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看老和尚们对青年一代的肺腑嘱托

2024-05-04 00:01:00 发布: 人气:20
图片
图片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年轻,意味着朝气蓬勃,自然纯真;也意味着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更意味着充满希望,前途广阔。


纵观佛教中诸多祖师大德,很多都是在青年时期便有所建树。善财童子遍游一百余城,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玄奘大师二十七岁只身远赴天竺;鸠摩罗什大师二十岁誓弘方等……


在这人生最黄金的时段,有活力、有希望,同样也满是迷茫和困惑,今天,让我们一起听听老和尚们对青年一代的肺腑嘱托。



图片

虚云长老:学佛要趁早


图片

古人说:“莫待老来方学佛,孤坟多是少年人!”人到年老时,百般痛苦,耳不聪,眼不明,四肢无力,吃不得,睡不得,行不得,这种苦楚,年轻人是不晓得的。


我年轻时和你们一样,看见老来呆,总不愿意,说话他听不到,眼泪和鼻涕,看见就恶心,怕和老人一块住。现在我老了,才知道老的苦,人老了就一天不如一天。我从云门出事后,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久已是一朝卧疾在床,众苦萦缠逼迫。


朝夕思忖,前路茫茫,道业未成,生死不了,一口气不来,又要投生。“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少年不修晚年就会如此。


你我现在都是堂堂僧相,容貌可观,皆是宿植善根,感斯异报,就不要把这善根种子打失了。



图片

印光大师:

人一生成败之关键


图片


原文(向上滑动阅览)


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汝已成童,宜知好歹,万不可学时派。当学孝,学弟,学忠厚诚实。当此轻年,精力强壮,宜努力读书。凡过读之书,当思其书所说之事,是要人照此而行,不是读了就算数了。


书中所说,或不易领会。而阴骘文,感应篇等皆直说,好领会。宜常读常思,改过迁善。于暇时尤宜念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以期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切勿以为辛苦。古语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此时若错过光阴,后来纵然努力,亦难成就。以年时已过,记性退半,所学皆用力多而得效少耳。


第一先要做好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第二要知因果报应。一举一动,勿任情任意。必须想及此事,于我于亲于人有利益否。不但做事如此,即居心动念,亦当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起坏心,即有罪过。要想得好报,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有利于人物,无害于自他方可。倘不如此,何好报之可得。譬如以丑像置之于明镜之前,决定莫有好像现出。所现者,与此丑像了无有异。汝果深知此义,则将来必能做一正人君子,令一切人皆尊重而爱慕之也。祈审慎思察,则幸甚幸甚。


——《印光法师文钞• 与周法利童子书》

 



白话文:


人一生的成功失败,都在于年纪幼小时候的努力栽培与疏懒懈怠所导致,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应该知道好坏,千万不可以学习时髦的派头。应当学习孝道,学习悌道,学习忠厚诚实。在这个年轻的时候,精力强壮,应该努力读书。凡是读过的书,应当思考这本书中所说的事情,是要我们照着他所说的去做,不是读过了就算数了。


书中所说的道理,或者不容易领会。而《阴骘文》、《感应篇》等书,都是白话直说,容易领会。应该经常阅读,经常思维,改过向善。


在闲暇的时候,尤其应该念阿弥陀佛,以及观世音菩萨,以希望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千万不要认为这很辛苦。古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个时候,如果错过光阴,后来纵然再努力,也很难有成就。因为年纪时间已经过去了,记性也退了一半,所学习的功课,都是用力多而得效少啊!


第一,先要做个好人。看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第二,要知道因果报应。一举一动,千万不要随任自己的心情心意。必须想到这件事,对于我,对于亲人,对于他人,有没有利益。不但做事是如此,就是平时的起心动念,也应当如此。


起好心,就有功德。起坏心,就有罪过。想要得到好的果报,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有利于他人万物,无害于自己他人,方才可以。倘若不是如此,哪里有好报可得呢?譬如以丑陋的像放在一面明镜之前,决定不会有美好的像现出来。所现出来的,与外面这个丑像,一点没有差异。你果真能够深知此义,那么将来必定能够做一个正人君子,令一切人都尊重而爱慕你啊!祈望你慎重思考辨察,则幸甚幸甚。

——如诚法师译



图片

弘一大师:

给青年佛教徒的四点建议


图片


弘一大师曾给青年佛教徒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惜福,二是习劳,三是持戒,四是自尊。


“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习”是练习,“劳”是劳动。诸位请看看自己的身体,上有两手,下有两脚,这原为劳动而生的。若不将他运用习劳,不但有负两手两脚,就是对于身体也一定有害无益的。换句话说,若常常劳动,身体必定健康。而且我们要晓得:劳动原是人类本分上的事,不惟我们寻常出家人要练习劳动,即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劳动才行。


持戒。可惜现在受戒的人虽多,只是挂个名而已,切切实实能持戒的却很少。要知道,受戒之后,若不持戒,所犯的罪,比不受戒的人要加倍的大,所以我时常劝人不要随便受戒。戒中最重要的,不用说,是杀、盗、淫、妄,此外还有饮酒、食肉,也易惹人讥嫌。至于吃烟,在律中虽无明文,但在我国习惯上,也很容易受人讥嫌的,总以不吃为是。


“尊”是尊重,“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可是人都喜欢人家尊重我,而不知我自己尊重自己;不知道要想人家尊重自己,必须从我自己尊重自己做起。诸位万万不可以为自己是一个小孩子,是一个小和尚,一切不妨随便些,也不可说我是一个平常的出家人,哪里敢希望做高僧做大菩萨。凡事全在自己做去,能有高尚的志向,没有做不到的。



图片

悟公上人:

每日应三问三检


图片


修行人,每日早课前,跪在佛前,三问三检昨日之业:


一、身业清净否?有无杀害大小众生、明拿暗取、轻薄异性、欺负老弱……等等之行为?


二、口业清净否?有无说不实之妄语?有无挑拨离间之两舌?有无恶毒谩骂之恶口?有无巧言诌媚之绮语?


三、意业清净否?纵无如上之行为,但有无曾经动念之心态?有无违理或昧心之内心闲话?


坦诚自问,有则忏悔,更接四句偈以示警惕:

 

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

正念观智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



图片

星云大师:

如何做个有为青年


图片


怎样成为“有为的青年”呢?星云大师总结了四个条件:


青年要勇于负责:所谓青年,他的责任感特别强烈,不推诿,不推托,不会什么事情要别人来做,自己就能直下承当,即使是苦的、难的,他也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好比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就是有这种万夫莫敌的勇气负责,这就是有为的青年。 


青年要立志奋斗:青年是美好人生的开始,青年不是消极、不是保守、不是因循,他不断上进,不断朝更好、更美去努力实践。有一位年轻成功的企业家说:“我有很多钱,可是我还在工作,我是贪求无厌吗?不是,是以事业度过时间。我自奉甚俭,不抽烟,不喝酒,不去娱乐场所。下班回家,就是一杯清茶,看看报纸,如此而已,一天过去,第二天又带着饱满的精神开始工作。”由此可知,一个人成功,绝不是从安逸享受中得来,而是从不停的奋斗中获得;在工作里,生命热力才有办法发挥,人也活得才有意义。


青年要富于正义:青年具有正义感,负有同情心,不做偷鸡摸狗的事,你来我往之间,讲究正直无私,讲究义气情谊,这就是青年的可爱之处。东汉董少平为官清廉,即便是公主权贵,他一样执法无私,正义凛然,在他担任洛阳县令的时候,可说是清平之治,百姓安居,因此有“桴鼓不鸣董少平”的称颂。


青年要健全人格:人格如窗户,一格一格不能错乱,不能东歪西斜。青年要培养端正人格,才会受人肯定。比方有美德、有忠诚、讲责任、富正义等等,这都是有为青年的人格。如果超出这人格之外,就不像一个人,更遑论像一位青年了。


图片

墨宝:从善如流




图片


图片

五台山的云,是文殊菩萨在说法

“依止”才是修行在现实生活中的践行

这个“门”,需要信心才能入

【文殊寺佛像故事系列】普贤显圣

寻找人生的归处

和合了,佛法就现前了

高品位戒体,从日日闻思修里来

只要你有信心,佛就有能力

你能跟着走多远,祂就牵多远

对修道非常重要的生命状态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人生总有少年时
· 五四青年节 || 对年轻的自己说,每一天都该面对一个新的自我
· 这才是应有的正念
· 寻找更长远的未来,打造高品质的精神世界
· 面对痛苦的正确方法
· 一个如理如法的修行者,自然就能成为人间的福田
· 五一特辑 | 五一,心到哪里去?
· 快来对号入座!趁着假期来寺院,你是游客,还是朝圣者?
· 怎样的文化信仰,能让“做好人”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 致劳动者,最高的敬意
· 五一劳动节 || 思考一下,要赋予劳动什么样的内涵?
· 来到圣地,如何遇见文殊菩萨?
· “五一”劳动节 | 这是人生路上最有意义的劳动
· 这个五一,聊一聊 “劳动产生业力”的内涵
· “五一”特辑 || 修行人也是劳动者
· 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是“套娃”
· 去寺院体验生活要注意什么
· 修行人是在福田上耕耘的人
· 信佛,是这样信的
· 如何与菩萨相应、与大道相应