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痛苦的正确方法

2024-05-02 21:55: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图片




点击同步收听音频






学佛了,开悟了,

以后就不苦了吗?


不是的,是更苦了。

但因为你有了觉照,苦吓不倒你,

你的生命中有了忍受苦难的本钱。



图片


佛陀称这个世界为“堪忍世界”,是需要忍苦的世界,十方诸佛又问佛:“佛啊,是不是这个娑婆世界的每一个人都十分皮糙肉厚,忍得住苦呢?”佛陀说:“那不是啊,只有佛陀和他的弟子们这些觉悟的人,才能在里面有本钱堪忍啊!”


在佛陀的传记里,佛陀的家族被人屠杀,佛陀有哇哇大哭吗?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最后被人砸成肉泥而死,他被砸的时候有恐惧吗?虚云老和尚开悟之后,走到哪里都有瑞相,天神、护法都拥护,但他依然遭遇被人荼毒、生病、瘟疫等种种痛苦,正如他老人家自书的那样——“受尽九磨十难”。这就是他老人家修行得到的功夫,能堪忍于这个世界。


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是要自己去走的,你以为你生的儿子、女儿就能替代你的命吗?不是的,每个人在轮回的路上都是孤独的——独来独往、独生独死、不相替代。佛陀告诉了我们方法,如果我们能得受用的话,叫“尽此一报身”,无论这个业报身遇到什么,都能凭着佛法去度过,有了忍耐苦的能力,八风都打不倒你。


所以,不是学佛了就不老了,不病了,不苦了,只不过在这些苦的面前,苦的感受会减弱,甚至会加强我们的道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般若空性为体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还是很散乱的。若真的很苦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了,就知道一心一意入定了。如果你有别的指望,精气神就会耗散,感受到痛苦的倍数就更高,所以要摄住精气神,六根不外放。有智慧、有修行,可以摄住,六根不漏。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着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你也能如如不动。


《心经》告诉我们:“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你记住一个,实践一个,就得一个受用。为什么我们把观音菩萨叫做“观音娘娘”?观音菩萨就像妈妈一样,观音菩萨爱众生,也叫有爱无类,所有众生祂都悲悯,都要拯救。


拯救我们什么呢?我们具体的痛苦点在哪里呢?我们生命中具体的错误在哪里呢?《心经》一共二百六十个字,我们在妈妈肚子里住胎也是二百六十天,佛教说“般若佛母”,观音菩萨的悲心就在这二百六十个字里面,就是来教化我们“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的。


如果我们能觉悟到自己的佛性,能觉悟到智慧本体,以般若空性为体,就是真正地超越了眼耳鼻舌身意,超越了色声香味触法,超越了生老病死,“无老死乃至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超越不是不面对,还是要面对这些痛苦,但是你有方法了,你有资本堪忍于轮回、堪忍于这个业报身所经历的苦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一个如理如法的修行者,自然就能成为人间的福田
· 五一特辑 | 五一,心到哪里去?
· 快来对号入座!趁着假期来寺院,你是游客,还是朝圣者?
· 怎样的文化信仰,能让“做好人”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 致劳动者,最高的敬意
· 五一劳动节 || 思考一下,要赋予劳动什么样的内涵?
· 来到圣地,如何遇见文殊菩萨?
· “五一”劳动节 | 这是人生路上最有意义的劳动
· 这个五一,聊一聊 “劳动产生业力”的内涵
· “五一”特辑 || 修行人也是劳动者
· 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是“套娃”
· 去寺院体验生活要注意什么
· 修行人是在福田上耕耘的人
· 信佛,是这样信的
· 如何与菩萨相应、与大道相应
· 趋吉,避凶
· 看到他们、想到他们,就知道佛陀的悲心愿力从来没有离开
· 训练我们的虔诚心
· 空心,才有希望
· 修行如果能了生脱死,还愁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