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2025年3月31日
农历三月初三 布袋和尚坐化日
我有一布袋 虚空无挂碍
展开遍十方 入时观自在
这首偈颂来自唐末五代时期的布袋和尚,因其常背布袋周游行乞而得名。
布袋和尚笑口常开,体胖腹大,话出无定,寝卧随处,用竹杖挑着大布袋游戏人间,到处行乞,化得东西就放入布袋,饿了就吃,吃饱就睡。天要下雨穿草鞋,天要干旱则穿木屐,人们常常依他的穿着判断天气。他预言吉凶,每示必应,不可思议事迹颇多。
乘水漂流而来
Maitreya Buddha
正史记载,布袋和尚氏族不详,不知从何而来。传说布袋和尚自奉化县江漂流而来,为长汀村民张重天和妻子窦氏收养,取名“起此”,后演绎为“契此”。
奉化有三大河流:剡江、县江和东江,其中县江穿城而过,因以得名。县江流经县城的一段称“龙津”,相传为东海龙王的九子敖牙所居。每年敖牙要兴风作浪发大水,说要趁洪水出东海拜会父亲。一年秋天,在大水中漂来了一块木板,板上躺着一个孩子,这孩子就是布袋和尚。
奉化城有个村子,叫长汀。村里有户人家,男的叫张重天,妻子窦氏,务农为生,膝下无子。这天张重天吃过早饭,正在田间劳作,忽听溪上一声轰鸣,溪水犹如巨龙呼啸而下。在白花花的浪头之中,晃动着一块木板,板上躺着一个赤身裸体的小孩,随时有灭顶之险。张重天见此情景,动了恻隐之心,就近找来一根竹竿,把木板拨到身边,抱起孩子一看,圆头大耳,生相端庄,朝着自己咪咪发笑,顿觉爱不释手,带回抚养长大。
▲南宋 布袋和尚图
岳林缘深
Maitreya Buddha
岳林寺,始建于南梁大同二年,原名崇福院。唐宣宗大中二年,寺址从龙津之西迁到龙津之东,改名岳林寺,以其背后有三山丛林得名,后演绎为岳林寺,沿用至今。
张重天夫妇信佛,契此从小开始,常随父母到与长汀村隔溪相对的岳林寺拜佛,又常与村里的小伙伴到寺里嬉戏。长大后,契此向父母提出了出家为僧的想法。
唐朝末年,政治腐败,群雄争霸,战火频频,社会动乱。张重天夫妇本来就信佛,对儿子皈依佛门也不反对。于是,十七岁的契此,离开家庭,进入佛门。
方丈见契此圆头大耳,一脸善相,小小年纪,如此虔诚,就欣然接纳,说:“善哉!善哉!本寺添此沙弥,定能香火兴旺!”接着,方丈亲自为契此剃度,赐法号“释契此”。
方丈慧眼识珠,一语中的。契此和尚在岳林寺出家,又在岳林寺圆寂,后梁贞明二年丙子三月初三,他在岳林寺东廊磐石上说偈曰: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说完,安然坐化。众人这才知道契此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实际上这首诗的含义是很深的,不仅仅说他是真弥勒,其实也暗含着每个生命皆具如来智慧德性,皆有弥勒菩萨的等觉之光,奈何众生自己不知不识啊!弥勒菩萨是等觉菩萨,但不是只有弥勒菩萨才是等觉,“等觉”是遍一切众生的,一切众生皆有大清净、大平等的佛性。
▲ 岳林禅寺、契此桥
布袋趣事
Maitreya Buddha
契此出家后,整天背着一个布袋,云游四方。有人问他:“师父有法号否?”契此回答:“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于是,世人都称他为“布袋和尚”。
他那只布袋的确叫人好奇,他所有的用具,不管是水瓶瓦钵、木鱼念珠,还是破衣裳、烂草鞋,统统贮于袋中,似乎应有尽有,永远也掏不完。布袋和尚平时还捡拾人丢弃的废物置入袋内,人或讥笑其布袋是垃圾袋,笑答以偈:“有时备无时,无用变有用。”
他常用杖挑布袋入市,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人家还是不理会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
他没有固定的住处,经常到市场上乞食,不管好坏,入口便食,还分出少许放入布袋,更奇特的是他在哪里行乞,哪里的生意便分外好。
他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而且幽默风趣、聪明智慧、与人为善,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
因此,汉传佛教寺院中常见的大肚弥勒即以布袋和尚为原型所塑造,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
▲古文殊寺天王殿弥勒菩萨
有不少形容布袋和尚的对联∶
手中只一金元,你也来,他也来,
不知给谁是好;
心中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
究竟为何理由。
——福州鼓山涌泉寺对联
你眉头着什么焦,但能安分守贫,
便将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口笑;
我肚皮有这般大,总不愁穿虑吃,
只讲了包罗万物,自然百事放宽心。
——成都宝光寺对联
大肚包罗,现前住位兜率主;
微笑圆融,当来出世弥勒尊。
——成都文殊院天王殿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北京潭柘寺对联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
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
信心时将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迎李,
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
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南华寺天王殿对联
弥勒心咒
Maitreya Buddha
弥勒菩萨,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释迦牟尼世尊的继任者,贤劫第五尊佛。
▲新昌大佛寺弥勒佛被誉为“江南第一大佛”
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心咒:
om Muni Muni MaraSoha
嗡 摩尼 摩尼 玛ra 索哈
口诵弥勒心咒或耳闻咒音有如下殊胜功德,弥勒菩萨于佛前愿曰:
“若有人念彼心咒,无论口诵心念,或耳闻此咒音者,自释迦佛灭度,至弥勒佛出世,于其中间,若堕三恶道者,菩萨皆悉度出之,不令堕诸恶趣。一切众生,若耳闻此咒音者,不但不堕地狱、饿鬼、畜生中,其所获福德,能成转轮圣王,能生于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前。如生其他善处,无诸障碍,能得一切如愿,寿命财宝,长远丰饶,无不具足。
有耳闻此咒,或翻阅或读诵,或闻忆观想者,弥勒菩萨均以大菩提与之,并于三界之内,一定觅得是人而度脱之。
纵落地狱,亦使脱离,示以菩提,甚至一切畜生,闻此咒音,亦均示以无上清净道。
若有闻此咒音一字者,亦不落三恶道,亦不入胞胎而生莲花中。其福德一大劫为金轮王,犹不能尽,所获道种功德,无量无边。”
此乃弥勒菩萨于佛前所誓,故诵此咒者,必获如上功德利益,真实不虚。随喜转发,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