷降甘雨。曹溪六祖惠能大师给猎人守网,传播佛法满神州。




【原注】



免牲者,信大师遇时亢旱,民杀牲请雨。师悯其愚,谓曰,汝能去牲勿用,吾为汝请。民允之。师乃精诚以祷,甘雨骤降,远近多感化者。


守网者,六祖既佩黄梅心印,以俗服隐于猎人。猎人令守网,祖瞰其亡也,獐兔之类,可放者辄放之,如是一十六年。后坐曹溪道场,广度群品,灯分五宗,泽垂万世焉。






【译白】


避免杀牲,有一段时间,干旱严重,道信大师恰好遇到老百姓正打算杀牲求雨。大师可怜百姓无知,就说,你们不用杀牲祭祀,我为你们祈请。百姓答应了。大师于是精诚祷告,很快就降下了甘甜的大雨,远近很多人都被大师感化了。


看守猎网,六祖惠能接受了黄梅五祖弘忍大师的禅宗衣钵后,以在家人身份穿常人服装隐藏在猎人队伍中。猎人让他守网,六祖看到猎人不在身边时,对獐子兔子之类的,可放的就放走它们,像这样过了十六年。后来住持曹溪道场,度化了许许多多各种根基的人,禅宗法脉因他老人家的传承,分成了五宗,恩泽绵延千秋万世。




图片


【原文】



雀解衔环报恩,狐能临井授术。



【译白】



黄雀获救,衔环报恩;狐狸免难,临井授术。



【原注】



雀衔环者,杨宝幼时,见黄雀为枭搏坠地,复为蝼蚁所困,取而畜诸笥中,给以黄花,痊乃放去。夜梦黄衣童子拜谢,赠玉环四枚,曰,我王母使者,荷君济命,愿君子孙洁白,亦如此环矣。后四世贵显。


狐临井者,一僧素无赖,闻黄精能驻年,欲试其验,置黄精于枯井,诱人入井,覆以磨盘。其人在井,遑迫无计。忽一狐临井,语其人言,君无忧,当教汝术。我狐之通天者,穴于冢上,卧其下,目注穴中,久之则飞出,仙经所谓神能飞形者是也,君其注视磨盘之孔乎。吾昔为猎夫所获,赖君赎命,故来报恩也。人用其计,旬余从井飞出。僧大喜,以为黄精之验,乃别众负黄精入井,约一月开视。至期视之,死矣。僧盖不知前人得出者,狐之力也,悲夫。



【译白】



黄雀衔环,杨宝幼年时,见到黄雀被枭追击,受伤落地后又被蚂蚁围困叮咬,杨宝把黄雀救起来养在竹笼中,喂黄花菜给它吃,痊愈后放它飞去。夜晚杨宝梦到一个穿黄衣的童子向他拜谢,赠给他四个玉环,说,我是王母娘娘的使者,感谢您的救命之恩,愿您的子孙品德也像此玉环一样洁白无瑕。后来杨家四代果然显贵。


狐狸临井,有个僧人平日无赖成性,听说黄精能延年却老,打算试验一下,于是就将黄精放入一口干枯无水的井里,然后又设法把一人骗进井中,再盖上石磨盘。上当的人在井里急得无计可施。忽然一只狐狸光临井中,对这人说,您不用担心,我教您一个逃生的办法。我们狐狸中有能通天的,把巢穴安在坟墓上,再睡在坟墓下,然后目光集中在巢穴中,长久训练就能飞出去,仙经上所谓的神识能让形体飞起来,说的就是这,您也这样凝神注视磨盘上的小孔。我过去被猎人捕获时,是因您花钱赎我救的命,所以前来报恩。这人于是就采用狐狸教的办法,经过十多天就从井中飞出来了。


僧人见这人生还,非常高兴,以为真是黄精的作用,于是告别大家,身背黄精下到井中,约好一个月后打开。到期一看,僧人已经死了。他哪里知道前一个人能够活着出来,是靠狐狸的帮助,真可悲。


图片


【原文】



乃至残躯得命,垂白壁以闻经;难地求生,现黄衣而入梦。



【译白】



乃至大难不死,爬在白墙壁上听经;险境求生,化成黄衣人入梦。



【原注】



白壁闻经者,予挂褡一庵,有人擒蜈蚣数条,以竹弓弓其首尾,予赎放之。余俱半死,惟一全活,急走而去。后共一友夜坐,壁有蜈蚣焉,以木尺从傍极力敲振,驱之使去,竟不去。予曰:“昔所放得非尔耶?尔其来谢予耶?果尔,吾当为尔说法,尔谛听毋动。”乃告之曰,“一切有情,惟心所造,心狠者化为虎狼,心毒者化为蛇蝎。尔除毒心,此形可脱也。”言毕令去,则不待驱逐,徐徐出窗外。友人在座,惊叹希有。时隆庆四年事也。


黄衣入梦者,杭州湖墅干氏者,有邻家被盗,女送鳝鱼十尾,为母问安。畜瓮中,忘之矣。一夕梦黄衣尖帽者十人,长跪乞命。觉而疑之,卜诸术人,曰,当有生物求放耳。遍索室内,则瓮有巨鳝在焉,数之正十,大惊,放之。时万历九年事也。



【译白】



白墙壁听经,我曾在一个庵中小住,有人捉到很多条蜈蚣,用竹片弯成弓状弓住蜈蚣的头和尾,我花钱把它们赎下放生。其余的都已经半死不活,只有一条还完全是活的,它赶紧匆忙逃走了。后来一天晚上我与一位朋友坐在一起说话,墙壁上有条蜈蚣,我用木尺从旁边用力敲打,想赶它走,结果竟然不肯离开。


我说,我过去放生的蜈蚣难道就是你吗?你是来感谢我的吗?如果然是的,我应当为你讲解佛法,你仔细听好不要乱动。于是就告诉它说,一切众生,都是心所变现出来的,心狠的变成虎狼,心毒的化成蛇蝎。你只要去掉毒心,这蜈蚣的形体就可解脱了。说完我就叫它离去,这时它不用驱赶,就慢慢爬出窗外。在座的朋友惊叹不已。这事发生在隆庆四年。


黄衣人入梦,杭州湖畔的小村庄有一个姓干的人家,她邻居家被盗,这户人家已出嫁的女儿就送来十条鳝鱼为母亲请安。鳝鱼养在瓮中,竟然被忘记了。一天晚上家人梦到十个身穿黄衣头戴尖帽的人,跪在那里求饶命。醒来后很纳闷,于是找算命的占卜解梦,算命的说,应该是有动物在求你们放生。于是他们搜遍家内,发现瓮中有很多鳝鱼,数了数正好十条,大吃一惊,赶快放生。这事发生在万历九年。



【原文】



施皆有报,事匪无征。



【译白】



施舍都会有回报,凡事不会无征兆。



【原注】




诸放生者,或增福,或延寿,或免难,或去病,或生天,或证果,随施获报,皆有征据。然作善致祥,修士之心岂望报乎?不望报而报自至,此因果必然之理,放生者宜知之。



【译白】



放生的人,有的增长福报,有的延年益寿,有的消灾免难,有的疾病痊愈,有的生到天上,有的证得圣果,有施舍就能得到回报,都有征兆和证据。善有善报,修行人的心难道望回报吗?不望回报而报答却自然而至,这是因果必然的道理,放生人应当知道。

 

【原文】



载在简编,昭乎耳目。



【译白】



远的记载在史册典籍上,近的耳闻目睹,清楚明白。



【原注】



如上所录,远则载在简编,有典有据。近则昭乎耳目,共见共闻。考古验今,定非虚谬。



【译白】



如上所收录的,远的记载在史册典籍上,有根有据。近的耳闻目睹,共见共闻。考古验今,定不虚假。










【原文】

普愿随所见物,发慈悲心,捐不坚财,行方便事。



【译白】


普愿大家面对各种众生,随时随地发慈悲心,舍弃钱财这个身外之物,努力做放生,行善及与人方便的事。


【原注】


此下普劝世人,发慈悲心,捐舍世财,方便救济。财不坚者,谓水得漂,火得焚,官得取,盗得劫,危脆无常,非坚物也。捐此作福,所谓以不坚财易坚财也。若无财者,只发慈悲心,亦是福德。或劝他人放生,或见人放生,赞叹随喜,增其善念,亦是福德。



【译白】


下面普劝世间人,发慈悲心,捐资舍财,方便救济。钱财并不坚固可靠,非常危险脆弱,不能持久不变,并非坚固之物。把它捐献出来修福,这就是所谓的用不坚固的钱财来换取坚固的功德之财。


如无钱财的,只要能发慈悲心,也是修福积德。或者劝他人放生,或见别人放生,随喜赞叹,增长他们行善心念,这也是修福积德。


【原文】

或恩周多命,则大积阴功;若惠及一虫,亦何非善事。



【译白】


或恩德遍及众多生命,则是大积阴功;哪怕只恩惠到一只虫子,也无不是一桩善事。


【原注】


有力者恩周多命,固阴功也;无力者惠及一虫,亦善事也。毋曰小善为无益而勿为也。世有不明此理者,必择身细数多之生,方肯买放。路遇大生,目视而过。此则惟贪自己之福,非悯众生之苦也。其福甚少,戒之戒之。



【译白】


有能力的恩德遍布众多生命,固然是阴功。无力者惠及一虫,也是善事。不要说行小善没好处而不去做。世上有不明道理的,一定要选择那些体积小数量多的生命,才肯买来放生。路上遇到大的生命,视同不见,擦身而过。这只是贪自己的福报,不是可怜众生的苦难。这种福是很少的,千万要戒除此类心态行为啊。



图片

《听法双鹿》



【原文】



苟日增而月累,自行广而福崇。



【译白】



假如日积月累,自然行善越多福德越多。



【原注】



善无大小,惟贵久长。日日增之,月月累之,善多则行广,行广则福崇矣!



【译白】



善没有大小之分,只是贵在长久行善。日日增加,月月积累,善事越多则做得越广,做得越广则积福越多了。


图片

群狮图  莫高窟第231窟 中唐



【原文】



慈满人寰,名通天府。



【译白】



慈悲满人间,名声通天府。



【原注】



慈功久积,遍满寰区;人情既孚,天心必眷。或谓穹苍渺邈,何得相通?不知天王以六斋之日,巡狩人间,有善必知,无恶不察。又人行十善则天胜,人行十恶则修罗胜,故天帝时时欲人为善。一人为善,飞天神王报达天京。经有明文,非臆说也。



【译白】



慈善功德,长久积聚,遍满环宇,人情既然已经信服,天心必定眷念保佑。或者有人会说天空浩渺,如何能相通。却不知道天王在六斋日会巡视人间,凡有善事必定知道,没有恶事能够瞒他。并且人人奉行十善则天胜利,人人奉行十恶则修罗胜利,所以天帝时时刻刻希望人行善。一人行善,飞天神王会报到天京。经上有明文记载,不是毫无根据来说的。



【原文】



荡空怨障,多祉萃于今生;培渍善根,余庆及于他世。



【译白】



怨仇障碍能被全部化解扫除,很多福祉都会集中到今生;培养自己乐善好施的根基,余福会延伸到后世。



【原注】



放而不杀,与物无怨。非惟安乐今生,以此善根,当来之世,长寿永福。乃至成佛,万类有情倾心归附。皆余庆也。



【译白】



放生而不杀生,与众生就不会有怨仇。不仅仅今生会平安快乐,凭这种善根,来生长寿多福。甚至成佛,德被天下,众望所归,福报会绵延不绝。



【原文】



倘更助称佛号,加讽经文。



【译白】



假如放生时再念佛诵经。



【原注】



遇生能放,虽是善功,但济色身,未资慧命。更当称扬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讽诵大乘诸品经典。然虽如是,但凡买生,火急须放,讽经不便,只以念佛相资。若隔宿买而来朝始放,或清晨买而午后犹存,必待陈设道场,会集男女,迁延时久,半致死亡。如是放生,虚文而已。



【译白】



放生虽然是慈善的功德,若只救了它们的肉体,却没有惠及它们的慧命。还应当为它们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读诵大乘佛经中与之相关的各章节。虽然如此,但是凡赎买过来动物,还必须火速放生,诵经来不及,就只念佛来帮助它们。如果昨晚买来今晨才开始放生,或者清晨买来午后还不放,一定要等到布置好道场,等参与放生的人都到齐举行仪轨,耽误时间太久,导致死亡过半。像这样的放生,只是在搞形式。



【原文】

为其回向西方,令彼永离恶道。



【译白】


为它们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永远脱离恶道,不再轮回。


【原注】


念佛功德,愿诸生命尽此报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华化生,入不退地,永离恶道,长息苦轮。恶道者,六道之中,三道为恶,地狱,饿鬼,畜生是也。



【译白】


念佛的功德,愿这些生命这一生结束后,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从莲中出生,永不退转,永远远离恶道,永远断却这痛苦的轮回。恶道是说,六道中有三道是恶的,即地狱,饿鬼,畜生。




图片

双孔雀 莫高窟第332窟 初唐



【原文】



则存心愈大,植德弥深。



【译白】



所存的心量越大,种下的功德越深。



【原注】



见苦放生,所存者善心也,今则是大菩提心矣,故云愈大;放生得福,所植者世间之德也,今则是出世之德矣,故云弥深。



【译白】



看见众生受苦而赎买过来放生,这样的存心就是善心,现在愿它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是更圆满的菩提心了,所以说心量更大。放生得福,所种下的是世间上有限的福德,现在是永远脱离轮回的福德,所以说很深。


图片

《九色鹿救溺水者》  莫高窟第257窟    北魏  



【原文】



道业资之速成,莲台生其胜品矣。



【译白】



这有助于道业速成,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莲台品位也因此增高。



【原注】



心大德深,其事何验?盖利他者,菩萨之行也。以此行门,助修道业,譬如船得顺风,必能速到涅槃彼岸矣。净业三福,慈心不杀,实居其一。今能不杀,又放其生。既能放生,又以法济令生净土。如是用心,报满之时,九品莲台高步无疑矣。普劝世人,幸勿以我德薄人微,而不信其语也。



【译白】



为什么说心大就德深。利益他人,这是菩萨的行为。用这种利他的行为,来助修道业,就好像行船遇到顺风,必能迅速到达涅槃的彼岸。净业三福中,慈心不杀这一条,排在第一位。现在能不杀生,又放生。既能放生,又用佛法帮助它们往生西方净土。像这样用心不止,这一生即将结束时,毫无疑问决定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九品莲台中。广劝世间人,千万不要以我德薄人微,而不信我所说的这些话。



放生祝愿

放生已,对佛像前,至心礼拜,白言:“弟子某甲,一心归命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遵先佛明诲,今行放生,已得若干。以此功德,愿我罪业消除,怨愆解释。所修善根,日益增长。命终之际,身心安隐,正念分明,蒙佛接引,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莲华之中。华开见佛,得无生忍,具足佛慧,以大神力,凡我所放一切生命,以及十方无尽有情,尽得度脱,成无上道。愿佛慈悲,哀怜摄受。”发愿已,念佛或百声、千声、万声,随意多少。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极乐 |《为佛》—— 悟公上人开示汇集(有声读物)
· 家家都有“监控器”,人人都是“大数据”——恭迎监斋菩萨圣诞!迎小年 祭灶神
· 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
· 今日小年,恭迎监斋菩萨圣诞 | 怎么才能让灶神言好事、降吉祥?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七)| 被放生后,它们竟来报恩
· 这个时刻,佛陀就在
· 这个选择权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六)| 救蚂蚁、放水族的乐报
· 三宝银行 |《为佛》—— 悟公上人开示汇集(有声读物)
· 很多人不知道这是无上宝藏,难得易失
· 这是直抵彼岸的解脱门
· 这些规矩,是佛门的“传家宝”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五)| 看古人,怎么爱护生命
· 得福 |《为佛》—— 悟公上人开示汇集(有声读物)
· 抓住这一念,让尘埃落定
· 滋补 |《为佛》 悟公上人开示汇集(有声读物)
· 不是佛不灵,是我们心不诚
· 修行的生命是有方向的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四)| 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
· 这个场合,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