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87年的一天,一个婴儿的啼哭打破了虎牢关的宁静。婴儿出生时,屋内闪出一道青光,光亮无比,众人瞠目结舌。父母兴奋不已,于是给孩子取名为“光”。这个出生自带光芒的孩子,就是日后影响了整个中国禅宗走向的慧可大师,被后世尊为“东土禅宗二祖”。
慧可大师(公元487—593年),又名僧可,俗姓姬,名光,洛阳虎牢人(今河南荥阳)。其父年过不惑仍无子嗣,心想:“我家崇善,岂令无子?”于是天天祈求上天保佑,希望能生个孩子继承祖业。终于有一天,感得光耀满室,不久大师就出生了,父母因此给他起名为“光”。
明代《二祖慧可》 戴进
姬光自幼天资颖慧,博闻强记,他广涉儒学,尤精《诗》、《易》,后来接触了佛典,深感“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于是栖心佛理,并产生了出家的念头。于是他来到洛阳龙门香山,依宝静禅师出家,不久又到永穆寺受具足戒。然后开始各处游历,遍学大小乘经典义理。
三十二岁时,他重回香山,每天从早到晚打坐,希望能够了生脱死。日复一日,如此过了八年。有一天在禅定中,突然看到一位神人站在面前,告诉他:“将欲受果,何滞此邪?大道匪遥,汝其南矣!(如果你想证得圣果,就不要再执著于枯坐、滞留在这里了。大道离你不远,你往南去吧!)” 姬光知道这是护法神在点化他,于是就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神光”。
第二天,他感到头疼难忍,如针在刺,又听到空中有声音告诉他:“这是脱胎换骨,不是普通的头疼。”于是把自己经历的告诉了师父。宝静禅师一看他的顶骨,果然如五峰隆起,知道是护法神的指引,于是就对他说:“这是吉祥之相,你必当证悟。护法神指引你往南方去,分明是在告诉你,在少林寺面壁的达摩大师就是你的老师。”
于是他辞别了宝静禅师,前往少室山,来到达摩祖师面壁的地方,朝夕承侍。
初见达摩祖师时,祖师对他毫不理睬。但他并不气馁,不断地用古德为法忘躯的精神激励自己:“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
就这样,每天从早到晚,都恭敬虔诚地站在洞外,丝毫不敢懈怠。
明代《达摩面壁》 戴进
有一年腊月初九的晚上,天气陡然变冷,寒风刺骨,下起了鹅毛大雪。很快,大雪淹没了神光的双膝,但他仍然双手合十,兀立不动,虔诚地站在雪地里。
达摩祖师顿生怜悯之心,终于开口问道:“你站在雪中这么久,到底有何所求?”神光流着眼泪,悲伤地回答道:“只是希望师父怜悯我,教我真妙佛法,来普度众生。”
达摩祖师道:“诸佛所开示的无上妙道,须累劫精进勤苦地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证得。岂是小德小智、轻心慢心的人所能证得?若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来希求一乘大法,只能是痴人说梦,徒自勤苦,不会有结果的。”
听了达摩祖师的教诲,为了表明自己求法的决心,神光毫不犹豫地抽出随身带的戒刀,顿然砍断了自己的左臂,鲜血染红了雪地。达摩祖师深受感动,说:“诸佛最初求道的时候,都是不惜生命,为法忘躯。而今你为了求法,效法诸佛,砍断自己的手臂,这样的决心,也可以了。”于是将他收于门下,赐名“慧可”。
嵩山 立雪亭
禅宗初祖天竺僧
断臂求法立雪人
——立雪亭楹联
慧可禅师心有疑惑不得解,便向达摩祖师询问:“精妙的佛法哪里可以听到呢?”祖师道:“修习佛法从来不是跟随别人得到的。”
既然不能从师修习佛法,又应该怎么办呢?慧可禅师茫茫然不知所措,又问道:“我的心不安定,请求师父让我心安。”
达摩祖师说:“你把心拿来,便为你安心。”
慧可禅师听到这里,怔住良久,方叹:“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祖师说:“我与汝安心竟。”慧可禅师当下大悟。
慧可大师《悟心铭》(上下滑动)
立雪亭壁画《佛性禅心》
慧可禅师开悟后,继续留在达摩祖师身边学习六年之久(亦有九年一说)。魏文帝大统元年十月(公元535年),达摩大师圆寂前,对众弟子说:“我要走了,你们各自说说所学。”
道副禅师回答说:“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达摩祖师说:“得佛法皮毛。”
总持尼师说:“如见庆喜佛国,一见之后,不得再见。”达摩祖师说:“得佛法血肉。”
道育禅师说:“四大本空,五阴非有,我所见无一法可得。”达摩祖师说:“得佛法筋骨。”
最后,轮到慧可禅师,他起身向前二步,对达摩祖师礼拜后,原位站立,一言不发。达摩祖师点头称赞道:“你得佛法精髓。如来将正法眼藏付嘱摩诃迦叶,这样代代相传,辗转地到了我这里,我现在同样将它付嘱给你。你要善加守护,不可让它断绝。同时我有一领袈裟传授给你。”
慧可禅师问:“法既然是以心传心,不立文字,这个袈裟有什么用呢?”
达摩祖师说:“内授法印用来契证心印,外传袈裟用来确定宗旨。虽然袈裟不在法上,法也不在袈裟,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中,诸佛依次相传授记。我此袈裟也是用来表信,为了让后代传法有所禀承,学道人知道宗旨,断绝众生的疑虑,这样才能让传化不发生障碍。”
“我灭度二百年后,这个袈裟就不必传了。那个时候法已经广传,明道的人多,而行道的人少;说理的人多,而于理通达的人少。从那以后得道的人,还会有超过千万之数。你于将来弘法的过程中,不可轻视末学的人,一念回心,便会觉悟。”
达摩祖师又说:“我有《楞伽经》四卷,也一并交给你。我看中国境内,只有《楞伽经》最适宜传播。你依照此经修行传教,自然可以济度众生。”
并咐偈文曰:“吾本来此地,传法度迷津,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说完传袈裟给慧可禅师,作为传法的信物。
嵩山 二祖庵
达摩祖师圆寂后,慧可大师开始弘法。一日禅定中,达摩大师为其摩顶授记:“因缘前定,邺地偿债。”于是,慧可大师为偿还宿债,便北游至邺城弘法。
许多人慕名而来,向大师学习佛法。但也有些人不能理解他的学说,时常发生争辩。当时门下拥有千人的著名学者道恒,竟指慧可大师所说为“魔语”,密遣弟子向大师诘难,但他的弟子听了慧可大师说法后欣然心服,反而不满道恒。道恒因此更加怀恨,甚至多次加害。
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周武帝灭佛,慧可大师和昙林禅师努力保护经典和佛像,然后南下隐迹于安徽司空山,并将衣钵传给了弟子僧璨。
明代《二祖慧可》 戴进
慧可大师传法后不久,就离开寺庙进入俗世,经常在市井出没,而且穿着打扮也不拘一格。有一天,一位道友实在看不过去,大声呵斥大师:“师是道人,何故如是(师父,你是个出家人,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你怎么可以出入这些不干不净的地方呢)?”慧可大师说:“我自调心,何关汝事”?(我是在调心,关你什么事?)”
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此时的慧可大师已107岁高龄。他在邺城匡教寺讲法,听法者众多。当时邺城有一位辨和法师也在讲经说法,但他的很多徒弟都跑到慧可大师座下听法。
辨和法师因嫉妒,到县衙诽谤慧可大师为妖僧,散布异端邪说。知县听信诬告后,捏造十大罪状,上奏朝廷。于是朝廷下旨将慧可大师斩首示众。临刑前,慧可大师从容说偈曰:“四大本无我,五蕴亦是空。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
慧可大师被斩首后,血流出来却是牛奶似的白浆,且肉色如常。当这个消息传到皇帝那里的时候,隋文帝追悔莫及,说到:“此真菩萨!”
于是,他传旨对渎职官员严加惩处,并追赐大师为“正宗普觉大师”。后世,又有唐太宗派尉迟恭为慧可大师修寺建塔,安奉舍利。唐德宗追谥大师为“大祖禅师”。宋仁宗时又钦赐大师寺院名为“广慈禅院”。宋哲宗时亦赐大师寺院名“元符寺”。赵朴初老先生曾说:“慧可大师才是中国禅宗第一人,没有他,就没有中国佛教禅宗今天的发展。”
一千四百多年过去了,
慧可大师断臂求法的精神
早已超越了时空。
今日适逢大师圆寂纪念日,
共同学习大师为法忘躯的精神,
真为生死,早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