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师传76|金刚般若

2025-04-18 00:02:00 发布: 人气:8
图片
图片


图片




内容提要:


第七卷记述东宫制《述圣记》,玄奘大师居弘法院译经以及大慈恩寺建成,另造翻经院,迎请大师为寺上座,专务翻译,乃至前后讲译造像请营经塔,并答中印度摩诃菩提寺大德智光、慧天书等情形。



图片



第七卷

76  金刚般若




原文(向上滑动阅览)


二十二年,驾幸洛阳宫,时苏州道恭法师、常州慧宣法师并有高行,学赅内外,为朝野所称。帝召之。既至,引入坐言讫。时二僧各披一纳,是梁武帝施其先师,相承共宝。既来谒龙颜,故取披服。帝哂其不妙,取纳令示,仍遣赋诗以咏。恭公诗曰:


福田资像德,圣种理幽薰。

不持金作缕,还用彩成文。

朱青自掩映,翠绮相氛氲。

独有离离叶,恒向稻畦分。


宣公诗末云:“如蒙一披服,方堪称福田。”意欲之。帝并不与,各施绢五十匹,即此纳也。传其丽绝,岂常人所宜服用,唯法师盛德当之矣。


时并赐法师剃刀一口,法师表谢曰:


沙门玄奘伏奉敕赐纳袈裟一领、剃刀一口。殊命荐臻,宠灵隆赫,恭对惶悸,如履春冰。玄奘幸遭邕穆之化,早预息心之侣,三业无纪,四恩靡答,谬回天眷,滥叨云泽。忍辱之服彩合流霞,智慧之刀铦逾切玉。谨当衣以降烦恼之魔,佩以断尘劳之网。起余讥于彼己,惧空疏于冒荣。惭恧屏营,趍承俯偻,鞠心局蹐,精爽飞越。不任悚荷之至。谨奉表谢以闻。尘黩圣鉴,伏深战栗。


帝少劳兵事,纂历之后又心存兆庶,及辽东征罚,栉沐风霜,旋旆(xuán pèi,回师)以来,气力颇不如平昔,有忧生之虑。既遇法师,遂留心八正,墙堑(qiàn)五乘(chéng),遂将息平复。因问:“欲树功德,何最饶益?”


法师对曰:“众生寝惑,非慧莫启。慧芽抽殖,法为其资。弘法由人,即度僧为最。”


帝甚欢。


秋九月己卯,诏曰:


昔隋季失御,天下分崩,四海途原,八埏(yán)鼎沸。朕属当戡(kān)乱,躬履兵锋,丞犯风霜,宿于马上。比加药饵犹未痊除,近日已来方就平复,岂非福善所感而致此休征耶?京城及天下诸州寺宜各度五人,弘福寺宜度五十人。


计海内寺三千七百一十六所,计度僧尼一万八千五百余人。


未此以前,天下寺庙遭隋季凋残,缁侣将绝,蒙兹一度,并成徒众。美哉!君子所以重正言也。


帝又问:“《金刚般若经》一切诸佛之所从生,闻而不谤,功逾身命之施,非恒沙珍宝所及。加以理微言约,故贤达君子多爱受持,未知先代所翻,文义具不?”


法师对曰:“此经功德实如圣旨。西方之人咸同爱敬。今观旧经,亦微有遗漏。据梵本具云‘能断金刚般若’,旧经直云‘金刚般若’。欲明菩萨以分别为烦恼,而分别之惑,坚类金刚,唯此经所诠无分别慧,乃能除断,故曰‘能断金刚般若’,故知旧经失上二字。又如下文,三问阙一,二颂阙一,九喻阙三,如是等。什法师所翻舍卫国也,留支所翻婆伽婆者,少可。”


帝曰:“师既有梵本,可更委翻,使众生闻之具足。然经本贵理,不必须饰文而乖义也。”故今新翻《能断金刚般若》,委依梵本。


奏之,帝甚悦。




译文: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宗驾幸洛阳宫,当时苏州的道恭法师、常州的慧宣法师都有很高的修行,学通内外,为朝野所称誉。太宗召见他们时,两位高僧各披着一件粗布衲衣,据说是梁武帝布施给他们先师的,被当作宝物代代相传。因为要来谒见皇上,所以取出来穿上。可是太宗却说他们的衲衣粗糙,并取出这件自己亲命后宫绣制达数年之久的摩云衲袈裟给他们看,并让他们赋诗吟咏。


道恭法师诗曰:


“福田资象德,圣种理幽熏;

不持金作缕,还用彩成文。

朱青自掩映,翠绮相氛氲;

独有离离叶,恒向稻畦分。”


慧宣法师诗末云:“如蒙一披服,方堪称福田。”他们都想要这件衲衣,太宗不给,给每人布施了五十匹绢,将这件珍贵的袈裟供养给玄奘大师。据说这件衲衣华丽奇绝,也只有玄奘大师这样的盛德,方才能够领受。


当时还赐给玄奘大师剃刀一口,大师上表谢曰:


“伏奉御赐衲袈裟一件、剃刀一口。陛下您殊胜恩宠的诰命屡次降临,对玄奘的恩宠福泽高贵显赫;玄奘恭敬面对陛下的诏令,感到惊恐不已,如履春天的薄冰。玄奘庆幸受到和睦敬肃的教化,早年就出家为僧。三业没有记录,四恩没有报答;没有回报陛下的眷顾,频繁承受皇帝的恩泽。以忍辱为铠甲,光华如天边流霞;以智慧为利剑,锋芒可断玉削金。恭敬地穿上这件衲衣以降烦恼之魔,佩上这把剃刀以断尘劳之网。彼我生起对此我的责难,害怕自己的空虚浅薄愧于陛下对我的殊胜恩宠。惭愧惶恐,行走坐卧,内心局促不安,魂魄飞扬,不胜惊恐之至。谨奉表致谢以闻。玷污陛下圣鉴,俯伏战栗不已。”


太宗由于年轻时就奔波于战事征讨,登帝位后又劳心国事,加上前次远征辽东,精神气力已大不如前,于是开始感受到人世间的无常。幸而遇见玄奘大师劝他皈依三宝,留心正法以调剂身心,身体和精神才渐渐好转。


因此太宗对佛法更加地虔诚恳切,他请问大师说:“想要培植功德,做什么事最为饶益?”法师回答:“众生愚迷已久,没有智慧就不能觉悟;培植智慧之芽,要依赖于佛法。弘扬佛法还须依靠人,所以度僧的功德最大。”唐太宗听了很高兴。


九月一日,太宗下诏说:“往昔隋朝失去统治能力,天下分崩离析,四海生灵涂炭,八方乱兵鼎沸。朕正当戡乱,亲自指挥战斗;冒着风霜,歇宿在马上。服用药物,犹未能痊愈;直到近日,方才康复。岂不是福善所感,才会出现这样吉祥的征兆吗?京城以及全国各州佛寺应各度僧五人,弘福寺应度僧五十人。”


总计全国寺院三千七百一十六所,共度僧尼一万八千五百余人。在此之前,天下寺庙遭受隋末战乱的摧残,僧众几乎绝迹,经过这次剃度后,人数又多了起来。真令人赞叹啊!这正是有德之士重视正确言论的原因。


唐太宗向来特别喜欢《金刚般若经》,一日与大师谈到,太宗就问:“《金刚般若经》是一切诸佛得以成就的根源,听闻此经而不诽谤,功德胜过用生命布施的善行,远非恒河沙数珍宝供养所能比拟。此外,此经义理深邃而言辞简练,因此贤明通达之士大多喜欢受持此经。但不知道前贤所翻译的经本,文义是否完整准确?”


玄奘大师回答道:“此经的功德,确实如皇上所说。西方之人,对它都很爱敬。如今观阅此经的旧译本,也稍微有些遗漏,若依梵本全译,则名为《能断金刚般若》,旧译本直接称为《金刚般若》。意思是要表明菩萨以分别心为烦恼,对分别的痴惑,坚固如金刚,唯有以本经所诠释的无分别慧,才能断除,所以名叫《能断金刚般若》。由此可见,旧译本缺少‘能断’二字。又如后文所述,(现存译本中)三问缺少一问,二颂缺少一颂,九喻缺少三喻,诸如此类。鸠摩罗什译本中的‘舍卫国’,在菩提流支译本中作‘婆伽婆’,这类差异尚可接受。”


太宗接着说道:“法师既然有梵本,可再委实翻译,使众生都得以听闻此圆满具足的经典,然而,经本贵在义理,不必强调文辞修饰而导致义理错误。”于是,法师便依梵本重新翻译了《能断金刚般若》。译完呈奏,太宗皇帝十分高兴。







图片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图片
图片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



图片





相关文章
· 玄奘大师传75|菩萨藏经
· 玄奘大师传72|御笔作序
·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纪念日 | 立雪断臂 安心开悟
·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圆寂日
· 中国禅宗第一人|今天,纪念慧可大师圆寂1432年
· 今天,恭迎准提菩萨圣诞〡守护众生,成满诸愿,内附修持视频
· 玄奘大师传71|逼劝归俗
· 念佛出光励会众  所说当作佛说看 || 纪念莲宗二祖
· 善导大师圆寂纪念日
· 纪念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一条荡荡西方路,径直归家莫问津
· 禅道长老圆寂纪念日 | 虚老嫡传,肉身成就
· 一声佛号一光明 | 净宗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大师圆寂纪念日
· 百年菩提,誉满天下|纪念佛门泰斗本焕长老圆寂十三周年
· 佛门泰斗本焕长老圆寂纪念日|百年禅心,慧灯长明
· 佛法是我们回家的路 | 本焕长老圆寂十三载纪念日
· 玄奘大师传69|弘福译经
· 玄奘大师传68|谒见太宗
· 三月初九 || 恭迎玄奘法师诞辰纪念日
· 玄奘大师传67|遗法之盛
· 他用生命丈量五万里山河,化作了文明长河中恒久闪耀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