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内容提要:
第五卷记述了玄奘大师在那烂陀寺欲归祖国,因应东印度鸠摩罗王请赴迦摩缕波国,又应戒日王请赴羯朱嗢祇罗国,赴曲女城大会弘宣大乘,赴钵罗耶迦国无遮大施会,从此辞戒日王东还,经中、北印度憍赏弥等国,度雪山,出葱岭经乌锻等国到达于阗。在于阗向朝廷表奏还国,乃至到达漕上的情形。
第五卷
64 罗汉退敌
译文:
从阿罗汉塔往北行走五百多里,到达佉沙国(今新疆喀什)。又从这里往东南走了五百多里,渡过徙多河,翻越大沙岭,到达斫句迦国(今新疆叶城)。
该国南部有座大山,山上有很多龛室,此山历来被修行者视为圣地,印度很多已经证果的圣者运足神通凌虚至此修行乃至入涅槃,所以这里有多处圣迹。
如今仍有三位阿罗汉住在岩穴中,进入灭心定,他们形若羸瘦之人,须发还在缓慢地生长,附近的僧侣时常前来为他们剃发。
此外,斫句迦国的僧人修习大乘佛法,国中有多部大乘经典,其中十万颂一部的经典就有几十部,是自葱岭以来佛法最盛的地方。
从这里往东行走八百多里,到达瞿萨旦那国(今新疆和田)。该国大半是沙漠,适宜谷物生长,出产很多果类。国民生产氍毹(qú shū)、细毡,善于纺织粗绸。该国又盛产白玉、黑玉。
这里气候和调,百姓讲礼义,崇尚学问,爱好音乐,举止得体,行为规范,与其他胡人习俗不同。他们的文字则远承于印度,稍有变化。该国敬重佛法,有一百多座寺院,五千多名僧徒,多数学习大乘佛法。当时的国王智勇兼备,尊爱有德行的人,自称是毗沙门天王的后裔。
据说国王的先祖是无忧王的太子,原来在呾叉始罗国,后来被遣送到雪山以北,以养牧为生,逐水草而居,来到这里建立国都,很长时间没有儿子,于是到毗沙门天神庙祈祷,庙里神像的额头裂开,出来一个男婴孩。同时间,庙前的一块地忽然隆起,生出甘甜香醇得像乳汁一样的奇异美味,他取来喂养婴孩,婴孩得以成长。
国王死后,男孩继承王位,威德远扬,武力吞并周边各个国家,此后历代传承不衰,如今的国王就是此人的后代。因为先祖是由地里涌出的乳汁养大,所以于阗(tián)的正音称为“地乳国”。
玄奘大师进入于阗国境后,来到勃伽夷城(今新疆皮山县东南藏桂巴扎),城里有一尊佛的坐像,高七尺多,头上戴着宝冠,威严圆满。据说这尊佛像来自迦湿弥罗国,后来被请到这里来。
其中还有一段故事:从前有位阿罗汉,眼看自己的一个沙弥弟子病重就快死了,临死前忽然想吃酢(cù)米饼,阿罗汉用天眼观察,看到瞿萨旦那国有这种饼,便暗用神通,乞讨来给他吃。沙弥吃了很高兴,发愿投胎转世要到这个国家,愿力强大,命终之后投生在国王家里,贵为王子。他继承王位后,才略深茂,勇猛威武,志在吞并,就越过雪山攻打他以前的国家。
当时,迦湿弥罗国国王准备出兵反抗的时候,阿罗汉告诉他不必劳师动众,他自有办法遣散敌军。于是,阿罗汉前去见瞿萨旦那王,为他讲说顶生王贪暴的过失,并拿出他前世的沙弥服给他看。瞿萨旦那王看到衣服,立刻证得了宿命智,深生惭愧心,于是与迦湿弥罗国结好,撤兵而还,同时还迎请他前世供奉的佛像,随军回国。
佛像到了勃伽夷城,便停下不再前进,国王与众军士尽力转移,终究不能挪动。于是瞿萨旦那王就围绕着佛像建立了寺庙,招请僧侣,国王还施舍自己所珍爱的宝冠,用来庄严佛像的头顶。宝冠现在还在,上面有很多珍贵的宝物,看到的人都感叹不已。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译者 赵晓莺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