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与修

2022-05-31 21:30:00 发布: 人气:1


图片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灵峰宗论·示元白》

蕅益大师  著


第十三集






“二者奋刚勇,降伏爱见魔”。“爱见魔”,就是爱自己、爱他人。如果不能降伏自己,不能把爱自己的见去掉,荷尔蒙就会制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如果没有男身的见、女身的见,气血就会干净,会归入骨髓,然后归入智慧脉。否则的话,骨髓补到脑,脑垂体分泌激素,荷尔蒙就会很旺。对自己的身没有清净的观,这就是“爱见魔”。


五欲——财、色、名、食、睡。在家人的戒,不杀生排在第一位;出家人的戒,降伏身根、遮止爱染,戒色要排在第一位。所以宣化上人说,这个能够降伏了,就能出生死。


“爱见魔”,即是见、思惑。能降伏爱见魔,就能降伏五欲,八风就不能动。有因就有果,你能够清清净净的,生命的无漏就会增上。


“三者开正见,远离诸邪曲,根选择圆通,现生成正觉。”这里的“根选择圆通”出自《楞严经》,以耳根而证圆通,这是佛陀为阿难及末法众生所讲的法,由观世音菩萨说,由文殊菩萨来抉择。不仅蕅益大师修这个,我们每一个人从二十五圆通里,最后都汇归到最方便的耳根圆通。


“此三或自具,或复藉余缘。唯有明师友,名为真实救。”“明师友”,这个光明的“明”和有名的“名”,读音一样,意思不同。自古到今都强调要追随明师,明师未必有名,有名未必明师。我们虽然还没有开真实见,但是要仰仗有真实见的人来帮助我们,扶着我们从会爬、会走、会跑,最后能够自在翱翔。









01

锻炼纯刚骨



图片


“策发生死心,锻炼纯刚骨。”一个修行人的目标明确了之后,要勇猛精进,对内在的五欲要毫不留情地把它像钢刀刮骨一样刮掉;对外在的八风要有极其敏锐的识别力,当下就可以知道,不为八风所动。


我那个时候想着要出家,梦里都哭醒过来:我要出家了,我的爸爸妈妈谁管?我家里还有五个哥哥,他们还可以照顾爸爸妈妈,所以不是生活上没人管,是他们的法身慧命谁来带?做梦都担心爸爸妈妈,梦到有声音告诉我:“你爸爸生天了!”就是生天了,我也要去看看才放心。醒来之后就想,我修行,我爸爸至少可以生天。所以我才能放心出家。但是出了家之后,没有回过家过一次年,我想如果在他们心里能够形成一个出家人的概念,他们会更加靠近佛法。


我也想给他们奉甘旨孝养,但这是世间人的孝心,我怕这世间人的孝心让他们贪着轮回,本来一辈子受苦倒蛮好的,对轮回没有什么贪恋心,去极乐世界的心会强烈一点,所以他们也没怎么享受过人间的福报。我的妈妈、哥哥来寺院了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我只是启发他们要一起念佛,对轮回不要贪着。


所以对于黄蘗禅师的举动我是理解的,他把所有的苦都变成自己修行的动力,必须成道,没有第二个选择:成道之后,我要用我的道力来度我的众生,度我的父母亲。


为什么虚云老和尚连头发都没时间剪?别人想不通的:“剃个头发的时间都没有吗?”修行人越修到后来,心越细腻,那种情感越深沉。他生下来是个肉球,妈妈是被吓死的,所以他三步一拜,以拜佛的功德回向妈妈,他必须要看着他妈妈超生了,心里才会安。我们作为修行人,是能够理解这些的。








02

开示真实乘



图片
图片
图片




“开示真实乘,令行称性修。”如果开智慧了,明白了真实乘、一实相印,这个见就是修,离这个见之外没有修,安住这个见本身就是修,所以叫“称性修”。修和性是不相离的,此见之时,此即是修;修此之时,具足如此见。所以禅宗说“重见地不重行履”,修行上有什么奇异、有什么神通都不算什么,就看你有没有真实见。有真实见的人随便怎么变化,也都属于八风不动心的范畴。


在真实乘里,安住于这个见、这个修,是很平常的。他也渴望着众生慢慢具足这个见地,不会令众生看到他的神通而生起好乐之心、迷乱心。


为什么佛教跟其他的不一样?因为佛教有真实见了之后,不是为了这些东西,神通是不能了生死的,这些现象是不会了生死的,怕让大家走弯路。


“修性不相离,斯名正觉印。”大乘印,一实相印,真如、法界、阿弥陀佛,都是这个名字。


“迷性言修习,修堕有为功。”如果没有见地,光是在装模作样,那只不过是有为、有漏,是不了义的。


所以“废修谈法性,自然外道同。”如果只有见,但还不知道依着见去修,这所谓的见只是分别意识,只是知识,还只是落在名相的范畴里,这也是自然外道,因为你的见和修没有合一的时候,见也不是真实的。


“是故佛与祖,垂训咸双显。”什么人能作祖师?祖师就是具足见和修不二的人,这样子的祖师实际上跟过去的佛是同体的。所以我师父讲“佛和祖是同鼻孔出气”,就是这个意思。








03

勇猛不退心



图片


“虽或性夺修,而非不修习。”虽然强调见地很重要,但并不是说强调见地了,就不修行了。


“虽或不言性,而性在修中。”安住在这样的见地而修的时候,实际上佛性、见地都在其中。


“性非修不显,修非性不立。”有善知识教你,引导你往这个方面去的时候,性就会因为你依教奉行而慢慢地显发出来。所以祖师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人,是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能够帮助我们、扶持我们修行的人,然后令我们开智慧。


“性非修不显”,在修的过程中就会证悟到这样的智慧,所以不离善知识,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虽然你在修行戒、定、慧当中,但是都要在善知识的加持、引领下,还要认证,最后一关叫“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都要仰仗善知识的力量的。


“修非性不立”,就是最真实的见现出来之后的修。所以禅宗说“见道方修道,不见云何修?”设立一个禅堂,让大家在里面参,这都是祖师度众生的方便,一个人真开悟了,他需要坐在禅堂里吗?处处是禅堂。这就叫“触目菩提,满目青山”,处处是道。


如果修没有跟自己的见合在一起的话,那不叫真修,那都是方便安立的;只有跟见合在一起的修,既可以说修,也可以说无修,这个才真正叫无为道。这时候修什么?过去祖师有这样说,“你在干嘛呢?”“我在想东西呢。”“想什么?”“想那个不可想的东西。”


“但以生死心,勇猛不退心”,大家都在因中,但以出生死的心、勇猛不退转的求道心,为了果地的广大弘远的成佛的目标,而亲近善知识修习正法,“亲师习正法”








04

亲师习正法



图片
图片

FORIQINGLIANG


如果我们内在有了这三种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愿成佛道,外在有了善知识的缘,那就“必能亲悟入,知我言不诬”。善知识拎了满满一桶水,你虽然只听过水的名字,却不知道水是什么,但是只要你求,善知识就会让你知道水的性、水的相、水的味,会让你亲自尝到喝饱水的快乐感觉。


如果你不愿意喝水、也不愿意求,自己懵懵懂懂的,那也没办法。就像我们现在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具足了这个心,在慧日寺就是很殊胜的,还能在这里用功办道。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在这里的时光。


大家在这里成长过几年,以后会思念这边,这边会成为你的精神家园,你走到哪儿都会想念这片地方的。哪怕你回来看看,会发现曾经那一个时空已经不存在了,那个时空在哪儿?那个时空已经供养给诸佛了,也在每个人的心里。我们祈求正法久住,我们的心里就要有正法,我们要跟佛陀的正法合一。


“但以生死心”,但以要出六道、了生死的心,对这个目标不退转,为了了生脱死而修行;“广大弘远心”,为了圆满佛道,以广度一切众生的广大深远的心,亲近善知识而修习正法,“必能亲悟入,知我言不诬”。


希望最后这六句话,能成为我们这一生中美好的祝愿。“但以生死心,勇猛不退心,广大弘远心,亲师习正法,必能亲悟入,知我言不诬。”这时候,就会知道我不是婆婆妈妈地啰嗦,实际上是真实语。


蕅益大师的这一篇文章,是以大乘一实相印所摄,从大悲心中流出,给了我们一个很简洁、明确的方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


听经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阿弥陀佛。





向上滑动阅览


蕅益大师四十八愿



第一愿。我本发心。上报慈父钟之凤生恩。愿三宝力。令我无始慈父。咸生净土。速证菩提。令闻我名者。亦报父恩。

第二愿。我本发心。上报悲母金大莲养育恩。愿三宝力。令我无始悲母。咸生净土。速证菩提。令闻我名者。亦报母恩。

第三愿。度法界众生成佛竟。方取泥洹。

第四愿。我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令闻我名者。永断淫根。

第五愿。我杀害业习。灭尽无余。令闻我名者。遍生慈力。

第六愿。我痴暗谤三宝业。灭尽无余。令闻我名者。正信三宝。

第七愿。我诸不善业。悉得清净。令闻我名者。安住梵行。

第八愿。我决生极乐世界。速证无上菩提。分身尘剎。尽未来际。度生无厌。

第九愿。我生生不忘本愿。于五浊世。善化众生。

第十愿。我处处宏通正法。无诸魔障。

十一愿。得无量智慧。达一切佛法。

十二愿。得无量辩才。开迷降外。一切无畏。如狮子吼。

十三愿。得无量神通。遍十方国。承事如来。及善知识。一切海会。无不得与。

十四愿。我能出种种妙音。尽未来际。赞叹三宝。令众生知所归依。

十五愿。随意出生种种妙供。供养三宝。为众生作大福田。

十六愿。随喜一切众生所有功德。令成无上菩提。

十七愿。十方如来成正觉时。我先劝请。转大法轮。开示众生。无上觉路。

十八愿。十方如来般涅槃时。我悉劝请。莫入涅槃。常住世闲。饶益含识。

十九愿。一切海会。推我为大法王子。佛赞我功德。智慧。慈悲。愿力。如观世音。地藏王。等无有异。

二十愿。以大悲光。照诸地狱。触我光者。应时变诸苦事。悉成妙乐。

二十一愿。以大悲光照诸饿鬼。触我光者。应时舍身。得净土生。

二十二愿。以大悲光。照诸畜生。蒙我光者。离诸怖畏。舍身之后。得净土生。

二十三愿。以大悲光。照诸鬼神。蒙我光者。悉舍瞋心。开悟佛道。舍诸丑陋。得清净身。

二十四愿。以大悲光。照诸苦恼众生。蒙我光者。疾病消除。六根具足。厄难恐怖。悉皆解脱。无病延年。发菩提意。若临命终。卽生净土。

二十五愿。以大悲光。照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及诸魔外。令其身心。舍诸邪见。通达佛乘。

二十六愿。以大悲光。照触人天。令不迷欲乐。及欣厌定。勤求无上菩提。

二十七愿。以大悲光。照声闻缘觉。令舍无为。速趣佛乘。

二十八愿。以大悲声。令一切众生。决定明悟。不恋三界。不乐余乘。唯求无上菩提。

二十九愿。以大悲神力。随顺众生。种种所求。俾于我法。生深信心。

三十愿。以救度众生。故于十方。现作佛身。或净土摄取。或秽土调伏。方便无量。

三十一愿。救度众生。故随类现身。一一类中。种族尊胜。威德自在。令诸同类。敬爱受教。直至菩提。

三十二愿。以大悲方便。现于一切。无佛法处。法灭处。佛法不能行处。隐显大化。为长夜灯。救拔沉冥。出于苦海。

三十三愿。恒于众生饥渴之时。现作饮食。疾疫现作药草。寒作衣服。热作凉风。险阻作津梁。一切所须。皆现作之。若服。若食。若倚。若履。咸得安乐。发菩提心。

三十四愿。乐求佛乘众生。闻我名已。不舍肉身。得佛菩提。

三十五愿。庄严佛土菩萨。闻我名已。其国逾于极乐。欲现秽土。则得无量方便。善化刚强。

三十六愿。令欲见诸佛土。闻法众生。皆得见闻。

三十七愿。令欲往无数世界。供养三宝众生。一念之闲。普得周遍。

三十八愿。令欲生佛土众生。闻我名号。卽得随愿往生。

三十九愿。令同我誓愿众生。速得无量。智慧方便。威德自在。

四十愿。令乐小乘众生。速登圣果。卽回心入菩萨乘。

四十一愿。十方修行菩萨。闻我名号。直至菩提。永无魔事。

四十二愿。十方魔外。闻我名号。即舍邪见。同归正觉。

四十三愿。以大悲心力。使五逆。十恶。四弃。八弃。当堕大狱众生。知求哀忏悔。随现胜妙色身。摩顶安慰。令罪根永拔。发菩提心。

四十四愿。以平等大慈悲力。能灭谤我法。詈我名者。极重恶障。速趣菩提。

四十五愿。我慈眼最极清净。普视尽虚空界。乃至极苦处。悉令安乐。极恶众生。悉令贤善。

四十六愿。我印手最极庄严。于念念中。出一切供养云。珍宝云。衣服云。众具云。饮食云。医药云。三昧云。总持云。辩才云。光照云。遍虚空界。尽未来际。利益众生。

四十七愿。我名号尽十方界靡不周遍。彼法灭处。我名不灭。恒令闻称。悉得解脱。


四十八愿。我色身最极微妙。以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大人相。而自庄严。一一相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随形好。一一好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光明。一一光作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色。严饰国界。演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声。宣扬妙法。出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香华饮食。衣服众具。普供一切。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化佛。教化一切。一一佛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诸化菩萨。一一菩萨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殊胜庄严。一一严作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事。一一事于不可说不可说佛禅极微尘数世界利益众生。有见一佛事。则得见我微妙色身。见我身者。则能与我平等。则能速得成佛。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茶香慧日寺】找回修行的自信
· 为什么要戒烟?好处不是一星半点 | 世界无烟日
· 世界无烟日〡今天,不劝你戒烟,请你看大片
· 高贵的品格,自然能利乐有情
· 竹窗下,莲池大师写了啥?| 第五篇:用镜比喻心,也是不得已
· 如何利用梦来修行?
· 怖畏生死
· 吹着圣地的风,净化身心
· 【人天善法】您是在拜佛,还是在拜“是非”
· 绍云长老:关于用功实修理路的珍贵开示(一)
· 如何叩开福德之门?
· 这个生命的游戏, 你可曾体验到欢乐和自在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6)
· 修行的漏洞,可以提前规避
· 五毒月来了!如何平安度过不“中毒”?
· 【音频版】五台山之旅|罗睺寺
· 学戒,当心这个最容易犯的过失
· 佛源长老:心印 ,无法传授 只有自悟
· 笋片炒茶树菇,美味挡不住!
· 记录修行笔记,耕耘我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