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内容提要:
第五卷记述了玄奘大师在那烂陀寺欲归祖国,因应东印度鸠摩罗王请赴迦摩缕波国,又应戒日王请赴羯朱嗢祇罗国,赴曲女城大会弘宣大乘,赴钵罗耶迦国无遮大施会,从此辞戒日王东还,经中、北印度憍赏弥等国,度雪山,出葱岭经乌锻等国到达于阗。在于阗向朝廷表奏还国,乃至到达漕上的情形。
第五卷
66 回到大唐
译文:
玄奘大师因为前面渡河时失落了部分经书,到这里后又派人前往屈支国、疏勒国访求。于阗王殷勤侍奉玄奘大师,并告诉大师有不少高昌人因逃避战乱辗转来到于阗,他极力挽留玄奘大师在于阗讲学。于是玄奘大师写了表文,派遣高昌少年马玄智随于阗的商队到长安,向朝廷陈述自己当年前往婆罗门国求法,如今已经回到于阗。表文说:
“沙门玄奘言:玄奘听说马融博学多识,郑玄就到扶风拜他为师;伏生聪明机敏,晁错就前往济南向他学习。由此可知,儒家近世学术,古人尚且远游求学,况且诸佛利益万物的玄旨,三藏解脱烦恼的妙说,哪敢畏惧路途遥远而不去寻求。
玄奘过去以为佛法兴盛于西域,然后再向东流传;虽然佛典传播到我国,但是圆宗经、论还有缺失,时常考虑前往访学,毫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于是在贞观三年八月,违反法令,私自前往天竺。踏过浩浩漫漫的流沙,攀登巍巍荡荡的雪岭;穿越高耸险峻的铁门,途经波涛汹涌的热海。
从长安都城出发,到达于王舍新城,中间历经五万多里。虽然民风习俗千差万别,艰险危难重重无尽,然而凭借陛下天威,所到之处并无阻碍,还蒙受厚礼;身体也不辛苦,心愿得到满足,于是得以观瞻耆阇崛山(qí shé jué shān),礼拜菩提树;见到所未曾见到过的圣迹,听闻所未曾听闻过的佛经;穷究宇宙的灵异神奇,极尽阴阳的化生长育;宣扬陛下教化的恩德惠施,抒发身处异乡的钦慕思念,历览周游一十七年。
如今已从钵罗耶伽国经过迦毕试境,翻越葱岭,穿过波谜罗川回国,到达了于阗。因为所带大象溺死,经本太多,又未得马匹,只好暂时停留,不能从速谒见陛下,不禁引颈远望,急切之至。谨派高昌平民马玄智随同商侣奉表先奏闻陛下。”
在等候朝廷回复的同时,玄奘大师为于阗僧徒讲解《瑜伽师地论》、《对法论》、《俱舍论》、《摄大乘论》,一天一夜,四论依次宣讲,国王和僧俗都皈依信奉,每天都有上千人。
经过了七八个月的时间,使者返回,唐太宗李世民派遣使者前来迎接慰劳,说道:“听说大师前往异域求法,如今归来,朕欢喜无量,请即速前来与朕相见。他国僧人懂得梵语和经义的,也听凭带来。朕已经命令于阗等处,让各国护送大师,人力、马匹应不缺少,还命令敦煌官吏在流沙迎接,鄯善官吏在沮沫迎接。”玄奘大师接到敕令后,立刻向于阗王辞行。于阗王为经队配置驼马及丰厚的物资,派兵护送玄奘大师回国。
从于阗王城出发,走了三百多里,向东到达媲摩城(今新疆克里亚古城一带)。城中有一尊三丈多高的檀木雕刻的立佛像,形貌端庄威严,非常灵验。媲摩城中若是有人得了病患,就用金箔贴在佛像相应的位置,所患病痛就会很快痊愈;凡是诚心祈求,大多能遂愿。据说,这尊佛像是当年佛陀在世之时,憍赏弥国的邬陀衍那王所雕刻。佛灭度后,这尊佛像从憍赏弥国腾空而起,飞到该国北边的曷劳落迦城,后来又从曷劳落迦城移到媲摩城。又有文献记载:佛法消亡后,这尊佛像就进入了龙宫。
从媲摩城向东进入沙碛(qì),在茫茫黄沙中向东行走二百多里,到达泥壤城(今新疆民丰县北六十五公里处)。又从这里向东进入大流沙地区,风静时烈日当空,灼热难耐;风起时沙暴遮天蔽日,人畜昏迷。没有路径,行人往返只能以人畜的遗骸为标识,土地贫瘠,举步艰难,确实如同前面说过的那样。
又行走了四百多里,到达从前的睹货罗国。又行走了六百多里,到达从前的折摩驮那国,就是沮沫国。又往东北行走了一千多里,到达从前的纳缚波国,就是古楼兰国。然后到达沙洲(敦煌),总算辗转回到了大唐边境。
这时朝廷早已派人在此恭候,载运的马匹也早有准备,于是将于阗护送的使者和驼马全部返归。本来唐太宗有命,对于阗护送的人员赠予丰厚的酬劳,可他们坚决不接受就走了。
玄奘大师抵达沙州后,立刻修表上报朝廷,报告行程。当时唐太宗在洛阳,正准备御驾东征(讨伐高丽),接到表文后,知道玄奘大师已快到长安,便敕令留守京城的房玄龄派官员迎接。玄奘大师接到唐太宗的回信后,得知皇帝正准备亲自征伐辽东,唯恐来不及见驾,于是兼程赶路,很快来到了长安城西的漕河边上。因大师日夜兼程,比预计的时间早到了几天,长安城内负责迎接的礼官不知道玄奘大师已到,以致来不及陈设迎接的仪仗。而城内城外的民众听说玄奘大师取经归来,全都涌到西郊迎接大师。观礼的人充满街道,互相攀登践踏,玄奘大师无法前进,只得歇宿在漕河岸边。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译者 赵晓莺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