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内容提要:
第五卷记述了玄奘大师在那烂陀寺欲归祖国,因应东印度鸠摩罗王请赴迦摩缕波国,又应戒日王请赴羯朱嗢祇罗国,赴曲女城大会弘宣大乘,赴钵罗耶迦国无遮大施会,从此辞戒日王东还,经中、北印度憍赏弥等国,度雪山,出葱岭经乌锻等国到达于阗。在于阗向朝廷表奏还国,乃至到达漕上的情形。
第五卷
56 聚曲女城
译文:
第二天一早,鸠摩罗王亲自陪同玄奘大师渡河,到戒日王宫时,戒日王已和门师、大臣等二十多个人站在宫外等候,见到大师马上迎请进宫就座,陈设各种精美的食物,奏乐散花供养。
戒日王问:“弟子曾听说法师著有《制恶见论》,现在在哪里呢?”玄奘大师回答道:“就在这里。”戒日王取来观看。
看完后,戒日王很高兴地对在座的小乘法师们说道:“弟子听说太阳一出,萤火虫和灯烛就失去光亮;天雷响起,就听不见锣鼓鏧(lóng)斧的声音。如今各位所信奉的宗派,一一被法师破斥,请问你们中有哪一位能够出来为自己的教义提出意见挽救呢?”在座的小乘法师没有一个敢提出反驳的。
戒日王又说:“你们的上座长老提婆犀那论师,平时自称解冠群英,学通众家,最早提出不同的见解来毁谤大乘。怎么今天一听说有远客大德要来,马上就去吠舍厘朝礼圣迹,这不是找借口逃避吗?因此可知你们没那份能耐。”
戒日王有个妹妹,聪慧异常,精通正量部教义,她坐在戒日王的后面,听了玄奘大师开示大乘教法,才了解大乘甚深微妙,小乘偏执局浅,于是欢喜赞叹不已。
戒日王称赞之余,又与玄奘大师商讨:“法师的论著实在是真知灼见,弟子与在座法师都很佩服。但恐怕其他各国的小乘外道仍然墨守愚迷的教义,所以我想在曲女城举办一次大的辩论法会,通令全印度的沙门、婆罗门和外道等,都前来聆听大乘的微妙义理,以断绝毁谤大乘的邪念,显扬法师的崇高盛德,摧伏他们的贡高我慢。”
玄奘大师也觉得这是一次弘扬大乘教法、利益众生的大好因缘,就接受了戒日王的建议。
于是戒日王当日就发出通告,令各国国王、论师学人等,于某日齐聚曲女城聆听大唐国法师的至理高论。
法师从初冬和戒日王一起逆河而行,至腊月才到达曲女城会场。五印度中来了十八国的国王,精通大小乘的高僧有三千多名,婆罗门及尼乾等外道两千多人,还有那烂陀寺一千多名僧众也赶来集会。
这些来自印度各地的博学善辩之士,为了听这场精彩的辩论,纷纷赶来会场,一时之间,场内场外人山人海。还有他们的侍从,有的驭象,有的驾车,有的举幢,有的擎幡,各自围绕,庄严巍峨,宛若云兴雾涌,充塞方圆几十里的地方。即使六齐的举袂成帷,三吴的挥汗为雨,也不足以形容这种盛况啊。
戒日王预先敕令会场营建两座草殿,准备安置佛像和与会徒众,等到大家到达后都已建成。草殿高大宽广,每座能坐下一千多人。国王行宫就在会场西面五里的地方,当天在宫中铸成金像一尊,装饰了一头大象,在象背上架起宝帐,把佛像安放在帐中。
戒日王作帝释天王装扮,手持白拂侍立右侧;鸠摩罗王作梵天王装扮,手执宝盖侍立左侧,两人都是头戴天冠,身着华量,颈挂璎珞,腰佩宝玉。又用两只大象装载宝花,满载宝花一路上追随佛像后,一边行进一边散花。请玄奘大师及门师等都乘坐大象,排列在国王后面。另外又用三百头大象,载送各国国王、大臣、大德等,排列在道路两侧,一边称赞一边前行。
从清晨进行准备,队列从行宫走向会场,到达院门都下了象乘,捧着佛像进入殿内,安置在宝座上。戒日王、鸠摩罗王与法师等依次供养礼拜。戒日王首先请十八国国王入座,再请各国高僧一千多人入座,次请有名的婆罗门、外道行者五百多人入座,最后才请各国大臣二百多人入座,其余的僧俗人等,则安置在院门外面。等内外都入座后,戒日王派人在院内院外都准备了饭食。
吃罢饭,供养佛像金盘一个、金碗七只、金澡罐一个、金锡杖一根、金钱三千、上等氎(dié)衣三千件。然后依次供养玄奘大师及诸大德等。
布施完毕,随后再设狮子宝座,请玄奘大师升座担任论主。玄奘大师升座后先阐扬大乘宗旨,说明作《制恶见论》的本意,再让那烂陀寺沙门明贤法师向大众宣读,另外让人抄写一本《制恶见论》悬放在会场门外让大家观看,遍告大众:“倘若其中有一个字没有道理能被人驳倒,玄奘愿斩首谢罪。”这样到了晚上,还没有人敢和法师辩论。戒日王很是欢喜,休会回到行宫,诸位国王和诸位僧人也都回到了各自的住所,玄奘大师与鸠摩罗王也返回行宫。
第二天早上大家又前来会场,依旧迎接佛像,送往导引,各安其位,举行集会。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译者 赵晓莺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