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内容提要:
第五卷记述了玄奘大师在那烂陀寺欲归祖国,因应东印度鸠摩罗王请赴迦摩缕波国,又应戒日王请赴羯朱嗢祇罗国,赴曲女城大会弘宣大乘,赴钵罗耶迦国无遮大施会,从此辞戒日王东还,经中、北印度憍赏弥等国,度雪山,出葱岭经乌锻等国到达于阗。在于阗向朝廷表奏还国,乃至到达漕上的情形。
第五卷
57 佛牙舍利
译文:
一连五天,只有玄奘大师宣讲大乘妙旨,破斥群邪外道,没有人能出面反驳。这时外道之中,有人因为被批判推翻,又没有义理可和玄奘大师论辩而怀恨在心,打算谋害大师。
戒日王听到这个风声,马上宣告会众:“邪党扰乱真义已经很久了,而且隐埋正法,误导惑乱众生。若没有出众的圣贤,如何鉴别真伪?如今玄奘法师,神宇冲旷,学识渊深,为伏群邪,来游我国;显扬大法,化导愚迷。妖妄之徒,不知惭悔,意欲图谋不轨,生起害人之心。如果这都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众人中凡企图伤害法师的,斩首示众;毁骂法师的,割掉他的舌头,但为自宗依理申辩的不受此局限。”
从此以后,有不良企图的人也不敢妄动了,过了十八天,仍然没有人出言反驳。
法会最后一天,玄奘大师再次称扬大乘,赞叹佛的功德,使很多人弃邪道入正道,弃小乘皈依大乘。
戒日王见无人敢辩难玄奘大师,对大师越发敬重崇拜,又供养金钱一万、银钱三万、上等氎衣一百件。其他十八国国王见状,也纷纷供养各种珍奇宝物,但是玄奘大师一一婉谢不受。
戒日王命令侍臣装饰一只大象,并在象背上张起幢盖,请玄奘大师乘坐其上,由大臣及侍卫陪同巡行全城,在大众中巡行告唱,以表示法师所立之义无人驳倒。因为按照印度的习俗,凡是论战获胜者,都要举行这种巡行仪式。玄奘大师再三谦让婉辞巡行,但戒日王却说道:“这是天竺古来传统的礼法,不好违逆。”既是如此,玄奘大师也就随顺因缘不再坚持。
于是戒日王就手捧玄奘大师的袈裟,一路向大众大声唱道:“大唐国高僧玄奘法师,已经安立大乘教义,驳破各种异见。十八天的长期论战中,没有人敢与辩论,因此我特地向大家宣布玄奘法师论战胜利。”
于是万众欢腾,争着送玄奘大师尊号。大乘教的信众称呼玄奘大师为“摩诃耶那提婆”, 意思是“大乘天”;小乘教的僧徒称呼他为“木叉提婆”, 意思是“解脱天”。他们都向大师烧香散花,礼敬后离去。从此玄奘大师的德音美名更加远扬了。
戒日王行宫西边有一座佛寺,由戒日王供养,寺里有佛牙舍利,长约一寸半,黄白色,常常放光明,关于佛牙的来历,也有一段特殊的因缘。
以前迦湿弥罗国在迦腻色迦王死后,有讫利多种称王,他一反迦腻色迦王对佛法的尊崇,斥逐僧徒,毁坏佛法。有一位比丘,因此而远避到印度。
后来睹货罗国雪山下王听到这件事,忿恨讫利多种毁佛逐僧的行为,于是召集国中勇士三千人,伪装为商旅,带了很多的金银宝贝,假装说要献奉给讫利多种王。讫利多王一向贪婪,听说后十分高兴,赶紧派遣使者来迎接。
雪山下王在商旅中又精选五百名勇谋兼备的士兵,各自袖藏利器,带着重宝,向讫利多王王宫进发。到了宫中,只见雪山下王天生雄猛,威武如神,径直来到讫利多王座前,摘下帽子大声呵斥,讫利多王惊恐地跌倒在地。雪山下王按住他的头一刀砍下,讫利多王顿时人头落地,身首异处。
接着雪山下王对他的大臣们说道:“我是睹货罗国雪山下王,见到你们竟敢毁坏佛法,特来惩罚,但是过错在讫利多王一人,与你们无关。只有为首蛊惑讫利多王作恶的人,驱逐到他国,其余的人概不追究。”灭掉讫利多王后,雪山下王下令修造寺院,重新召集僧徒,供养布施后回国。
之前远游印度的那位比丘听说国内平定,就杖锡返回,在中途遇到一群大象,叫吼着向他跑来。他来不及逃跑,急忙爬上路边的大树躲避。象群见他爬到树上,就用鼻子吸水灌树,用牙挖掘,不一会儿树就倒了。大象用鼻子将比丘卷到背上,往森林里跑去。
来到一头病象的身旁,大象牵引比丘的手抚摸病象的疮口,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片竹刺插在肉里,比丘就帮它拔出来,挤出脓血,并撕下衣服为它包扎伤口,这头象才解除了痛苦,渐渐好起来。其他象见他医好同伴,很是欢喜。第二天,群象纷纷以野果山花供养他。
有一头大象把一个金盒送给病象,病象拿到后又把它交给了比丘,比丘接受后,群象将比丘送回原处,跪拜后离开了。比丘打开金盒一看,竟是一颗佛牙,就带回国建寺供养。
戒日王听说迦湿弥罗国有佛牙,便前往请求观瞻礼拜。那里的僧人舍不得拿出,于是就把舍利藏起来。但是迦湿弥罗王害怕戒日王的声威,不敢违抗,到处寻找,好不容易找到后,将佛牙呈上。戒日王见到后深生敬重,竟仗恃国势强盛,就夺回供养,就是现在寺中供奉的这枚佛牙。
曲女城大会结束之后,戒日王将会期中所铸造的金佛像、衣物和金银钱等统统布施给这所佛寺,让僧人们好好守护。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译者 赵晓莺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