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诸佛皆依般若空性而成就

2025-05-23 06:22:00 发布: 人气:66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法身佛、报身佛,到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都现身来告诉我们: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是诸佛之师,是无量无数尊佛的老师,是一切菩萨的老师。


佛陀亲自说过,犹如这世间小儿有父母一样,文殊师利菩萨乃佛道中之父母。我们所得到的一丝一毫的正觉、一丝一毫的功德利益,都来自于文殊菩萨的加持。


图片


《法华经》中说,诸佛以空为座。这“空”就是诸法性空。一切人无我,一切法空无自性,一切相因缘和合,因缘和合故,我说即是空。这跟西方的世界观是有本质不同的。


好比分析一个碗,我们常常思考这个碗是由什么组成的,然后分析它的分子、原子。但从佛的智慧来看,这个碗是众因缘和合的,它本身是无有自性的。一切法皆是如此,因为是因缘所成,所以当下即是空。


这两种认知最大的区别就是,如果分析它的分子、原子,那它一定是“有”,哪怕是微细分的物质有,这都是束缚的法、现象的法、有漏的法、轮回的法;如果看到它的空无自性,看到它的因缘和合,知道只是业力有、现象有、因缘有,本质上没有,本体是空的,这就是顿超,是解脱法、智慧法、无漏法。


这个“空”就是般若的空性,般若空性也就是文殊菩萨。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一切诸佛、菩萨都是依般若空性而成就的,所以经典中说,诸佛空为座。


图片


一个以空为座的觉悟者,对待人、事、物一定是柔和的,所以叫“柔和忍辱衣”。他不会去强求,不会落于实有的执着,也不会产生猛烈的痛苦烦恼。所以,有了“诸法空为座”的般若空性智慧,就会产生“柔和忍辱衣”的体用。


现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小满,我们要用在修行上。我们能得人身、闻佛法,此生足矣。我们要知足常乐,因为欲望是填不满的,已拥有的,我们珍惜、感恩,在佛法上有正确的知见,这样就能产生清净的身口意功行。



图片


一切诸法本,因缘生无主,

若能解此者,则得真实道。





经典记述


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诸法空为座,处此而说法。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


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后以不懈怠心,为诸菩萨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龙树菩萨《中论》


诸法空为座。此则诸佛如来,住无所住处。若如是知,即是住空寂舍,坐法空座。举足下足,不离道场。言下便了,更无渐次。所谓不动足而登涅槃山者也。

 ——马祖道一禅师




图片


相关文章
· 客船上,你的梦醒了吗?
· 学佛没有副作用,恰恰是把我们从轮回的坑里托举出来
· 佛教修行,同样具有可重复性
· “大乘常住三宝”的广大
· 科学证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 一个人如果身语意都是清净的,走到哪里都会是正能量
· 别错过了你的“隐形财富”
· 佛陀的经典,不可思议的加持
· 越是艰难困苦,越要紧紧地跟三宝拥抱在一起
· 念佛的大秘密:般若即净土,不动才无量
· 超越生死险峡——「慧」看电影之《与神同行》
· 在“共业”中创造自己的“别业”
· 曾经的繁华落尽,怎样才没有虚度此生
· 极乐世界的门,原来这样开
· 佛光是超时空的
· 摄足安居 | 与诸佛圣贤同在一处
· 拆掉轮回的房舍
· 修行人的“识时务”
· 你为谁修行?
· 佛法的伟大之处,你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