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 Ming Tian Xin
二月廿五,
一代高僧太虚大师圆寂日。
太虚大师,俗名吕沛林,法名唯心,法字太虚,别号昧庵。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圆寂于上海玉佛禅寺。
▲上海玉佛禅寺
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界的泰斗,新佛教运动的巨擎,民国以来佛教革新运动的倡导者,近代伟大的佛教教育家、思想家,学理深厚、著作等身,既为唯识学大家,同时又对佛教各宗融摄贯通,矢志于“八宗齐弘”,以倡导“人间佛教”而著称,后世尊称他为“太虚大师”。
值此大师圆寂纪念日,让我们一起缅怀大师的愿行事业,感受大师留下的思想宝藏。
童真入道 智冠同伦
大师十六岁时,入苏州小九华寺披剃为僧,礼士达上人为师,法名唯心。
是年九、十月间,大师随士达上人往镇海拜见师祖奘年和尚,得取法号太虚。十一月间,随奘年和尚往宁波天童寺,从名僧寄禅(法名敬安,别号八指头陀)受具足戒。次月,寄禅法师介绍他去永丰寺从歧昌禅师学经。
此后两年大师从歧昌禅师学经阅典,身心常沐浴于轻清安悦中。和周围的学僧相比,他思维敏锐,记忆力和悟解力出众,常被老法师们赞为法器。
具无碍智 融旧合新
基于对于佛教根本精神的认识,太虚大师指出,近代佛教建设应当朝着“人间佛教”的方向发展。
他主张以五戒十善作为在家信众的根本,培养善美的人伦道德,改善社会风尚。
同时,大师整顿僧伽制度,主持兴办多所僧伽佛学院,培养僧伽人才。这些佛学院,为近代中国培养出大批优秀佛教弘法人才,其流泽惠及于今。
▲民国初年,推动佛教改革的太虚大师
▲太虚大师于其创办之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开学照
▲太虚大师创办武昌佛学院
▲1932年,太虚大师在重庆缙云山发起创建汉藏教理院
(图为太虚大师在汉藏教理院前排左三为太虚大师)
▲世界佛学苑图书馆全体馆员
太虚大师根据佛教戒律规定,建立了“结缘三皈”、“正信三皈”、“五戒信众”、“出家菩萨”等菩萨学处,对初入佛门尚未建立正信的普通人、在家修行者、出家修行者群体作了仔细的设定,引导大家最终实现菩萨行所要求的境界。
从具体表现来说,出家可作文化、教育、慈善、布教等事业,在家成为有组织的结缘三皈、正信三皈及至五戒居士、在家菩萨,农、工、商、学、军、政各部门,都是应该做的工作,领导社会做利益人群的事业,六度、四摄的精神就在个人行为和为人类服务中表现出来。
真正的大乘佛教应实行到民间去,使佛教成为国家民族、世界人类需要的精神养料,佛教就可以复兴。
太虚大师提倡“人间佛教”的根本宗旨是在于:以大乘佛教“舍己利人”、“饶益有情”的精神去改进社会和人类,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
他常说:“末法佛教之主潮,必在密切人间生活,而导善信男女向上增上。”
因此,他提出了“即人成佛”、“人圆佛即成”等口号,以鼓励僧众和信众从现实人生出发,由自身当下做起。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太虚大师
爱国爱教 红色丰碑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太虚法师振臂高呼,号召十方僧俗大众保家卫国。“七七”事变后,太虚法师发表通电《告全日本佛教徒众》,希冀日本佛教徒以佛教“和平止杀”的精神,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同时以中国佛学会理事长名义,电告全国佛教徒,播讲《佛教与护国》的论述。他指出,佛教徒虽说反对杀生,“但当侵略者破坏国家伤害人民时,则任何人皆负有抵抗之义务,为正义而引起战争惨杀,虽甚遗憾,然实不得已之事。”
大师动员组织“佛教青年护国团”,积极参加救护、宣传及地下斗争工作,并响应“航空救国”和“伤兵之友”等抗日爱国活动,募资捐款支援前线。
▲冯玉祥为太虚大师题词
1939年9月,太虚大师组织佛教访问团,赴缅甸、锡兰、印度、暹罗各国,宣传中国抗战主张,揭露日本侵略野心,争取国际支持,得到广泛响应。
为提高佛教徒抗日救亡意识,太虚大师还著文论多部,四方演讲,包括《降魔救世与抗战建国》《佛教的护国与护世》《成佛救世与革命救国》等等。振聋发聩的发声,激发了众多佛教徒的爱国情怀,鼓舞了无数战火中的人们奋起抗战。
民国三十六年(1947)3月17日,太虚大师于上海玉佛寺圆寂,荼毗后心脏不坏,五彩舍利子300余颗。
圆瑛法师曾评价太虚大师说:
佛法有幸,杰出斯人!
于末法世,乘大愿轮;
童真入道,脱俗超尘;
学通三藏,智冠同伦;
具无碍辩,融旧合新;
降魔制外,裁妄续真;
遨游欧美,广度迷津;
遄归本国,
唯愿扬我佛教之真精神!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