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通达妙法,首要就是忏悔

2022-03-12 21:4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天台宗纲要》

静权大师  述


   第五十二集(二)

圆教

(五)六即

1. 理即

2. 名字即

3. 观行即

4. 相似即

5. 分证即

6. 究竟即



图片

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五十二集

讲解: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时长:52:24






还有一个要补充的,观行即位分成五品,一随喜品,二读诵品,三说法品,四兼行六度品,五正行六度品。第一个随喜品,我们昨天就着重学了,随喜都不容易啊!对于妙法随顺欢喜,才叫随喜。妙法就是不思议理性,我们怎么通达不思议理性?怎么思议呢?


不明白这个不思议理性怎么办?第一个就是忏悔,蕅益大师讲的五悔法里面,第一个就是忏悔。随喜品里面也是,“内以三观,现三谛境;外以五悔,勤加精进,助成理解。所言五悔,便是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所以除了闻思般若之外,我们也要重视忏悔和积累资粮。忏悔具体有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忏悔谤法罪:

对显教起邪见诽谤;对密教起邪见诽谤;对于佛法,执着一者是成佛障碍,另一者是成佛方便,贪执自宗,嗔毁他宗;对某宗佛法轻视不恭敬,在不通达密意时,随口批评、贬低、呵斥;对显密经续论典,轻视、亵渎。

以上罪业是否教他作、见作随喜。

诚心发露忏悔并观想:未来纵遇命难,也决不对任何佛法诋毁、轻舍、破坏。并发护法大愿:生生世世护持各宗派的教法和证法,使三宝种性相续不绝。


比如弘一大师,他就抄过《药师经》,抄的后面小字注解里就有讲到,他说自己早期曾经诽谤过密教,后来看到《金刚经疏钞》,才知道密教那么殊胜不可思议,于是生大惭愧,抄经向天下忏悔发露。对于佛法执着,一者是成佛障碍,另一者是成佛方便。


请问,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是成佛的障碍?请问这有没有罪?你觉得念佛真好呀?念佛是方便。文殊菩萨也讲过,贪执一宗,诽谤另一宗,贪执自宗,嗔毁他宗;对某宗佛法轻视不恭敬,在不通达密意时,随口批评、贬低、呵斥;对显密经续论典,轻视、亵渎,以上罪业是否教他作,或者见作随喜,谤法罪连极乐世界也去不了的呀!诚心发露,忏悔并观想:未来纵遇命难,也决不对任何佛法诋毁、轻舍、破坏。并发护法大愿:生生世世护持各宗派的教法和证法,使三宝种性相续不绝。







图片


第二、忏悔五无间罪。

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恶心出佛身血。

以上罪业是否自作、教他作、见作随喜。

我们诚心发露、忏悔并观想:未来纵遇命难,也不造五无间罪,宁舍生命不舍此誓言。

第三、忏悔近五无间罪。

杀害比丘沙弥,对比丘沙弥恼乱、辱骂、打缚,轻蔑、损坏法衣。


“轻蔑、损坏法衣”这个很重要。我们披的袈裟是法服,每次坐下来的时候都要把袈裟撩一撩,披之前要头上顶的,要念三遍:“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不要觉得这是我的衣服,这不是我的衣服,这是佛的衣服,这条罪我们容易犯的。


我曾经做侍者给师父披袈裟的时候,不小心踩到师父的袈裟角了,师父马上叫我忏悔。我当时就特别惭愧,以前没有这个意识,被师父这样一说,我就特别警醒,后来我又问师父,如果脚踩到袈裟有什么罪?他说罪很重的。我说那怎么忏悔才能干净呢?师父说念阿弥陀佛,我就赶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法服是我们恭敬的对象,这是如来衣,所以我们身披如来三顶衣,这是不得了的。我自己也体验过,披袈裟跟没披袈裟的感受都不一样的。袈裟往身上一披,这个袈裟都是火热的,这种火热就是智慧的火,夏天披它得清凉,冬天披它得温暖。轻慢法服的罪过很重的呀!这叫近五无间罪。


我们的具也是的,“卧具尼师壇,长养心苗性,展开登圣地,奉持如来命”。卧具一展开就是坛城,往上一坐就是入坛城了。虽然是卧具,我们要恭敬的,那是我们随身带的坛城。


所以衣、具、钵,三衣钵具,都要很恭敬的。





图片


图片





下面,毁坏女众戒律,或制造违缘;毁坏、贩卖佛经佛像,对经像亵渎、谤讪、不恭敬;毁坏佛塔或妄加评论,在佛塔前不恭敬等;


毁坏佛塔或妄加评论,在佛塔前不恭敬等,都是不行的。绕佛塔都有讲究的,不能弄不干净的东西到佛塔那儿去,不能背靠着佛塔,舒腿而坐。应该绕或者面朝着佛塔。甚至不能担死尸绕佛塔,但这个是不一定的,这要看具体情况,比如有的尸体是为了让他绕塔,消恶业的缘故,不是以这个故意来污染佛塔的,所以心善则诸业善,发心很重要的。


塔实际上代表佛的身、口、意。在过去的寺院,伽蓝都是以塔为中心的,经堂、僧舍都是围绕着塔的。


毁坏经堂,在经堂内睡觉,丢口水、鼻涕、茶渣、放屁等;


印光大师就很注意这个,他的文钞里都有讲到,放屁的时候要跑到外面去,裤子抖抖再回经堂,浊气不要带到经堂、大殿里。这一点我师父也强调的,佛教有文明的话,它叫下气、下风,为什么我们出家人裤腿脚要扎起来?因为我们人这个臭皮囊是脏的,身上有皮屑、体毛,包括下风,如果在经堂或在大雄宝殿绕佛,脏东西会掉下去的,所以要穿大筒袜,扎裤脚,这样就不至于污染经堂、大殿,这处处表示着对三宝无上的恭敬,又谨护着自己的诸根,不去污染我们顶戴的三宝对境,我们是靠三宝来解脱的,我们是靠三宝灭罪的,我们是靠三宝培福的,所以千万要恭敬。


佛教最早期的时候是没有佛像的,所以就以佛塔、佛脚印、菩提树来代表佛。为什么不塑佛像?怕轻慢佛。现在印刷术方便,一印就是一个佛像出来了,但是我们有时候就不注意恭敬。天台智者大师也是,造了佛像八万四千躯,造佛像功德非常大,造的人、供的人,保护的人、礼拜的人,皆得解脱。


梁武帝能够做皇帝,就是因为他前世是一个柴夫的时候,看到一个寺院破败了,殿顶都破掉了,佛像露在风雨中,他不舍,就把自己打柴那顶帽子,戴在了佛头上。就是这样一个动作,得福报下世当皇帝。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拿泥捏了一尊佛像,放在了野外,有人走过来,看到这有个佛像,就磕头,然后有人看到这个佛像在露天下,就拿个鞋子罩了一下,他说这个捏泥像的人,顶礼的人,拿鞋子罩着的人,全部都种下善根。佛像是很殊胜的对境,但是要恭敬。


祥开老和尚非常恭敬佛像,把佛像都供在上面,有时候别人看,顶礼、礼拜,在给人加持的时候,他老人家很恭敬地用手捂着鼻子,出气不要熏到佛像,把佛像拿下来自己头上先加持一下,再给别人加持。我们取经书也是要这样,头上顶戴一下。对佛、法、僧,我们的恭敬之心不可无。如果没有恭敬心,再殊胜的对境,对你来说都是造罪的因。







图片


在经堂内坐污秽的座垫;毁坏三宝殿堂、法座、供器等;占三宝地。以上罪业是否自作,教他作,见作随喜。

诚心发露,忏悔并观想:今后决不杀害比丘、沙弥,不污俱戒尼,任何恼乱、打骂、轻慢、亵渎的行为都不做,不毁坏佛塔佛像佛堂,下至起一念不恭敬心也做防护,就是一点点的不恭敬心也不要让它有,纵遇命难也不舍此誓言。同时发愿,今后恭敬如来教下一切沙弥、比丘,下至现僧相者,包括所有现僧相的,包括式叉摩那,沙弥尼、比丘尼,就是对所有现僧相的出家五众,对于佛塔、佛像、佛堂、经书,都视如真实三宝而恭敬。


不要说僧众了,哪怕僧众的衣服缕一片布,都是众生的福田,所以作为出家人,我们也是要这样,我们也是三宝弟子,我们对三宝的恭敬,更要超过常人。




Buddhism







扩展学习资料




向上滑动阅览


普贤观经云。大乘因者。即是实相。大乘果者。亦是实相。释论云。初观实相。名因。观竟名果。故知初后皆心。因果同证。只为根机莫等。所见不同。若以一法逗机。终不齐成解脱。须各各示现。引物归心。虽开种种之名。皆是一心之义。若违自心。取外佛相胜妙之境。则是颠倒。所以华严经颂云。若以威德色种族。而见人中调御师。是为病眼颠倒见。复不能知最胜法。又颂云。假使百千劫。常见于如来。不依真实义。而观救世者。是人取诸相。增长痴惑网。系缚生死狱。盲冥不见佛。云何不见佛。一为不识自心。二为不明隐显。何者。众生之因。隐于本觉。诸佛之果。显于法身。因隐之本觉。是果显之法身。果能成因。则佛之众生。果显之法身。是因隐之本觉。因能办果。则众生之佛。故云凡圣交彻。理事相含矣。所云释迦牟尼者。释迦。此云能仁。牟尼。此云寂默。能仁者。即心性无边。含容一切。寂默者。即心体本寂。动静不干。故号释迦牟尼。觉此名佛。弥勒者。此云慈氏。即是一心真实之慈。以心不守自性。任物卷舒。应现无方。成无缘化。故称慈氏。阿弥陀者。此云无量寿。即如理为命。以一心真如性无尽故。乃曰无量寿。阿閦者。此云不动。即一心妙性湛然不动。妙觉位不能增。无明地不能减。故称不动。如三藏勒那云。遍入法界礼者。良由行者。想观自己身心等法。从本已来。不离法界诸佛身外。亦不在诸佛身内。亦不在我外。亦不在我内。自性平等。本无增减。今礼一佛。遍通诸佛。所有三乘位地无漏。我身既遍。随佛亦遍。乃至法界。空有二境。依正两报。庄严供具。随缘遍满。不离法界。随心无碍。并荐供养。随喜顶礼。如一室中。悬百千镜。有人观镜。镜皆像现。佛身清净。明逾彼镜。递相涉入。镜无不照。影无不现。此则摄他为总。入他为别。一身既尔。乃至一切法界。凡圣之身。供养之具。皆助随喜。悉同供养。既知我身在佛身内。如何颠倒妄造邪业。不生愧耻。又诸佛德用既齐。名号亦等。随称何名。名无不尽。如称一阿弥陀佛名。礼召。一切诸佛。无不周备。西天云阿弥陀佛。此云无量寿。岂有一佛非长寿也。设一切佛不化众生。但一佛化生。即功归法界。法界德用遍周。是名遍入法界礼也。楞伽经云。佛告大慧。以四等故。如来应等正觉。于大众中唱如是言。我尔时作拘留孙。拘那含牟尼。迦葉佛。云何四等。谓字等。语等。法等。身等。是名四等。云何等义。所谓同一名字。同一梵声。同一乘门。同一真体。乃至同一心。同一智。同一觉。同一道。如鸯崛摩罗。与文殊师利。共游十方。所见十方诸佛。彼佛皆称释迦佛者。即我身是。又法华经明。十方诸佛。皆是释迦分身。则阿閦弥陀。悉本师矣。本师即我心矣。释云。非独弥陀阿閦。十方诸佛。皆我本师。海印顿现。且法华分身。有多净土。如来何不指己净土。而令别往弥陀妙喜。思之。故知贤首弥陀等。皆本师矣。复何怪哉。言贤首者。即寿量品中。过百万阿僧祇刹。最后胜莲华世界之如来也。经中偈云。或见莲华胜妙刹。贤首如来住其中。若此不是叹本师者。说他如来在他国土。为何用耶。且如总持教中。亦说三十七尊。皆遮那一佛所现。谓毗卢遮那如来内心。证自受用。成于五智。从四智流言四如来。谓大圆镜智。流出东方阿閦如来。平等性智。流出南方宝生如来。妙观察智。流出西方无量寿如来。成所作智。流出北方不空成就如来。法界清净智。即自当毗卢遮那如来。言三十七者。五方如来。各有四大菩萨在于左右。复成二十。谓中方毗卢遮那如来。四大菩萨者。一金刚波罗蜜菩萨。二。宝波罗蜜菩萨。三法波罗蜜菩萨。四羯磨波罗蜜菩萨。东方阿閦如来。四菩萨者。一金刚萨埵菩萨。二金刚王菩萨。三金刚爱菩萨。四。金刚善哉菩萨。南方宝生如来。四菩萨者。一。金刚宝。二金刚威光。三金刚幢。四金刚笑。西方无量寿如来。亦名观自在王如来。四菩萨者。一金刚法。二金刚剑。三金刚因。四金刚利。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四菩萨者。一金刚业。二金刚法。三金刚药叉。四金刚拳。已有二十五及四摄八供养。故三十七。言四摄者。即钩索锁铃。八供养者。即烧散灯涂华鬘歌舞。皆上有金刚。下有菩萨。然此三十七尊。各有种子。皆是本师智用流出。与今华严经中海印顿现。大意同也。


--《宗镜录》卷二十四

永明延寿大师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老老实实才相应 | 【瑞典语罗马尼亚语】
· 植树节特辑〡种下菩提树,开出般若花
· 用虔诚的心,见内在的文殊菩萨
· 苹果,能不能说?
· 植树节 | 春风里,种下一棵菩提树
· 一切名字皆是佛名
· 道,可以言说吗?
· 为什么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 恭迎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圣诞日|一花开五叶,功到自然成
· 文明的奇迹 【中俄双语】
· 告诉自己,这都是假的 ... ...
· 六祖诞辰纪念 〡 一佛出世,千佛护持, 六祖一生中的几位贵人
· 恭迎六祖惠能大师圣诞 | 遥敬曹溪旁 那位传佛心印的祖师
· 怎么劝转法轮、请佛住世?
· 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 | 出家的真正原因
· 【悟道法师净土精要】领会佛说微妙念佛法门的良苦用心
· 【殊胜吉日】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何为出家
· 获得快乐,靠智慧!
· 恭迎佛陀出家纪念日〡祂在最美的春天做了这个决定
· 一丝一毫之善都当随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