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八
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祈愿众生都能悟道解脱
唯有出世行大智,
乃能厌离此五欲。
众生多有烦恼患,
佛陀为作大医王。
The eighth day of the second lunar month
Marks the day the World Honored One, Shakyamuni Buddha, renounced the worldly life.
May all beings awaken and attain liberation.
Only by transcending the world and practicing great wisdom
Can one leave behind the five desires.
Sentient beings suffer from countless afflictions,
And the Buddha serves as the great King of Healing.
释迦牟尼佛,佛教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出家前,在宫廷享受锦衣玉食,过着不知人间疾苦的生活,但在一次出门游行中,却发现和宫中不同的世间百态。
祂看到人们因衰老而形容枯槁步履蹒跚;因患病而备受折磨奄奄一息;因亲人死亡而阴阳两隔悲痛欲绝;他看到有情为生存互相残杀弱肉强食。
太子从现实的人生中目睹了生命的真相,感受到生命面对死亡时如此的脆弱和无力,这一切,让生性仁慈的王子哀痛不已,并深切体会到荣华富贵的短暂和虚幻。
正当悉达多太子对人生感到迷茫,不知何去何从时,遇到了一位出家沙门,从他的身上太子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所在,看到了熄灭痛苦,超越生死的希望——那就是修行。
在这样的心路历程下,悉达多太子选择了出家。于是在深夜,别离了睡梦中恩爱的妻子,别离了父母,不忍说再见,却饱含对生命解脱,对生命缘起真理探寻的决绝,离开了迦毗罗卫国。
太子从头上把宝冠拿下来交给侍者,声泪俱下:「请你呈奉给我的父王,并且代我转达给他:
人生数载,总有别离,为了要救拔一切苦恼的众生,我要亲身感受诸般痛苦,摒弃人生的欢愉。
我不是为求生天的快乐,我也不敢忘怀父王的大恩,我是为了断除忧悲苦恼而出家,希望父王千万不要因与我别离而悲伤!
无常没有定期,死亡在我们出生的一刹那,就已跟随而来。所以趁这短暂而强壮的时候,我决定来探求真理,出家修行。」
这是悉达多对以往生活的彻底告别,他放弃了王位,放弃了家庭,放弃了世人梦寐希求的一切奢华享受,将随身衣物让车夫带回,剃除须发,托钵游行,开始一无所有的修道生涯!
太子遍访名师,六年苦修,经历了种种难以想象的痛苦,结果心身衰竭却未能找到解脱生命的方法,于是太子放弃苦行寻找新的修行方法。最后在伽耶村毕钵罗树下,入诸禅定四十九日后,破晓时分,豁然大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终证无上菩提。
《妙法莲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
祂不愿意在轮回世界扮演一个无常的、短暂的角色,也不愿意看到世间的疾苦——物质上的艰辛、身体肌肤的疲劳、精神世界的逼迫,乃至生命无法得以自由……每个人都被多层面的苦束缚着、鞭打着。想要寻求方法解决这个苦,为这个密闭世界找到一个解脱门径,一个安全出口,这是祂出家的动力。所以悉达多的出家不是懦弱回避,相反,祂是勇士。
我们现在纪念佛陀也是为了度化我们自己。我们的纪念对于佛陀来说毫无意义,而是对我们自己有意义,是通过这种形式来启迪我们思索人生的意义。
佛陀贵为王子,在祂人生最美丽的阶段,在世间最美好的时节,祂不受世间种种的诱惑、羁绊,超越而出,选择了最伟大的出离,用祂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去追求解脱,去引领众生寻找答案,这才是无悔的青春啊!
我们作为佛弟子,应追随佛陀之意,践行佛陀之路,把全部的生命力、身口意都倾注到有意义的、圣洁的、无漏的事业当中去,去铸就自己的出离之路,成就自己的解脱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