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地行持,悄悄地突破

2022-06-01 00:00: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有位法师讲过这么一个经历。


有一个人到他这里来出家,但提出条件说要跟他生活在一起,看着他从早到晚怎么修的。然后这个人自我介绍自己怎么修怎么修,法师说你比我厉害嘛,我没有你修得好,你不要跟我住一块,别耽误了你出家,最后你连信心都没有了。最后那个居士庙里住了一段时间,有一天爬围墙翻到法师房间去了……


你看这个人,他有善根吗?好像有善根;你说他有道心吗?好像很精进,有道心。但这种人钻牛角尖,他不知道佛法在世间有多么艰难,他不知道一个僧人住持三宝有多么困难。他自己想当然,好像读了武侠小说似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所以我也在想,我在师父老人家身边,师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显现,他以什么样子的境界在摄受众生呢?我一直在参这个问题。


中国文化里有一句话,叫“好事不如无”。这里面包括了两层意思:对于大道来说,如果你能安住在清净大道里,这是最善法,哪怕以好心、好事为借口,也不要去打扰这个大道的状态。还有一种就是,虽然是好事,但也要默默地去做,你不能很张扬。


就像好多默默无闻在做慈善的人,做了一二十年,现在还在做着,但有些高调的人就做不动了。你知道人言可畏啊,你哪怕在做好事,很高调的时候,舆论压力也会很大的。大多修行人都是穿灰色的,虽然佛陀告诉我们出家人要穿坏色衣,那坏色里有很多种啊,为什么穿这个灰色呢?因为灰色是永远低调的颜色。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早期看那些佛国影像,每一个出家人都不说话,静静的,后来知道那叫六根都摄、内在寂静。连佛陀都叫“能仁寂默”,这是一种内在的状态,外在你看不出什么的,但内心里面有慈悲的胸怀。


大多数的修行人都是没有多余的话的,就静静地,心安于道,享受着法喜禅悦,然后这个身体从肉体到精神世界、到业力的世界都在默默地发生蜕变,生命境界开始突破、突破。


世间有句话说,“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喧喧嚣嚣,表面看好像特别热闹,实际上败絮其中,像泡沫一样。所以我们要把内心的那种玄虚、神经质慢慢地过滤掉,脚踏实地做人。不管学什么法,都要把虚荣心拿掉,真正地当成佛陀的甘露,好好地去饮、去滋养我们的身心,把生命里面的业障、杂质,慢慢地驱除、过滤。


当我们成为修行人了,能够回归了,生命会越来越充实,含金量越来越高,越来越从这个业报的堡垒里面突破出来,然后再进入更深的生命状态——佛性开始解放,继而无内无外、无大无小地周遍。


——三参法师     


图片
图片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连载)

图片

我在五台山,等待觉醒归来

图片

【清凉福城】戒为无上菩提本

图片

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图片

当你改变,世界也会因此而改变

图片

好好精进,珍惜这稀有难得的时机

图片

把清澈的水观想供佛,都是很大福报

图片

到底哪一种忏悔方法好呢?

图片

用虔诚的心,见内在的文殊菩萨

图片

越是大智慧的人,他表现的就越微细

图片

每天一万声地藏圣号,念到49天,会出现什么境界?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性与修
· 回头,就是家
· 【茶香慧日寺】找回修行的自信
· 为什么要戒烟?好处不是一星半点 | 世界无烟日
· 世界无烟日〡今天,不劝你戒烟,请你看大片
· 高贵的品格,自然能利乐有情
· 竹窗下,莲池大师写了啥?| 第五篇:用镜比喻心,也是不得已
· 如何利用梦来修行?
· 怖畏生死
· 吹着圣地的风,净化身心
· 【人天善法】您是在拜佛,还是在拜“是非”
· 绍云长老:关于用功实修理路的珍贵开示(一)
· 如何叩开福德之门?
· 这个生命的游戏, 你可曾体验到欢乐和自在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6)
· 修行的漏洞,可以提前规避
· 五毒月来了!如何平安度过不“中毒”?
· 【音频版】五台山之旅|罗睺寺
· 学戒,当心这个最容易犯的过失
· 佛源长老:心印 ,无法传授 只有自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