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中华民族四大传统佳节之一,自古就是团圆的重要时刻。“团圆”二字,包含着多重含义,既是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家庭圆满、工作顺遂、亲人眷属团聚,更象征着生命境界的提升、修行资粮的圆满。
所以“明月”在中华文化的语境里,有时候也指人生境界。弘一大师在圆寂前给老友的手书里就写到:“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那个时代,国家命运是萦绕于整个民族心头的主题,有识之士无不探寻着“中国向何处去”的答案,弘一大师的前半生亦不例外。
直到学佛后,他在佛教里找到了答案,毅然放下万缘。当时他在杭州教书,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在音乐、绘画、话剧等领域都是开拓者。他身怀古代文人的修养,琴棋书画篆刻无一不精。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先行者,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救国路径:通过建立每个人的行为准则,让生命获得充实与幸福。
最近法师在讲《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的时候,也讲过这样一句话:国是由千千万万个家组成的,家是由人组成的。如果每个人都找到了生命方向,活出有质量的幸福生命,那家庭就会幸福,国家也会安定和谐。
弘一大师通过几十年的践行,最终为这世界证明了这个道理,所以他能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为什么?因为佛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光”代表空间,“寿”代表时间。凡夫的生命就是在时间空间上有障碍。我们的时空是空洞的、局限的、没有自由的。
修行,就是让一个人的生命资粮能突破时空的障碍。拓展心灵的边际,就展现在时间和空间上。
个体的生命是渺小的,生命力量是微弱的,但通过心灵,我们可以与佛感应道交。佛已经达到了圆满的生命,达到了无量光无量寿,祂的心灵世界是福慧两足的,空间、时间都是圆满的。
我们现在讲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实际上佛是不分过去、现在、未来的。只要是佛,就是圆满的。所以《地藏经》里说,若人临命终时,无论忆念哪一尊佛名,都念念消罪、离苦得乐。
我们皈依佛陀的圆满,借助佛的羽翼,让生命得以翱翔。极乐世界诸佛菩萨的巍巍境界、不生不灭的宇宙的高级状态,能引领我们突破生命的局限、超越生死轮回。
所以弘一大师这个“月圆”,不仅是他个体生命的圆满,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力量、国家的希望,他为我们做了证明。
中国人的“月圆”蕴含很多美好的含义,中国的“中”也是如此。它不仅指物理空间的“中”,叫“宅兹中国”,在中华文明里,更有一层重要的含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虞书·大禹谟》)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凡夫的人心是生灭的,但好在人类文明传承了大道,这个道心是精微的,大道是不灭的。虽然身为凡夫,但通过学习中华优秀文化,我们可以觉悟心灵、觉悟大道,用大道之光照亮自己的生命。
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觉悟道、兢兢业业地修持道,这就是“惟精惟一”,最后就能达到与大道的合一。佛门里常有老和尚说:“我几十年打成一片了。”这个“一”,就是与大道合成一体,所谓“人天相应、人天合一”。这样的生命,既不被现实的假象所遮蔽,又能看到万法的本体。
没有见到大道的人,会在纷繁的外相中迷失自己的本心,也迷失掉道。一旦体悟了道,就是《法华经》里说的“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在生活中,念念正觉、念念回归,虽然在现实中,却不因此迷失,反而在现实中觉悟、觉醒。虽然是一个凡夫的身体,但觉悟的心灵,能让我们体同大道、体同天地、体同万物,在平凡的人生里践行圣贤之道。这就叫“允执厥中”。
这个“中”,也就是中庸的“中”。一个允执厥中的人,可以成为时代的中流砥柱,在任何时代,都不被现象所迷失,体解大道,成为人间道义的担当者。为此,他可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所以,通达中庸之道的人是了不得的,在平凡中能体现圣贤气质,在万法中能找到万法朝宗的纲领。这样的人就是人间的日月,是人间精神的照明者、黑暗中的擎灯者。
这才是中国的“中”的涵义——不仅是一个物理方位,更是对娴熟大道的智者的礼赞与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