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源自“贪”

2025-09-23 21:53:00 发布: 人气:84
图片
图片


推荐同步收听音频



图片



现在有一个名词叫“碳足迹”,我们生活的一切消费都可以转换成碳的概念。以前这个碳在自然界中是会被中和的。森林吸收碳,进行光合作用,输出氧气。海洋也一样,吸引太阳能,产生海藻类的小植物,再滋养浮游生物,实现丰富的海洋动植物的一个循环。


也就是说,整个地球是有一套系统在自然地平衡着自身的能量,维持一个稳定的气候环境,滋养着从植物到动物这样一个大的生态系统的。但是我们人类的行为破坏了这种平衡。


图片
图片


我们国家拍摄了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系列片,最后一句台词都是:“地球不需要人类,但人类需要地球。”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在减少,这本身就是对人类发出的危险信号。


图片



图片



我们国家领导人向世界庄重承诺,到2030年前我国将实现碳达峰,也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然后逐步降低。所以像我们吃素,这对降低碳排放就是一种贡献。 


曾经有一些做环保的弟子发来一个视频,主题是“一切都来自碳”,我说:“一切都源自贪。”


这个贪又来自哪里呢?文殊菩萨化现的《贫女乞斋》就解答了这个问题。贫女为什么一碗一碗地要?就代表我们人类贪而无厌。由于业际颠倒,不识本心,迷心迷境,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无限量地向外在的世界索取,以填补心灵的空虚。 


贫女就讲到,“苦瓜连根苦”,对外在的贪求源自于内在心灵的空虚。我们永远想抓住外在的作为依靠,但祖师却告诉我们,心灵如果迷失,物是没有办法填补的。阿弥陀佛化身的永明延寿大师就讲“心若迷失,物何以救”,五祖弘忍大师也告诉我们“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心灵上的缺失还是应该从心灵上去补救。如果没有找到这个过患的根源的话,对物质的索求永远填补不满我们贪嗔痴的黑洞,也无法解决我们人类的危机。


图片



图片



有环保人士说,“我们人类很聪明,但人类除了知识,除了智商,最需要的是智慧”,因为智慧可以看到真相,智商只会形成精致的利己主义。当一个人只着眼于自私自利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步入了绝路。中国民间就有一句老话,“一分奸巧一分穷,十分奸巧天不容”。


人类除了有智商还要有智慧,以智慧认知“道”,然后遵循于道的规则。认知“道”的本相这就是道学,遵循道的规则这就是德学。


图片


克服自己的恶和修持自己的善,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功课。我们中国人讨论了几千年,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实际上这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不是“性本恶”就不需要提“性本善”。


提“性本善”,是通过肯定我们的善,坚固我们的善,来抵御我们自身的恶。我们筑堤坝,肯定堤坝的价值,是因为知道四周都是茫茫的水,波涛汹涌,保护堤岸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所以我们要珍爱善,培养善,巩固善,鼓励善,然后建立起各种各样的文化的、契约的,甚至道德的、法律的系统去鞭笞恶,惩罚恶,使戒恶修善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意识。


因此佛教的修行,既是解决个人的生死大事,也关乎到人类的实际问题。虽然它没有直接给予我们财富,但它有灭绝我们过患的功德,它是直接拯救了人类,拯救了地球,这是佛教的功德力呈现出来的救苦救难的效用。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把有漏的根尘,转为妙用
· “孝”的不同意义
· 讲究,也是一种福德资粮
· 佛法对治世间无常
· 用佛法,唤醒你生生世世的善根
· “一切恭敬”,是一生的修行 | 今夜将有日食
· 你会执着水面的波纹么?
· 大道不可描述,但描述就不重要吗?
· 用信仰的力量安立生命的次序
· 《地藏经》的道理,为什么要年年讲?
· 亲近僧宝,走向佛陀
· 善根福德从哪里来?
· 连接美好的传承
· 救苦救难的“良方”
· 文殊菩萨以何种方式来相见
· 做人,这是个大学问
· 祂说:我来娑婆,只为接你回家!
· 抓住这道光,速登极乐国
· 僧宝:启众生佛性,护文明根柢
· 喧嚣世界里,这是滋养心灵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